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盛港
規劃區建屋局市鎮
其它官方語言轉寫
 • 英文Sengkang
 • 馬來文Sengkang
 • 淡米爾文செங்காங்
從左到右,上到下:實龍崗河全景圖(西岸為河谷)、康埔樺惹蘭加由盛港輕軌蘭崗輕軌站盛港雕塑公園、芬微小學
盛港在新加坡的位置
盛港
盛港
盛港在新加坡的位置
坐標:1°23′30″N 103°53′40″E / 1.39167°N 103.89444°E / 1.39167; 103.89444
國家 新加坡
東北區
社理會
政府
 • 市長中區社理會

東北社理會


 • 國會議員宏茂橋集選區

白沙-榜鵝集選區

榜鵝東單選區

盛港西單選區

面積[1]
 • 總計10.59 平方公里(4.09 平方英里)
 • 住宅區3.97 平方公里(1.53 平方英里)
人口(2018年)[2][3]
 • 總計240,640人
 • 密度22,723人/平方公里(58,853人/平方英里)
住宅單位59,497
計劃最終達92,000

盛港(英語:Sengkang白話字Sēng-káng)是位於新加坡東北區的規劃區住宅市鎮。該市鎮是區內人口第二多的市鎮,於2017年共有23萬2100人居住。[2]盛港北邊鄰近實里達榜鵝等,南邊為實龍崗後港等,東邊為巴西立巴耶利峇等,西邊則是義順宏茂橋等。

盛港原地從前為漁村,在建屋發展局(建屋局)的宏圖下,此地區正迅速發展,朝向完全成熟的住宅市鎮這個目標。[4][5]

詞源[編輯]

「盛港」在華文有「興盛的港口」之意。這個名字源自一條稱作羅弄盛港(馬來語Lorong Sengkang;羅弄指巷、盛港指用楔子楔住)的道路,位於羅弄萬國附近。盛港地區先前叫「港腳」,因爲實龍崗河一帶曾有漁港。[5][6][7]

歷史[編輯]

安谷花園的一座住宅大樓,列立面呈現出干欄式建築風格

盛港原地曾叫「港腳」,這是由於實龍崗河一帶以前有港口和漁村。到了20世紀中葉,該地區是橡膠、胡椒和黃梨的種植園,[8]當時最鄰近的公共住宅區是榜鵝路的榜鵝鄉村中心。[9]1994年,由10人組成的建屋局都市設計團隊開始構思於盛港建立新市鎮,盛港劃分為7個分區,長期可容納9萬5000戶公共和私人住宅單位。[4][7]

根據當地報章報導,盛港的主題是「海員之鎮」,這反映出盛港的漁村歷史,[6][8]新市鎮的4個鄰里(河谷康埔樺安谷芬維爾)則有兩大分主題:盛港的海洋歷史,以及曾經存在的各種植園。各鄰里依個別主題進行命名和配色。住宅大樓的設計也納入三層樓高的干欄式建築風格,呈現出過去漁村建築和種植園樹幹的面貌。[7]

盛港市鎮的首批住宅區(當地叫組屋區)於1997年在河谷完工。[4][10]到了2001年8月,約3萬3700戶住宅單位已建成。截至2017年3月31日,盛港已有6萬5981戶政府組屋單位。[5]

1999年10月,靜山集選區議員林俊龍主持召開指導委員會,探討盛港新鎮所需要的設施,並採集居民意見,於2000年7月完成報告。委員會和其它組織協調,開設更多組屋底層商店、購物商場和托兒所。[4][10][11][12][13][14]

地理[編輯]

榜鵝河盛港輕軌高架橋

盛港鎮主要由住宅區構成,位居後港新鎮以北,新加坡東北部,[5]屬於市區重建局劃分的東北區

該市鎮界限之北部與淡濱尼高速公路相毗鄰,東部則是實龍崗河,南部是楊厝港路和萬國通道,西部是中央高速公路。榜鵝河穿越於盛港新鎮,並將該市鎮劃分為「盛港東」和「盛港西」。盛港鎮中心位於康埔樺。不久的將來,盛港西路以西將建造新工業區,命名「盛港西工業區」。[8]

楊厝港路和惹蘭加由交界處在2011年開始建造盛港西路,首個路段於2013年10月13日開通,其餘路段於2015年5月16日開放。此道路貫穿芬維爾鄰里外圍的芬維爾巷、盛港西道和盛港西大道,也經實里達航空立交橋穿越淡濱尼高速公路,連接到實里達航空園區[15]直通盛港西路的盛港西大道延長路段於2017年5月14日開通。

分區[編輯]

盛港新鎮劃分成7個分區。[16][8]

人口分佈[編輯]

