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楓橋夜泊 
張繼的作品
寫作日期756年
體裁唐詩
國家中國唐朝
語言文言文
形式七言絕句
行數四句
全文閱讀
維基文庫中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盛唐詩人張繼描述離鄉後思念故鄉的七言絕句。作於天寶十五載(756年)流寓蘇州時,這首詩首先被選入高仲武編選的《中興間氣集》(題名《松江夜泊》),後又選入《唐詩三百首》。

賞析[編輯]

南京楓橋夜泊詩碑。該碑由汪精衛政權於1939年4月按蘇州寒山寺原碑複製。碑陽為俞樾書唐人張繼《楓橋夜泊》。碑側為清江蘇巡撫陳夔龍題跋。位於南京總統府煦園內。

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奔蜀。張繼與其他文士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楓橋夜泊》是他最著名的詩。寒山寺是蘇州城外一座小寺,亦因《楓橋夜泊》一詩聞名,成為一處名勝古跡。[1]

《楓橋夜泊》一詩膾炙人口,論述多矣。例如有人指出「霜滿天」應為「霜滿地」。[2]關於「夜半鐘聲」之說歷代都有人討論。歐陽修曾質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在《六一詩話》中指稱:「句則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鐘時。」《庚溪詩話》解釋說:「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范成大在《吳郡志》考證說吳中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

俞樾曾針對「江楓」作考證:「唐張繼《楓橋夜泊》詩膾炙人口,唯次句『江楓漁火』四字,頗有可疑。宋龔明之《中吳紀聞》作『江村漁火』宋人舊籍可寶也。此詩宋王郇公曾寫此刻石,今不可見。明文待詔所書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屬余補書,姑從今本,然『江村』古本不可沒也,因作詩附刻以告觀者:郇公舊墨久無存,待詔殘碑不可捫。幸有《中吳紀聞》在,千金一字是『江村』。俞樾。」

近代有人指出「江楓」不是江邊的楓樹,而是兩座橋,「江橋、楓橋之謂也」。[3]

注釋[編輯]

  1. ^ 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普明禪院,在吳縣西十里楓橋。楓橋之名遠矣,杜牧詩嘗及之,張繼有晚泊一絕。孫承祜嘗於此建塔,迎長老僧慶來住持,凡四五十年。修飾完備,面山臨水,可以游息。舊或誤為封橋,今丞相王郇公居吳門,親筆張繼一絕於石,而楓字遂正。」
  2. ^ 施蟄存:〈張繼:楓橋夜泊〉,《施蟄存詩話、詞話、書話》
  3. ^ 唐先田:《蘇州三趣》,2010年7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的副刊《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