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永泰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第5任湖北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35年12月27日—1936年10月25日
前任張群
繼任盧鑄(代理)
黃紹竑(正任)
個人資料
鬯卿
出生1880年
 大清廣東省高州府茂名縣大井鎮
逝世1936年10月25日(1936歲—10—25)(55—56歲)
 中華民國湖北省漢口市
死因暗殺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母校北京法政專門學校

楊永泰(1880年—1936年10月25日),原名承泰鬯卿(暢卿),廣東高州大井鎮大坡山村人,清朝秀才,國民政府高級官員,新政學系重要人物。深受蔣中正信任,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36年10月25日在漢口碼頭被暗殺身亡。

楊永泰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1897年,17歲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高中榜首,有了秀才的功名。1899年,19歲到廣州廣雅書院求學。1901年,清政府頒布「興學詔」政令之後,廣雅書院改為廣東高等學堂。1902年轉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法政。1905年畢業後任廣州《廣南報》編輯。1908年當選廣東諮議局議員。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當選臨時參議院議員,參加國民黨。1913年當選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1914年春在袁世凱解散國會之後,到上海與國會議員谷鍾秀等人創辦《正誼》雜誌,並與黃興等組織歐事研究會(這是當時一些不認同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理念的國民黨人的組織)。1915年任上海《中華新報》主筆,反對袁世凱稱帝

1916年初楊永泰在上海聽到護國戰爭爆發的消息後,立即回到廣東,5月1日,岑春煊與梁啓超在肇慶設立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楊出任財政廳長[1],承擔起為護國軍籌款的重任。這主要是因為他是廣東人,在該地頗有影響力,再加上他善於交際,籌備糧草很有門路。數日後,軍務院成立,楊又任軍務院財政廳廳長。護國戰爭勝利後,黎元洪繼任,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肇慶軍務院取消,民初國會重新恢復。以李根源張耀曾谷鍾秀等人為代表的舊國民黨人結成了一個新的組織——政學會,希望聯絡更多志同道合者以加強自己的影響力,楊永泰也參與了政學會章程的起草,成為其中的一名重要成員。

護法戰爭[編輯]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南方舉起了護法運動的旗幟,組織護法軍政府,北京的國會議員紛紛南下廣州,組織非常國會,楊永泰也再次來到廣州。有之前在國會中與袁世凱的鬥爭和護國戰爭中籌措軍需的經歷,楊永泰很受「大元帥」孫中山的信任和重用,內定楊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廳長。但政學會此時已經把寶壓在了西南實力派身上,其組織主要成員李根源、張耀增聽說楊準備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廳長後,勸楊永泰不要和孫中山走得太近。,孫中山幾次催他就任財政廳廳長,但他以各種原因推脫,遲遲不就。隨着護法戰爭的節節勝利,西南實力派在政學會的支持下,1918年非常國會強行通過《修正軍政府組織法案》,改大元帥單獨首領制為七總裁和議制,排擠孫中山。孫中山憤而辭職,離開廣州。作為政學會骨幹的楊永泰,楊永泰卻得到了岑春煊陸榮廷等西南實力派的支持,不久出任廣東財政廳廳長,1920年4月,又出任廣東省省長。李根源在爭權鬥爭中敗給了李烈鈞,李烈鈞支持孫中山,原本支持楊永泰和政學系的武力轉而支持孫中山,宣布支持孫中山的陳炯明也回師廣州。

北洋政府[編輯]

楊永泰在廣州待不下去了,1922年6月國會復會,到北京繼續任參議院議員。1923年政學系諸人先是輔助黎元洪反對曹錕賄選。1924年,曹錕等人倒台之後,舊國會被解散,楊永泰與政學系的一幫人都陷入了歷史的低谷。楊永泰寄居上海,過上了「寓公」的生活。1925年任善後會議財政委員會副委員長。

南京國民政府[編輯]

192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軍委會參議,為政學系首領之一。1928年黃郛因辦理濟南慘案身心交瘁,萌生退意,在即將隱退時對蔣介石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先生,胸羅經綸,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暢卿無不能,暢卿所能者,有時吾還不及,國家大計,望公商之。」針對1929年初中國的四大強藩的不同特點,楊永泰又提出了新的整體解決方案:以軍事手段解決李宗仁白崇禧(反蔣積極,矛盾難以調和),以經濟手段解決馮玉祥(戰力強大但經濟貧弱),以政治手段解決閻錫山(閻錫山長於政治經濟,但軍事力量較弱,政治聲望不夠),以外交手段解決張學良(遠在東北,內部矛盾重重,與關內軍閥和日俄也有很多矛盾)。

剿共[編輯]