截至2017年,盛港總人口是23萬2100人,以工作人口居多。[2]人口最多的分區是河谷,擁有6萬1400位居民,盛港鎮中心則以6萬零800位居民緊接在後。盛港西只有10位居民,羅弄哈魯士北則是無人居住。[2]盛港總面積是10.59 km2(4.09 sq mi),只有3.97 km2(1.53 sq mi)指定為住宅區;該鎮人口密度是22,000人/km2 (57,000人/mi2)。[1]

知名地點[編輯]

盛港雕塑公園

盛港兩大河是榜鵝河實龍崗河,兩條河穿過該市鎮,河岸都有綠色連道脈絡。這些公園連道將住宅區連接到鄰里公園(例如盛港河畔公園)、盛港游泳中心、盛港曲棍球體育場和安谷民衆俱樂部。公園連道同時也和榜鵝新鎮科尼島公園以及以南的榜鵝公園相連。盛港雕塑公園位居康埔樺,是輕軌高架橋下的綠色空間。[17]

盛港重大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與公共住宅發展同步。隨著20世紀90年代進行公共住宅區的建設,也同時進行貫穿盛港的重型鐵路軌道,以及鎮內高架輕軌基礎設施的施工。[6][10]位於鎮中心的建築群廣設設施,讓通勤者在盛港地鐵/輕軌站盛港巴士轉換站、盛堡公寓和勘寶坊購物商場之間通行無阻。[4][18][19]

交通[編輯]

城市規劃者的目標是讓公共交通最終成爲民衆偏好的通勤方式。新加坡政府發展公共交通脈絡,以減輕陸路交通高度使用所帶來的污染。盛港是市區重建局實現這個城市規劃模式的重點地區之一。由於盛港和中區的市中心相對遙遠,所以政府偏好民衆使用高效率、高容量、高速的公共交通系統,而不是自行開車。政府的目標為減少道路上的車輛。[20]

公共交通[編輯]

東北線[編輯]

鎮中心的盛港地鐵/輕軌站,可乘搭由新捷運經營的東北地鐵線,直達中區市中心。東北線是全自動的重型鐵路大衆捷運系統,於2003年6月20日通車。[21][22]

目前盛港規劃區有兩個地鐵站,也就是萬國站和盛港站。

盛港地鐵/輕軌站[編輯]

盛港地鐵/輕軌站和盛港巴士轉換站在同一個建築群裏,方便通勤者轉搭不同的公共交通。該站的地鐵月臺在2003年6月30日和東北線一同投入運作,[22]而輕軌月臺早在2003年1月18日就開始使用了。[23]

萬國地鐵站[編輯]

萬國站是盛港鎮的另一個東北線地鐵站,為康埔樺萬國地區居民,以及後港新鎮北部居民提供服務。該站在2006年1月15日投入運作。[24]

盛港輕軌線[編輯]

盛港輕軌

鎮內的盛港輕軌系統,全線長達10.7公里,便於居民來往鎮中心。此系統為全自動系統,由新捷運經營,列車由三菱重工業供應。盛港輕軌線包含東環線和西環線,均繞著該鎮的外圍,共有14個站,全數開通。[25]該線於2003年1月18日投入運作。[23]

盛港巴士轉換站[編輯]

盛港巴士轉換站

盛港巴士轉換站位於盛堡公寓一樓,毗鄰勘寶坊,在2003年1月18日開始運作,[26]是繼大巴窯巴士轉換站,新加坡第二個有冷氣的巴士轉換站。[27]

康埔樺巴士轉換站[編輯]

2014年11月24日,陸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在「改善巴士服務計劃」下,將進行盛港巴士轉換站的擴建,以迎合未來的巴士服務,因為當前的轉換站沒有多餘的停車空間。擴建工程包含額外12個停車位、上下車處、匯合處、職員休息室和食堂,於2016年第三季度完工。[28]擴建部分命名康埔樺巴士轉換站,位於盛港廣場、勘寶坊對面,2017年3月12日開幕。[29]

公路網[編輯]

至二十一世紀00年代前,盛港新鎮靠着的主要是榜鵝路及盛港西部的惹蘭加由路。因市鎮從2000年新市鎮發展,開通了許多主要同路。也因榜鵝新鎮同時的迅速發展,開通了盛港東通道與東路連接淡濱尼高速公路。如今,盛港有很多道路通往全島。

2008年,加冷-巴耶利峇高速公路開通。萬國東也開通了新道路前往高速公路連着市區。盛港近今年開通的新道路由2015開通的盛港西路。

盛港鎮中心[編輯]

盛港公寓[編輯]

盛港轉換站[編輯]

勘寶坊[編輯]

盛港社區中心[編輯]

設施[編輯]

教育[編輯]

消防局[編輯]

醫療設施[編輯]

