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銀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托西在玻利維亞的位置
波托西
波托西
波托西的位置
波托西,歐洲的第一印象. Pedro Cieza de Leon, 1553.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人在南美建立殖民地,1545年在秘魯波托西(現在是在玻利維亞)找到了蘊藏量豐富的銀礦。[1]當時是世界儲量第一的銀礦[2]。幾乎與此同時,用水銀從礦砂中提煉白銀的方法得到重大改進,新改良的方法稱為汞齊化法。[2]1563年在秘魯的萬卡維利卡發現水銀礦藏,1571年-1700年,水銀產量達6830萬磅。[2]由此美洲貴金屬的產量得到突飛猛進,16世紀中葉後的若干年內,每年由美洲流入歐洲的白銀有50萬磅,黃金1萬。[1]西班牙國王憑藉波托西銀礦得以在歐洲大陸實行反宗教改革運動。[1]

土著勞力[編輯]

礦主根據徵調制,使用土著勞力進行開採和熔煉;當時的徵調制沿襲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的制度,規定凡18-50歲的土著都有義務應徵到礦山勞動,每期徵調時間為6個月或12個月。[2]

歐洲技術[編輯]

銀礦開採技術引自歐洲;早期以開採露天礦脈和淺層礦為主,深層礦使用自然掘進,由人力用袋子背礦石到地面;16世紀末,開始開鑿平硐水平巷道,進行聯合開採,並引進水泵排除礦坑積水,同時開始使用人力或畜力絞盤[2]

貿易路線[編輯]

1565年初,正當波托西的白銀產量突飛猛進之時,西班牙人開闢了一條利潤頗高的貿易路線。[1]被稱為「馬尼拉郵船」的大型船隻裝載大量來自阿卡普爾科的白銀到馬尼拉,在那裡與來自中國的貨物進行交易,包括香料、瓷器、絲綢和象牙之後這些中國的奢侈品被轉運至墨西哥和歐洲。[1]這種有價值的貿易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期間大約向亞洲運送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全部白銀的三分之一。[1]

歷史影響[編輯]

以里科山(Cerro Rico)為背景的波托西.

秘魯的礦石,印第安人的勞力,歐洲人的技術為西班牙王國帶來了巨額財富,波托西銀礦支撐了亞洲——美洲——歐洲貿易體系,並使西班牙能夠控制尚處萌芽階段的中國出口商品的很大部分。[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美)R·R·帕爾默 (何兆武 孫福生等譯). 现代世界史.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9-4: 90–91. ISBN 978-7-5062-9536-9. 
  2. ^ 2.0 2.1 2.2 2.3 2.4 郝名瑋 徐世澄. 拉丁美洲文明.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3: 95–96. ISBN 978-7-5334-49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