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36級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概況
名稱 1936級驅逐艦
建造者
使用者
前級 1934級驅逐艦
次級 1938級驅逐艦
亞型
建造期 1936-1945年
服役期 1938-1958年
規劃數 34
完成數 24
取消數 8
損失數 17
報廢數 7
技術數據
船型 驅逐艦
排水量
  • 標準:2,411-2,657噸
  • 滿載:3,415-3,691噸
船長 123.4-127米
型寬 11.8-12.2米
吃水 4.32-4.65米
動力輸出 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蒸汽輪機
船速 36-37.5節
續航力 2,050-2,950海里以19節
乘員 323
武器裝備

1936級驅逐艦(德語:Zerstörer 1936)是納粹德國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訂購的五款驅逐艦所使用的船級。其中戰爭前建造的「1936」型有六艘,均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德國軍官命名,為前級1934級驅逐艦的改進和擴大版本;1938年-1941年建造的八艘「1936A」型英語Type 1936A destroyer尺寸更大,並因搭載了更重型的武器而更接近輕巡洋艦而非典型的驅逐艦;為了在戰時縮短建造時間而稍作內部修改的另外七艘則被稱為「1936A(動員)」型;1941年-1945年建造的三艘(規劃八艘)「1936B」型英語Type 1936B destroyer保留了1936A型的艦體設計,但恢復裝備了1936型的輕型武器以減少配重和改善耐波性;而規劃建造的五艘「1936C」型英語Type 1936C destroyer本應搭載更強大的渦輪機和火力,卻因空襲、材料供應延誤和銅短缺等緣故導致施工一再中斷,最終無一建成。

設計

[編輯]

1936型

[編輯]

1936型驅逐艦是前級1934級的改進和擴大版本。儘管它們是在前級艦完工之前設計的,但通過減輕頂重以充分利用滿負荷貯油量,穩定性問題得到了部分解決,它們的轉向半徑略有減小,且艦艏被重新塑造以減少在頂頭浪中衝上艦艏的水量。與前級艦相比,這些改動提高了它們的耐波性,但它們仍然保留了早期艦隻過於複雜和存在諸多問題的鍋爐[1][2][3]

最初建造的三艘艦的全長為123.4米,後續的三艘在建造過程中稍作改動,採用了飛剪式艦艏,將其全長增加到125.1米;全部六艘船的水線長度均為120米。它們有11.75米的舷寬和最大4.5米的吃水深度;設計排水量為2,411噸、滿載時則可達3,415噸,滿載穩心高度為0.95米。[1][4]艦體被分成十五個水密隔艙,其中中間的七個用於容納推進裝置和輔助機械,並受到占龍骨長度比重為47%的雙層船底英語Double bottom保護。主動式減搖裝置英語Stabilizer (ship)最初是為了減輕橫搖英語Ship motions而安裝,但事實證明它們無效,遂於1940年4月之前在除Z-20「卡爾·加爾斯特」號之外的所有同型艦上都被舭龍骨取代。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10名軍官和313名水兵,在擔任區艦隊旗艦時還可額外增加4名軍官和19名水兵。[5]

1936型驅逐艦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2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其運行壓力為70標準大氣壓(7,093千帕斯卡),溫度450。這些渦輪機可輸出72,100至76,500匹軸馬力(53,800至57,000千瓦特)的功率,設計航速為36(67公里每小時)。最初的四艘艦在戰爭爆發前能夠進行全套速度試驗,並且輕鬆超過了它們的設計速度,達到39至41.5節(72.2至76.9公里每小時)不等。[6]1936型艦最多可貯存739噸燃料油,從而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2,050海里(3,800公里)。[1]艦隻還配備有兩台蒸汽驅動的200千瓦特渦輪發電機英語Turbo generator,每個輪機艙德語Maschinenraum一台;另有三台柴油發電機——兩台80千瓦和一台40千瓦,設於兩個後部鍋爐艙英語Fire room之間的艙室內。[7]

