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滕海清

滕海清(1909年3月2日—1997年10月26日),安徽金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製造內蒙古內人黨血案,獲鄧小平力保方脫罪[1]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1929年,滕海清參加游擊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任紅四方面軍班長、副連長、連長、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1935年3月,隨紅軍開始長征,擔任紅十一師三十三團一營政委。1936年底,任紅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政委。

抗戰[編輯]

1937年,滕海清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團一營副營長,後改任三八五旅教導大隊大隊長。1938年3月,滕海清就讀於延安抗日大學。8月中旬,滕海清經武漢,來到確山縣竹溝鎮。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任命其為第二大隊大隊長兼政委。1941年,任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旅長,1944年11月,調任第九旅旅長。

1946年1月,第四、第五、第九旅組建成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滕海清仍任第九旅旅長。1947年1月,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為陳毅,第九旅改稱第六師,滕海清任師長。10月,滕海清調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1948年2月,滕海清回調任第二縱隊司令員,康志強任政委。9月,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滕海清任軍長,康志強任政委。後二十一軍渡江,占領杭州,5月6日,率軍進浙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

1950年11月,滕海清作為首批學員,就讀於解放軍軍事學院。1952年8月,滕海清畢業,並留校任高級系一班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54年6月,滕海清任高級系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10月,調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67年5月的華北局會議以後,內蒙古軍區降為省軍區,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滕海清任代司令。滕海清到任以後,對自治區公安廳和盟、旗的公安機關實行軍管。1967年11月1日內蒙自治區革委會成立,滕海清擔任革委會主任。滕海清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內人黨」大冤案。從1968年7月開始的「清隊」中,搞「挖烏蘭夫黑線、肅烏蘭夫流毒」運動,簡稱「挖肅」。「挖肅」主要是清查「反黨叛國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簡稱「內人黨」。在這場大冤案中,大量內蒙古人民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摧殘和迫害。「內人黨」冤案造成的傷亡人數有不同的統計數據,目前主要有三個數據來源: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起訴書》數字:34.6萬人被關押,1.6222萬人被迫害致死, 8.1808萬人致殘;二是蒙古族學者巴赫的說法:逮捕關押了80萬人,50萬人致殘,5萬人被迫害致死;三是內蒙古大學編寫的《內蒙古自治區史》的說法:2.79萬人被迫害致死,12萬多人致殘。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數字是:致死兩三萬,致殘12萬,關押50萬。[2]

滕海清在1978年的檢查稱:「1967年4月,中央決定我到內蒙支左,在清理階級隊伍中,我犯了擴大化的嚴重錯誤。當時,我被一時勝利沖昏頭腦,盲目驕傲自滿,對「新內人黨」問題,自己不做親自調查研究,輕信了一些人的意見,決定重大問題。同時,在清理階級隊伍時期,我怕一股地反右傾,總怕放跑了敵人,結果造成擴大化了。現在證明了「新內人黨」問題不存在的,完全是一個假案。由於這個假案搞了最嚴重的逼供信,傷害了內蒙不少革命幹部和革命群眾,有不少同志致死、致殘,還有一些同志背上了所謂「新內人黨」反革命組織成員的政治包袱,蒙受了不白之冤。嚴重混淆了敵我矛盾,破壞了黨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民族隔閡,使內蒙地區大革命大好形勢遭到破壞,使黨的事業遭到損失,我深感痛心。我犯錯誤的根本原因是我的主觀世界沒有改造好,對毛澤東思想學的不好,路線覺悟低,沒有照毛澤東教導辦事,背離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最終,中共中央認定「內人黨」事件是林彪四人幫直接干預,康生陳伯達授意、指使而造成的,康生的責任尤其大,滕海清僅是政策的執行人;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共中央認為不宜過分追究個人責任,關於歷史問題中的決議已經確定由黨中央承擔責任。據此,中共中央認為滕海清雖然對新內人黨案有直接領導責任、造成嚴重後果,但念及此前的功勳、貢獻,決定從寬處理,不予追究刑事責任。[3]1975年-1980年,任濟南軍區任副司令員。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滕海清還曾任第四屆全國人大(1975年-1978年)代表、中共八大(1956年)代表、中共第九屆(1969年)中央委員。199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家庭[編輯]

滕海清夫人王彬,[4]原名王世俊,祖籍山東巨野,祖父這一代逃荒來到安徽滁縣。王彬姐弟8人,他排行老大。因家庭貧困供不起學費,她讀書到初一便輟學。1938年日寇占領了滁縣。母親的大弟因腿上長疥瘡,被日本兵硬說是「中國傷兵」而殺害,王彬憤而轉向抗日鬥爭。

抗戰期間王彬參加了中共在安徽省戰地動員委員會下屬的第4工作團,積極宣傳發動群眾、抗日救國。

1942年1月,33歲的滕海清與淮寶縣民運部部長王彬結婚。

參考資料[編輯]

  1. ^ 余杰 <偽裝的改革者> P111
  2. ^ 楊繼繩. 《天地翻覆-中国文革大革命史》.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3. ^ 《黃克誠傳》編寫組. 黄克诚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09: 574-575. ISBN 978-7-5154-0177-5. 
  4. ^ 滕海清將軍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在京舉行,中國新聞網,2009年02月21日

外部連結[編輯]

中國共產黨黨徽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解學恭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1年5月-?
繼任:
鄭維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烏蘭夫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
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7年4月-1971年5月
繼任:
尤太忠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前任:
烏蘭夫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司令員
1967年4月-1971年5月
繼任:
尤太忠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政治委員
1967年4月-197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