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樾
Max Loehr
1955年在密歇根大學
出生1903年12月4日
德意志帝國開姆尼茨
逝世1988年9月16日(1988歲—09—16)(84歲)
 美國納舒厄 (新罕布什爾州)
母校慕尼黑大學
職業藝術史教授

羅樾(英語:Max Loehr,1903年12月4日—1988年9月16日)是一位德國裔美國漢學家,藝術史家,1960-1974年間任哈佛大學東方藝術史教授,是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玉器、繪畫的權威之一。

生平[編輯]

1903年出生於德意志帝國開姆尼茨,1931年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遠東藝術,師從路德維希·巴赫霍芬英語Ludwig Bachhofer,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任職於巴伐利亞州立民族學博物館負責亞洲藏品。1940年羅樾前往北京就讀於中德研究所,隨後任清華大學副教授。1949年返回慕尼黑任舊職,兩年後前往美國任密歇根大學教授。[1]1960年起任哈佛大學東亞藝術教授直至1974年退休。1983年獲得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頒發的查爾斯·朗·弗利爾獎章

1988年逝世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納舒厄,享年84歲。[2]

貢獻[編輯]

羅樾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研究的權威之一,曾在這一領域出版八部著作及大量學術論文。他也是漢學家高居翰羅伯特·貝格利的老師。他在古代藝術品斷代中所採用的風格學分析方法(得益於其老師海因里希·沃爾夫林)備受推崇。例如他在195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分析安陽出土的青銅器,儘管當時其他學者多根據青銅器的主題來判斷年代,但後來的考古發現證明羅樾是正確的。

羅樾在其論文《中國畫的階段與內容》中開啟了中國畫斷代的現代研究,他將中國繪畫史劃分為三個階段:漢代南宋的「再現性藝術」,元代以後的「超再現性藝術」,和時期的「歷史性東方(或稱藝術史的)藝術。[3]

著作[編輯]

  • Chinese Landscape Woodcuts: From an Imperial Commentary to the Tenth-Century Printed Edition of the Buddhist Canon (196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itual Vessels of Bronze Age China (1974) New York: Asia Society Inc.
  • The Great Painters of China (1980) Oxford: Phaidon Press.

參考文獻[編輯]

  1. ^ Bagley, Robert. Max Loehr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bronzes : style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art. Ithaca: 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2008-11-30 [2022-06-14]. ISBN 1-933947-41-1. OCLC 2988444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2. ^ Glueck, Grace. Max Loehr, 84, a Leading Scholar in Oriental Art.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9-21 [2022-05-2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3) (美國英語). 
  3. ^ 羅樾:中國畫的階段與內容[A].中國畫國際研討會文集[C].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0. pp.285-297; 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