這些艦隻裝備有五門127毫米34式速射炮英語12.7 cm SK C/34 naval gun,架設在帶有炮擋英語Gun shield的單裝炮座上。其中艦艛的前後各有兩門採用背負式布置,第五門則安裝在後部艦艛的頂端。它們共配備600發彈藥,最大射程17,400米,並可提升至30°仰角和降低至-10°俯角。艦隻的防空武器由四門共配備8,000發彈藥的單座37毫米30式速射炮和六門共配備12,000發彈藥的單座20毫米30式高射炮組成。此外,艦隻還在中心線上的兩個四聯裝動力操縱式底座上安裝有八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每個底座配備一對重新裝填裝置。[1]四個深水炸彈發射器則安裝在後部甲板室英語Deckhouse的側面,艦艉兩側還有六具單裝深水炸彈支架作為補充,合共可攜帶32枚炸彈。[8]布雷軌道安裝在後甲板,最多可貯存60枚水雷[1]作為探測潛艇的工具,艦上也搭載有一套稱為「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的被動式水聽器,並安裝了主動式聲納系統。[9]

1936A型及1936A(動員)型

[編輯]
美國人繪製的「納爾維克級」識別圖

八艘1936A型以及隨後僅稍作修改(更換了改良的發動機並縮短工期)的十艘1936A(動員)型艦隻也被盟軍稱為「納爾維克級」(Narvik class),以紀念同名海戰。從該子型開始,艦隻僅被賦予編號,但不再進行命名。它們與1936型大致類似,惟全長和水線長分別增至127米和121.9米,舷寬和吃水則維持不變。設計排水量為2,543至2,657噸、滿載時則可達3,519至3,691噸。艦體被分成十六個水密隔艙,並受到與1936型相同比重的雙層船底保護。[10]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為11至15名軍官和305至321名水兵,在擔任區艦隊旗艦時同樣可額外增加4名軍官和19名水兵。[11]1936A型由兩台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提供動力,各負責驅動一副直徑為3.20至3.35米的三葉螺旋槳。過熱蒸汽同樣由六台瓦格納水管鍋爐供應,在壓力為70標準大氣壓下的工作溫度達450至480℃。渦輪機可輸出70,000匹軸馬力(52,000千瓦特)的功率,設計航速為36節。[12]由於燃油貯量增至825噸,這些艦隻以19節速度的巡航里程亦相應提高到2,950海里(5,460公里)。[13]

在武器裝備方面,1936A型更接近輕巡洋艦而非典型的驅逐艦。其主炮是五門150毫米45倍徑36式魚雷艇炮,其中兩門應安裝在前部的雙聯裝炮塔上,另外三門安裝在主艦艛後部配備炮擋的單裝炮座上,但由於炮塔的交付延誤,使得早期建造的同型艦都只能搭載四門150毫米炮,即一門在前、三門居後。Z-28號是唯一的例外,因其原本的武器布局便是前、後各有兩個單裝炮座。Z-23號Z-24號Z-25號Z-29號後續都安裝了雙聯裝炮塔。而所有1936A(動員)型均配備有該炮塔。[14]單座炮的升降範圍從-10到+30°,而炮塔炮則能夠提升至65°。36式魚雷艇炮可以835米每秒的初速發射45.3千克的炮彈,最大射程為21,950米。[15]由於需要手工裝填,這款炮的最大射速為每分鐘7-8發,艦上合共攜帶480枚炮彈。[16]