盛港綜合醫院及社區醫院從2018開幕以來,對本區域帶來了重要的醫療服務。市鎮也有一間綜合診所。

體育設施[編輯]

政治[編輯]

從1997至2001大選,盛港新鎮範圍屬於靜山集選區。

從2001至2020,被分列成白沙-榜鵝與宏茂橋集選區。在2011年,再分列出的由榜鵝東與盛港西單選區。

自從2020中的大選,盛港大部分地區屬於同名的盛港集選區內。選區包括在內的分區由河谷(前榜鵝東),安谷(前盛港西),康埔樺及萬國(兩區屬於前白沙榜鵝;盛港中分區)。本區的議員有: 何廷儒,林志蔚,蔡慶威與辣玉沙。目前選區只有三位議員,因辣玉沙辭下國會議員職位。

另一方面,芬維爾也從前盛港西單選區分出,如今還屬於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是顏添寶。

直到2020,盛港一路來都是人民行動黨大選中的熱區。在2013補選中,工人黨贏奪了榜鵝東單選區。從2020年,贏奪了新設立的盛港集選區。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Key Statistics | HDB Annual Report 2014/2015 (報告).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10. [17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4 March 2016). 
  2. ^ 2.0 2.1 2.2 2.3 Statistics Singapore -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 2018 Latest Data. [February 1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0). 
  3. ^ Land Area and Dwelling Units by Town. Data Singapore. 2016 [26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4. ^ 4.0 4.1 4.2 4.3 4.4 Tee Hun Ching. Life behind the vales. The Straits Times. 24 September 2000. 
  5. ^ 5.0 5.1 5.2 5.3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Sengkang | HDB InfoWEB. 4 October 2017 [29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英語). 
  6. ^ 6.0 6.1 6.2 Jose Raymond. Sengkang takes shape. The Straits Times. 8 February 2000: 28. 
  7. ^ 7.0 7.1 7.2 Fancy living in an ocean park?. The Straits Times. 24 September 2000. 
  8. ^ 8.0 8.1 8.2 8.3 Vernon Cornelius; Aisyah Hamid. Sengkang | Infopedia.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16 [20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8). 
  9. ^ Mapping Unit of Singapore. Singapore Road Map. Punggol (地圖) 3rd. 1:10,000. SMU 1168. Singapore: Ministry of Defence: 11. 1985 [23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10. ^ 10.0 10.1 10.2 Cindy Lim. Slow start in Sengkang. The Straits Times. 11 April 2000: 40. 
  11. ^ Natalie Soh and Kenneth Lim. Few amenities in Sengkang. The Straits Times. 18 June 1999: 56. 
  12. ^ More amenities for Sengkang. The Straits Times. 12 June 2000: 34. 
  13. ^ Task force became model for meeting people's needs. The Sunday Times. 19 March 2006. 
  14. ^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speech by Mr Lee Yock Suan. 21 April 2001 [6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 
  15. ^ Adrian Lim. New Seletar flyover and Sengkang West Road improve road links. 26 May 2015 [25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8). 
  16. ^ Singapore's Sengkang Planning Area. Key Location.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美國英語). 
  17. ^ On 4 February 1997, the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released the Development Guide Plan or blueprint for the long-term land use for Sengkang: Stephanie Yeo. Riverfront housing for Sengkang. The Straits Times. 5 February 1997: 2. 
  18. ^ Geraldine Yeo. Travel to be seamless in Sengkang. The Straits Times. 20 April 1999: 4. 
  19. ^ Khaw Boon Wan. The ticket to seamless travel. The Straits Times. 26 November 2002. 
  20. ^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Walk Cycle Ride. 21 February 2018 [22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21. ^ Goh Chin Lian. It's a smooth ride on NEL – mostly. The Straits Times. 21 June 2003. 
  22. ^ 22.0 22.1 Leonard Lim. NEL gets off to a promising start. The Business Times. 21 June 2003. 
  23. ^ 23.0 23.1 Free LRT service in Sengkang. Today. 17 January 2003 [4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8). 
  24. ^ Christopher Tan. Buangkok station opens on Jan 15. The Straits Times. 31 December 2005. 
  25. ^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Public Transport Projects- Sengkang LRT. [28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 
  26. ^ 2003年1月18日,盛港輕軌線和新的盛港巴士轉換站在同一天開始運作:Karamjit Kaur. Free rides for LRT opening tomorrow. The Straits Times. 17 January 2003. 
  27. ^ First air-conditioned bus interchange opens on Sunday. The Straits Times. 17 May 2002. 
  28. ^ Expansion of Sengkang and Tampines bus interchanges. lta.gov.sg.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9. ^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Bus Interchange to Open on 12 March 2017. 1 December 2016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1). 

參考書目[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