1931年任軍委會秘書長。楊永泰總結前三次對中央蘇區圍剿慘敗與以往的戰爭失利完全不同,因為蔣介石把共黨看成了北洋軍閥,把紅軍看成了與北洋軍閥一樣的軍隊。實際上,紅軍與蔣介石以往遇到的任何軍隊都不一樣,可以說這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紅軍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思想建軍,兵民一體,因此必須採取新的系統性的策略才能將其徹底撲滅。1932年蔣介石到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的時候,楊永泰被提升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成為蔣介石真正意義上的幕僚長。1932年,在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之際,楊永泰向蔣呈遞了一份萬言書,系統陳述了對於「剿共」的意見:

「吾隨先生出師,細觀江西諸地,漸覺共黨不足為慮。所難之點為共黨與『匪區』民眾結為一家,兩者合手,實為一嚴重問題。民眾與共黨合為一家,在於吾地方官吏風氣日下,致使民眾為共黨所利用。」

「我之所言新的謀略,意即剿共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所謂七分政治,在吾,則加強對匪區民眾管理,加強對匪區民眾宣傳,澄清吏治,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里者滅絕。對貧窮困苦無孤者,給予救濟,對匪區民眾日常生活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漸使匪區民眾日益脫離共黨,不為共黨所左右。達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謂三分軍事,在下大力於上述諸務中,然後派重兵對匪區共黨實行嚴厲的圍剿,務使除惡務盡,不留後患。同時對投誠者,要給予寬大和出路,實行先生之剿撫兼施。吾認為,如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1933年5月任軍委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秘書長併兼任負責「政治剿共」的行營第二廳,國民黨候補中央執委。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1934年初楊永泰建議用三民主義、傳統文化和民族復興來對抗共產黨的紅色宣傳,重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教育,同時加強國民的紀律教育,以收拾民心,提升國民素質,這一攬子計劃就是新生活運動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楊永泰提出「驅虎吞狼」戰略。建議蔣介石在撤銷委員長南昌行營之後,設立重慶行營,在剿共的同時將四川收歸中央。楊永泰、賀國光率領參謀團一行人進入四川。1935年2月,川北駐軍田頌堯與紅四方面軍作戰失利,4月份,楊永泰將其撤職查辦,田也失去了自己的軍隊與地盤,此舉大大震懾了四川的大小軍閥諸侯。為徹底控制川軍,楊永泰向蔣建議,仿照廬山軍官訓練團的方法,輪訓川軍各級軍官,以便分化川軍系統。

施展政治抱負[編輯]

到1935年,新政學系形成「省府主席十有九,行營主任五占三」的局面。1935年5月,劉鎮華在楊永泰的推薦下,帶着自己的基本部隊到安徽做了安徽省主席。1935年10年,行政院長汪精衛在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上遇刺,楊永泰謀求行政院長一職,最終由於政敵的反對未逞。1936年初新政學系的重要人物,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被調到外交部工作,楊永泰繼任湖北省省長,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推行自己「七分政治」中關於地方治理的部分內容。在楊看來,必須對中國政治做一個徹底的改造,這個改造是一個涵蓋「政本-政綱-政制」的體系。所謂政本,是指人的因素,其要在于澄清吏治、嚴格選人;所謂政綱,是指建立一套嚴密的地方統治機構,制定全面系統有效的地方治理綱領,當時人稱為「管教養衛」的四大綱領;所謂政制,是指各種具體的政策、規章等等。編練保甲,訓練民眾,建立占地達數百萬畝、橫跨四縣的金水農場,籌劃開闢鍾祥水庫,同時還計劃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利用航空測量來整理田賦。

死亡[編輯]

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在漢口碼頭被暗殺身亡。臨死須臾,左右問及遺囑,他說:

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許國,為國而死,夫復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國禍方長耳。

一個多月後,西安事變發生。兇手陳燮起(真名譚戎軒),系受原國民黨CC派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劉廬隱指使。1937年劉廬隱在上海被捕入獄,處有期徒刑10年。據戴笠的調查,此案更像是一個自發的所謂愛國青年組織「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所為,這些年輕學子不滿於國民政府的對日妥協外交,對所謂的親日派極為痛恨。這些人自籌經費,購買槍支,準備刺殺幾個著名的親日派頭目,如黃郛、張群、楊永泰等人,結果真的讓他們等到了機會。

著作[編輯]

譯著有《外交策略》、《現代民主政治》等

參考文獻[編輯]

  1. ^ 吳貫因. 吳貫因從軍日記.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9-15. 都司令部之編制,於都司令部下設有參謀部、祕書廳、外交局、財政廳……財政廳雖以楊暢卿爲之長,然未有固定之收入,實亦無事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