它們的防空武器包括四門37毫米30式速射炮,安裝在與後部煙囪英語Funnel (ship)平行的兩具雙聯裝底座上。[7]動力操作的底座最大仰角為85°,使仰射射程達到6,800米;而射角為37.5°的水平射程則為8,500米。30式速射炮在單發發射重量為0.748千克的炮彈時初速為1,000米/秒,射速為每分鐘30發。[17]這些底座相對穩定,但它們的陀螺儀太小,無法應對急轉彎或劇烈橫搖。[18]艦隻還配備有五到十門採用四聯裝或單裝炮座的全自動20毫米30式高射炮。[7]該炮的有效射速約為每分鐘120發。其0.134千克的炮彈會以835米每秒的初速發射,使仰射射程和水平射程分別達到3,700米和4,800米。[19][20]魚雷發射管與深水炸彈發射器的配置與前型相同。除既有的「群聽裝置」外,這些艦隻在艦橋還安裝了FuMO-24/25型雷達英語FuMO 24 radar[21][22][23]

1936B型及1936C型

[編輯]

1936B型方案保留了先前1936A型的艦體設計和動力方案,但是恢復到1936型較輕的主炮以減少頂重和改善耐波性。它們還配備了比舊艦更為強大的防空武器,包括分為三個四聯裝和三個單裝炮座的十五門全自動20毫米30式高射炮。[24]

1936C型預期作為1936A型和B型的改進版本。[25]它在基礎艦體和機械裝置上與1936B型非常相似,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1936C型將搭載最初供偵察巡洋艦使用的渦輪機,以及更強大的火力。[26]由於已經列裝的輕型高射炮數量無法再增加,因此當局的設想是使用由主炮和高射炮組成的組合火力。1941年,雙聯裝128毫米40式高射炮被提議作為1936C型的新武器,旨在取代過往的主炮並用作附加防空武器。然而,該型艦最終無一建成。[27]

同級艦

[編輯]
艦名 造船廠 動工 下水 投運 結局
1936型[28][29]
Z-17「迪特爾·馮·勒德爾」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德語Deutsche Schiff- und Maschinenbau Aktiengesellschaft 1936年9月9日 1937年8月19日 1938年8月29日 1940年4月13日在納爾維克海戰擱灘英語Beaching (nautical)並遭摧毀
Z-18「漢斯·呂德曼」號 1937年12月1日 1938年10月8日
Z-19「赫爾曼·金內」號 1936年10月5日 1937年12月22日 1939年1月12日
Z-20「卡爾·加爾斯特」號 1937年9月14日 1938年6月15日 1939年3月21日 1946年移交蘇聯,1958年拆解
Z-21「威廉·海德坎普」號 1937年12月14日 1938年8月28日 1939年6月20日 1940年4月10日在納爾維克海戰中遭魚雷擊沉
Z-22「安東·施米特」號 1938年1月3日 1938年9月20日 1939年9月24日
1936A型[28][29]
Z-23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 1938年11月15日 1939年12月15日 1940年9月15日 1945年移交法國,1951年拆解
Z-24號 1939年1月2日 1940年3月7日 1940年10月23日 1944年8月25日在濱海勒韋爾東附近遭空襲擊沉
Z-25號 1939年2月15日 1940年3月16日 1940年11月30日 1946年移交法國,1961年拆解
Z-26號 1939年4月1日 1940年4月2日 1941年1月11日 1942年3月29日在巴倫支海遭英國軍艦擊沉
Z-27號 1939年12月27日 1940年8月1日 1941年2月26日 1943年12月28日在石牆行動英語Operation Stonewall中遭英國軍艦擊沉
Z-28號 1939年11月30日 1940年8月20日 1941年8月9日 1945年3月6日在薩斯尼茨附近遭空襲擊沉
Z-29號 1940年3月21日 1940年10月15日 1941年7月9日 1945年移交美國,1946年鑿沉
Z-30號 1940年4月15日 1940年12月8日 1941年11月15日 1945年移交英國,1948年拆解
1936A(動員)型[28][29]
Z-31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 1940年9月1日 1941年5月15日 1942年4月11日 1945年移交法國,1960年代拆解
Z-32號 1940年11月1日 1941年8月15日 1942年9月15日 1944年6月9日在韋桑島海戰英語Battle of Ushant (1944)擱淺後自沉
Z-33號 1940年12月22日 1941年9月15日 1943年2月6日 1945年移交蘇聯,1962年拆解
Z-34號 1941年1月15日 1942年5月5日 1943年6月5日 1945年移交美國,1946年鑿沉
Z-37號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1940年1月2日 1941年2月24日 1942年7月16日 1944年8月24日鑿沉,1949年拆解
Z-38號 1940年4月15日 1941年8月15日 1943年3月20日 1945年移交英國,1949年拆解
Z-39號 1940年8月15日 1941年12月2日 1943年8月21日 1945年移交美國,1947年轉交法國,1964年拆解
1936B型[28][29]
Z-35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 1941年6月6日 1942年10月2日 1943年9月22日 1944年12月12日在芬蘭灣觸雷沉沒
Z-36號 1941年9月15日 1943年5月15日 1944年2月19日
Z-40號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1940年6月和10月取消建造[30]
Z-41號
Z-42號
Z-43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 1942年5月1日 1943年9月22日 1944年5月31日 1945年5月3日自沉
Z-44號 1942年8月1日 1944年1月20日 不適用 1944年7月29日在不來梅遭空襲擊沉
Z-45號 1943年9月1日 不適用 1946年拆解
1936C型[27]
Z-46號 不來梅德希馬格船廠 1943年 終止建造,1945年後廢棄
Z-47號
Z-48號 不適用
Z-49號
Z-50號

