寬軌 (納粹德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寬軌(德語:Breitspurbahn德語發音:[ˈbʁaɪtʃpuːɐ̯baːn])是在納粹德國時期由阿道夫·希特勒提出的軌距為3000毫米的鐵軌概念,以使「大德意志」城市間可以在3米寬的軌道上運行雙層列車[1]

歷史[編輯]

1943年的規劃圖

由於需要支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德國國家鐵路公司德意志國鐵路缺少建設和維護鐵路網和列車的資金。[2]

納粹黨掌權後,希特勒就已經為戰爭計劃並秘密做好了開始的準備。由於納粹黨的刺激導致的商業和民用交通量的增加,使得德國國鐵面臨嚴重的運量問題。因此,作為軍事建設項目的一部分,希特勒和納粹黨決定對鐵路網進行現代化以增強運輸能力。希特勒認為標準鐵軌已經過時了且限制了鐵路的發展。[1]新鐵路的巨大規格也是作為希特勒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德語:Welthauptstadt Germania)計劃的一部分。[1]同時,隨着希特勒以哈爾福德·麥金德心臟地帶理論英語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開始建設未來的德意志帝國,新的德國鐵路也被計劃成可以通過渡輪到達海上的英國島嶼。[1]

希特勒熱衷於弗里茨·托德提出的超級寬軌「帝國軌距鐵路」(英語:Reichsspurbahn),並將此作為他的子項目之一,無視了預見到改變軌距的困難以及不認為此舉能增加運輸能力的鐵路專家的建議,並下令建造鏈接漢堡、柏林、紐倫堡、慕尼黑和林茨的寬軌鐵路。

參與該項目的有克虜伯亨舍爾博爾西施德語August Borsig克勞斯-馬菲布朗-博韋利等公司,但是最終止步於線路勘察和初步調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仍有100名官員和80名工程師繼續為項目工作。[3]

軌道[編輯]

標準軌距俄羅斯軌距的比較圖。

寬軌軌距最初設計為4米,但後來發展為3000毫米,這幾乎是標準軌距的兩倍、米軌的三倍。路基採用無砟軌道,這個概念直到30年後才由舊金山輕軌系統首次實現,40年後才被首度用在德國高鐵建設上。這種路基包含兩塊預先完成平行的水泥板,把它埋入土中,然後在兩板頂部鋪上平坦的橫向板,在上面鋪設鐵軌,鐵軌與水泥板間通過彈性材料連接。由於其沒有傳統的枕木,這種軌道也成為了易於維護和軍事用途最理想的鐵路。

車輛[編輯]

紐倫堡交通博物館展出的雙層車廂。

計劃中將由高性能機車牽引長42米、寬6米、高7米的八軸雙層車廂。[1]列車將配備餐廳、電影院、游泳池、理髮店和桑拿店。整輛列車長500米,可以200千米/時的速度運輸2,000到4,000乘客。有許多種機車的設計,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功率在24,000—40,000匹公制馬力(18—29百萬瓦特)不等,長度從28.2米(12軸,機車軸式3'Fo3')直至128米(52軸,機車軸式2'Fo'Fo'2'+5T5+5T5+2'Fo'Fo'2')不等。[4]

計劃線路[編輯]

早期計劃中把印度和海參崴作為鐵路的終點,但到了1943年計劃轉而專注於歐洲城市。[1]烏克蘭和伏爾加盆地被視為最重要的目標,這裡將成為未來德意志帝國的糧倉[1] 這個超級鐵路網以「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為中心,以放射狀連接漢堡、巴黎、馬德里、羅馬、布達佩斯、伊斯坦布爾、基輔、莫斯科等歐洲主要城市。[5]

  • 東-西鐵路:巴黎 - 聖康坦 - 列日 - 亞琛 - 比勒菲爾德 - 漢諾威 - 世界首都日耳曼尼亞(柏林)- 科特布斯 - 布雷斯勞 - 卡托維茨 - 克拉科夫 - 利沃夫 - 基輔 - 波爾塔瓦 - 尤索夫卡(頓涅茨克)- 羅斯托夫。
    • 將來預計東段從羅斯托夫延長至巴庫,並通往伊朗和印度,西端從巴黎延伸至布列斯特,此外還將從布雷斯勞鋪設通往華沙、柯尼斯堡、里加、明斯克、莫斯科、喀山和列寧格勒的支線,從基輔鋪設通往敖德薩、哈爾科夫、察里津(斯大林格勒)的支線。
  • 北-東南鐵路:漢堡 - 維滕貝格 - 世界首都日耳曼尼亞 - 萊比錫 - 哥達 - 班貝格 - 紐倫堡 - 慕尼黑 - 西姆巴赫 - 林茨 - 維也納 - 普雷斯堡(布拉迪斯拉發)- 布達佩斯 - 貝爾格萊德 - 布加勒斯特 - 瓦爾納 - 伊斯坦布爾
    • 北端將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和斯德哥爾摩,南端延伸至敘利亞和埃及。
  • 北-南鐵路:世界首都日耳曼尼亞 - 德累斯頓 - 奧西施 - 布拉格 - 伊格勞(伊赫拉瓦)- 茲奈姆 - 維也納 - 的里雅斯特 - 威尼斯 - 博洛尼亞 - 佛羅倫薩 - 羅馬。
    • 將來延伸至塔蘭托、墨西拿。另一條南北線路從阿爾薩斯的米盧斯(Mulhausen)經第戎、里昂、馬賽、巴塞羅那至馬德里,並延伸至里斯本和直布羅陀。
  • 東-西2號鐵路:慕尼黑 - 奧格斯堡 - 斯圖加特 - 卡爾斯魯厄 - 斯特拉斯堡 - 默茲 - 蘭斯 - 巴黎
    • 東端將來延伸至莫斯科。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Puffert, Douglas J. (2009). Tracks across continents, paths through history: the economic dynamics of standardization in railway gauge.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0226685090. p 182
  2. ^ Google Translate. Translate.google.co.uk. [201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3. ^ Housden, K. (2000). Hitler : Biography of a Revolutionary. Routledge. p. 156 ISBN 0-415-16358-7
  4. ^ Nazi Super Trains. Nazidieselpunk.devhub.com. 2010-06-09 [201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5. ^ Norman Rich, Hitler's War Aims Volume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Order, New York: Norton, 1974, ISBN 9780393055092, p. 356.
  • Die Breitspurbahn, Anton Joachimsthaler. Herbig, 1996. ISBN 3-7766-1352-1
  • Broader than Broad: Hitler's Great Dream: Three Meter Gauge Rails Across Europe, Barnes, Robin. Locomotives International. 1998. ISBN 1-900340-07-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