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辛巴克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薄·辛巴克勒(Bo Schembechler,1929-2006),是美國著名的橄欖球主教練,位列美國大學橄欖球的名人堂。他先後在邁阿密大學(牛津)和密歇根大學擔任主教練,執教生涯記錄為234勝65負8平,是贏球率最高的三大主教練之一。1969年起他率領密歇根大學發起了「十年戰爭」從而終結了Woody Hayes(伍迪·海耶斯)治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對冠軍的壟斷,因此成為了NCAA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學橄欖球主教練之一。[1]

簡介[編輯]

薄·辛巴克勒是NCAA歷史上的傳奇主教練之一。他的運動員生涯在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度過,而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然而作為主教練,他成名卻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隊的死敵——密歇根大學狼獾隊。在密歇根大學執教20年裡,他以很高的獲勝率而聞名。而在密歇根大學vs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狼獾德比里,他的球隊更是表現不俗,多次從自己的老東家那裡奪得勝利。最終,他以超過80%的勝率,和自己的老師及老對手Woody Hayes伍迪·海耶斯,原俄亥俄州立大學主教練),以及Joe Paterno喬·帕特諾,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主教練)、Bear Bryant貝爾·布萊恩特,原阿拉巴馬大學主教練)和Bobby Bowden鮑比·鮑登,原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主教練)一起被稱為NCAA歷史上的五大名帥。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辛巴克勒出生於俄亥俄州阿克隆附近的小村巴貝爾頓,父親是一位消防員。他原名叫格倫·愛德華·辛巴克勒,然而他年幼的妹妹在叫他「哥哥」(英文為brother)的時候發音不準,把他叫做「薄」(英文為bo),於是他就有了「薄」這個暱稱,到後來成為了他的名字。他的父親要參加考試以獲得晉升機會。當時他父親的戰友偷出了一份考試答案,給大家分享,但是辛巴克勒的父親堅決不看,最終成績不如他人而落選。然而辛巴克勒從父親的做法里學到了做人要正直,而這也為他後來嚴格的執教風格做好了鋪墊。

球員生涯[編輯]

辛巴克勒於1948年考入了俄亥俄州的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Miami University,Oxford),並且參加了學校的橄欖球隊。他刻苦訓練,很快得到了主教練希德·吉爾曼(Sid Gillman)的賞識,被提拔為主力截鋒。一年以後,希德·吉爾曼離任,而接替他的是後來成名的伍迪·海耶斯(Woody Hayes)。海耶斯的戰術風格更加適合辛巴克勒的技術特點,因此辛巴克勒在海耶斯的手下更是如魚得水,很快在賽場上小有名氣。海耶斯也對辛巴克勒很器重,經常私下裡跟辛巴克勒交談,而辛巴克勒也從海耶斯那裡學會了很多管理球隊的方法。誰也沒想到的是,師生兼朋友的兩個人,日後會帶領兩支互為世仇的傳統勁旅在賽場上兵戎相見。

執教初期[編輯]

1951年,海耶斯從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辭職,前往同州的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任教。同一年,辛巴克勒也從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畢業。海耶斯立刻將愛將辛巴克勒招到了自己的麾下擔任助理教練。當時的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隊正處於艱難的時候,因為在前一年著名的「雪球大戰」中,他們在主場輸給了死敵密歇根大學狼獾隊,丟掉了冠軍。然而在海耶斯的指導下,七葉樹隊觸底反彈,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戰績遠超密歇根狼獾。辛巴克勒在海耶斯的麾下一邊向這位老師學習,一邊自己體會執教。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助理教練的同時,辛巴克勒也在這所名校讀完了一個碩士學位。隨後,當海耶斯的球隊在NCAA的賽場上漸入佳境的時候,辛巴克勒決定告別恩師,去取得自己的成就。1954年,辛巴克勒在低級別聯賽的長老會學院(Presbyterian College)擔任助理教練,隨後1955年又轉到級別稍高的保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擔任預備隊教練。1956年,辛巴克勒加盟頂級聯賽十大聯盟(Big Ten)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擔任西北大學野貓隊的助理教練。在這些歷練中,辛巴克勒成熟了許多,也逐漸有了名氣。1958年,海耶斯將他召回了俄亥俄州立大學。接下來的五年裡,他再次成為了海耶斯最信任的部下,而在海耶斯的麾下他又一次地受益匪淺。 1963年,辛巴克勒再次告別海耶斯。這一次他返回了母校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當上了邁阿密牛津紅鷹隊的主教練。這是他第一次擔任主教練,然而他做得讓所有人都服氣。作為一級聯賽中的小分區中美聯盟(MAC)里的小球隊,邁阿密紅鷹隊原本是默默無聞的,即使在海耶斯執教時期也並不十分閃光。然而在辛巴克勒執教的六年裡,他給紅鷹隊打造了一條全國一流的進攻線。六年裡,紅鷹隊一直處在聯賽前三名,並且還兩次拿下了聯賽冠軍。辛巴克勒的知名度快速提升。[2]

執教密歇根大學[編輯]