歷史

[編輯]

1936型

[編輯]

從完工後到戰爭爆發,1936型驅逐艦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訓練,但也有幾艘同級艦實際參與了1939年初對立陶宛梅默爾的占領行動。當1939年9月戰爭開始時,它們先是在德意志灣協助布雷,然後從1939年末至1940年初又在英國沿岸海域布設了多個雷區。[31]除當時正在接受改裝的Z-20「卡爾·加爾斯特」號外,其餘姊妹艦都參與了1940年4月入侵挪威的「威悉演習行動」;它們都在納爾維克海戰被擊沉或自沉[32]Z-20號則於9月移駐法國,在當地曾多次與英國艦艇交戰。[33][34]經過進一步改裝,該艦被轉移至挪威,為1941年6月軸心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做準備。它在這一年餘下的時間裡主要負責為船隊提供護航。完成第三次改裝後,Z-20號曾於1942年年中短暫返回挪威,直到7月擱淺後嚴重受損,不得不回國修理。該艦於12月重回挪威,在當地一直駐留到1943年11月,並於9月參加了「西西里行動英語Operation Zitronella」。從11月至1944年8月期間,由於發動機故障,它一直處於維修狀態,繼而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在挪威南部執行護航任務和布設雷區。Z-20號於1945年初被轉移到波羅的海,在那裡為撤離難民的船隊提供護航,並在5月德國投降之前從蘇聯軍隊壓境的局勢下親自從東普魯士接載難民。戰後,該艦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予蘇聯,繼而於1950年被改裝成一艘訓練艦,直至1958年拆解報廢。[35][36]

1936A型

[編輯]

1936A型於戰爭期間主要在挪威或法國水域度過,護送德國艦船並布設雷區,偶爾與盟軍戰艦交戰。其中Z-29號作為護航部隊的旗艦參加了1942年初的「海峽衝刺」行動,率領Z-25號等五艘驅逐艦成功護送兩艘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穿越英吉利海峽回國。[37][38]同年5月,Z-24號Z-27號Z-28號Z-29號Z-30號在「跳馬行動英語Operation Rösselsprung (1942)」被指派為裝甲艦舍爾將軍號呂措號提供護航,以襲擊前往蘇聯的PQ-17號北極船隊[39]至12月底為了攔截從英國駛向蘇聯的JW-51B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JW 51B而發起的「彩虹行動英語Operation Regenbogen (Arctic)」和隨後引發的巴倫支海海戰中,Z-30號也發揮了次要作用。[40]

八艘同型艦於1943年繼續執行護航和布雷任務。其中Z-26號於3月29日在巴倫支海攔截PQ-13號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PQ 13的行動中遭英國驅逐艦日食號英語HMS Eclipse (H08)擊沉。[41]同駐挪威的Z-27號、Z-29號和Z-30號參加了9月突襲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西西里行動」;[42]而駐法國的Z-23號、Z-24號和Z-27號則負責護送軸心國突圍艦穿越比斯開灣,並在年底的比斯開灣海戰英語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中發揮次要作用,惟Z-27號在戰鬥中遭兩艘英國輕巡洋艦擊沉。[43][44][45]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諾曼底後,Z-23號和Z-24號相繼在8月的空襲中遇害,其中Z-23號被宣布為推定全損英語Constructive Total Loss,Z-24則沉沒報廢。[46][47][48]Z-25號於1944年初被轉移到波羅的海,在戰爭餘下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德國撤離東普魯士期間為船隻提供護航並炮擊蘇聯軍隊,[49][50][51]Z-28號也負責護送德國巡洋艦以及船隊從芬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撤離人員,Z-29號則在德國人從10月開始從挪威北部撤退時負責為運兵船隊提供護航。[52]

1945年3月6日,Z-28號在港口被英國轟炸機擊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53][54]Z-30號於1944年底觸雷而受損,並在戰爭餘下的時間裡一直處於維修狀態。戰後,該艦被割讓予英國,至1948拆解報廢。[55]法國人在戰後將Z-23號打撈上岸,將其用作在法國服役的前德國驅逐艦的備件來源。該艦於1951年報廢,隨後拆解。[13][56][57][58]Z-25號在戰後同樣被割讓予法國,並被改造成一艘高速護航驅逐艦,直至1961年拆解。[59][60]Z-29號則被割讓予美國,但因無法達到適航性而被對方鑿沉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入口處。[61]

1936A(動員)型

[編輯]

1936A(動員)型艦於戰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挪威、法國水域或波羅的海度過,其中僅Z-31號參加了1942年12月31日的巴倫支海海戰。[40]它與Z-33號都在1943年9月對斯匹次卑爾根島的襲擊中受損。[62]Z-32號Z-37號參加了1943年底的比斯開灣海戰,之後兩者於1944年初意外相撞。被拖回波爾多港口後,德國海軍認為Z-37號損毀嚴重,無法修復,遂將其解除武裝。該艦於同年晚些時候退役,被船員鑿沉,至1949年由法國當局打撈上岸拆解。[63][64]Z-32號則繼續在德占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執行任務,護送突圍艦和潛艇,並在1944年6月9日的韋桑島海戰英語Battle of Ushant (1944)中擱淺後自沉。[65][66]

Z-33號和Z-34號作為戰列艦提爾皮茨號的防禦屏障,於1944年全年都留在挪威水域,並都曾受到英國飛機的攻擊而受損。[67]當德國人從10月份開始撤離該地區時,兩者也負責為來自挪威北部的運兵船隊提供護航。1945年初,Z-33號在駛往波羅的海時擱淺並嚴重受損。[62]當該艦被拖到港口進行維修時,它及其護航艦艇遭到盟軍戰鬥轟炸機的襲擊。Z-33號終於在4月初抵達波羅的海,但因燃料短缺而作預備役擱置。該艦隨後被轉移到庫克斯港並在戰爭結束前不久退役。[68]Z-38號Z-39號於戰爭期間都在護航運輸船、布設雷區和炮擊地面部隊。其中Z-38號於1943年曾在波羅的海短暫服役、1943年至1945年被重新分配到挪威周邊的北極地區、1945年再次在波羅的海服役,Z-39號則始終部署在波羅的海。[69]