1969年,辛巴克勒離開了母校,前往了北方的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擔任傳統勁旅密歇根大學狼獾隊的主教練。而密歇根大學正是辛巴克勒的恩師海耶斯治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死敵,他們之間的比賽「七葉樹狼獾德比」被稱作是北美洲最火爆的德比戰。從這一年起,辛巴克勒和海耶斯反目成仇,在賽場上兵戎相見。 辛巴克勒執教密歇根大學之前,俄亥俄州立大學在七葉樹狼獾德比中已經取得了很長一段的連勝,可是在辛巴克勒前往密歇根之後,事情有了變化。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俄亥俄州立大學已經不能對密歇根大學擁有絕對的優勢,雙方形成了拉鋸之勢。不僅德比之戰如此,在十大聯盟聯賽和NCAA系列碗賽里,這兩所學校都大殺四方,幾乎包攬了所有能拿到的冠軍,而其他學校幾乎毫無機會。辛巴克勒經常鼓勵自己的球員,他說:「誰堅持下去,誰就是冠軍。(Those who stay will be champions.)」這句話至今是密歇根大學狼獾隊的名言之一。密歇根和俄亥俄州立這兩所學校在辛巴克勒和海耶斯的競爭中,把他們所在的十大聯盟推上了全國第一聯賽的寶座。這十年間,兩校的關係前所未有地水火不容,被兩校的學生和球迷稱作「十年戰爭」。[3] 1978年,海耶斯因毆打對手的球員被俄亥俄州立大學開除,這對師生之間的十年戰爭告一段落。然而辛巴克勒在密歇根的執教並未結束。1982年,南方勁旅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邀請他執教,並且開出了當時最高的工資。然而辛巴克勒拒絕了,他說:「世界上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決定留在密歇根。」他繼續擔任密歇根大學的主教練直到1988年。他執教密歇根大學的20年間,拿到了13次十大聯盟的聯賽冠軍,獲得了將近200場比賽的勝利,成為了勝率最高的教練之一,而他因此得以位列NCAA的名人堂。雖然他未能取得全國冠軍(這是他唯一不如老師海耶斯的一點),但是20年裡有16年位列全國前25,而其中多半都是全國前10。

晚年和去世[編輯]

1988年,辛巴克勒辭去了密歇根大學狼獾隊主教練一職,開始擔任密歇根大學運動團隊的行政人員。辭職的原因是他被查出有心臟病,不再適合任教。1990年,他離開密歇根大學,成為了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下屬的底特律老虎(Detroit Tigers)的行政官員和主席。1992年他從老虎隊退休。隨後,他作為密歇根大學的精神領袖,經常在狼獾隊進行重要比賽之前進行演講,給自己的繼任者們和他們的屬下鼓勵。 2006年11月,一年一度的七葉樹狼獾德比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主場舉行。那一年的德比之戰之前,密歇根大學的積分為全國第一,而俄亥俄州立大學為全國第二。這場比賽不僅決定冠軍歸屬,更會關係到兩校之間跨越三個世紀的榮譽和情感。在那之前的幾天,辛巴克勒的心臟病復發。當時學校建議他不要隨隊出征,留在家裡休息。然而在這場堪稱世紀之戰的比賽面前,辛巴克勒無法接受這個建議。他隨隊出征了。 2006年11月17日,比賽前夜,他照常出席新聞發布會,做他的賽前演說。可是這一次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分析比賽進程,分析球員狀態,提出自己的建議,為球隊加油等。那一天他的演說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讓球隊保持團結。在演說中,他不斷強調,希望球隊要勇敢地面對一切,無論失去了什麼。在演說的最後,他不斷地重複着「團隊,團隊,團隊」(The Team!The Team!The Team!),隨後他匆匆離場。當時的聽眾並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可是不久後,人們在休息室里發現,辛巴克勒已經去世,死因就是心臟病。 第二天,失去精神支柱的密歇根大學履行了辛巴克勒的遺言,兩支球隊進行了一場經典的對決,最終密歇根大學在艱難的情況下,只以3分之差惜敗。2006年之後,每次密歇根大學對陣俄亥俄州立大學之前,球員和球迷們都會觀看辛巴克勒的最後那場演說的錄像,聽他最後的」團隊「的呼聲,把他視作最好的激勵。 2006年11月21日,密歇根大學全校為辛巴克勒送行。那天到場的除了全校的師生和辛巴克勒以前的屬下,還有兩萬多名密歇根大學的球迷。到場的還包括辛巴克勒培養出來的另一名帥萊斯·米爾斯(Les Miles,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主教練),他曾經的勁敵、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前任教練埃爾·布魯斯(Earle Bruce)和約翰·庫珀(John Copper)。很多NCAA橄欖球名校,包括密歇根的死敵俄亥俄州立大學,都為辛巴克勒默哀。時任俄亥俄州立大學主教練的吉姆·特雷塞爾(Jim Tressel)率領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隊的全體成員也參加了告別儀式。[4]美國空軍派出戰鬥機從儀式現場的上空飛過以示敬意。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也計劃到場,但是因為身體原因未能成行(福特總統於一個月後去世)。[5][6]

成就[編輯]

13次獲得十大聯盟冠軍; 2次獲得中美聯盟冠軍; 2次獲得玫瑰碗比賽冠軍; 1次獲得聖日碗比賽冠軍;

獎項[編輯]

阿莫斯史塔德獎; 十大聯盟年度教練(6次); MAC年度教練; AFCA年度教練; 玫瑰碗名人堂; NCAA大學橄欖球名人堂;

參考資料[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6). 
  2. ^ 存档副本 (PDF). [2014-03-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15). 
  3. ^ 存档副本.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2). 
  4. ^ 存档副本.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5. ^ 存档副本.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6). 
  6. ^ 存档副本. [2013-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