1945年1月25日,由Z-31號、Z-34號和Z-38號組成的德國第4驅逐區艦隊從特羅姆瑟出發前往波羅的海。在1月28日的行動英語Action of 28 January 1945中,這三艘驅逐艦在卑爾根以北的松恩峽灣遭兩艘英國輕巡洋艦攔截。Z-31號共中彈七發,前炮塔被毀,導致多人傷亡。Z-34號也有輕微損壞。逃生後,Z-31號駛入卑爾根進行臨時維修,並在霍滕奧斯陸接受進一步維修,然後才抵達波羅的海。[70][71]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三艘姊妹艦為德軍和平民從戈滕哈芬赫拉的撤離提供支援,並多次炮擊塑蘇聯的地面部隊,直到被蘇聯炸彈損壞才撤出。[50]共有五艘同型艦在戰爭中倖存,其中Z-31號於戰後移交法國海軍,一直服役至1958年;[72]Z-33號於1945年底分配給蘇聯,隨後在蘇聯海軍服役至1962年報廢。[62]Z-34號和Z-39號被割讓予美國,但Z-34由於維修狀況不佳,美國海軍拒絕接受,遂於1946年3月26日將其鑿沉在斯卡格拉克海峽;[61]Z-39號則被美國海軍用於測試其高壓蒸汽推進裝置,至1947年11月再移交法國海軍,在那裡被拆解成備件源,並充當掃雷艦浮筒船英語Pontoon boat,直到1964年拆解報廢。[73]Z-38號被英國接收,用來進行廣泛的機械試驗,之後又進行1,100英磅(500公斤)的炸彈測試,導致龍骨破裂並被淹沒。[74][75]它因受損嚴重而無法重新浮起,遂於1949年11月8日出售報廢。[76]

1936B型

[編輯]
Z-43號驅逐艦

1936B型只有三艘完工並服役。這三艘艦完工後都於1944年被編入駐波羅的海的第6驅逐區艦隊,為德國船隊護航、布設雷區,並炮擊蘇聯軍隊。同年12月11-12日夜間,該區艦隊奉命在愛沙尼亞海岸和離岸稍遠的既有雷區之間布設一個新的雷區。在惡劣天氣下,Z-35號Z-36號於凌晨02:00左右誤闖既有雷區,分別觸發了一枚或多枚地雷。Z-36號迅速沉沒,全體官兵罹難;Z-35則堅持了更長時間才下沉。船員們在艦隻沉沒前棄艦而逃,但只有大約70人被蘇聯人救起。同型僅存的Z-43號於1945年初繼續為船隊護航,繼而於2月中旬恢復了之前的海岸炮擊任務。它維持這項任務直到4月10日觸雷受損。經過緊急維修後,該艦駛入瓦爾訥明德港口,為岸上的德國軍隊提供火炮支援。在耗盡所有彈藥後,Z-43號於5月2日離開瓦爾訥明德前往基爾,至翌日被鑿沉。[77][78]

由於缺乏優先權,Z-44號Z-45號的建造速度被放緩,只有Z-44號能夠趕在戰爭結束前下水。1944年7月24日,兩艘艦的建造工作受命暫停至少三個月,但五天後,正在進行舾裝的Z-44號在英國皇家空軍對不來梅的一次空襲中被擊沉,使這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隨後,兩艘艦的部件都被拆用作修理Z-39號,而當Z-44號的艦艉於9月初斷裂時,打撈工作也顯得不切實際。其殘骸於1948-1949年間拆解。Z-45號則從未完工,並於1946年在船台英語Slipway上拆解。[79][80]

1936C型

[編輯]

1936C型的前兩艘艦,Z-46號和Z-47號於1941年10月8日訂購,並在晚些時候動工。工程因缺乏材料而於1942年擱置,直到1943年才鋪設龍骨。由於飛機襲擊造成的破壞、材料供應延誤和銅短缺等問題,這兩艘艦的建造不斷延誤,導致進展非常緩慢。它們於1945年被盟軍炸毀。至於另外三艘姊妹艦:Z-48號、Z-49號和Z-50號則於1943年6月12日訂購,但從未動工。[27][81]

注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Gröner,第202頁.
  2. ^ Koop & Schmolke,第33頁.
  3. ^ Whitley,第25頁.
  4. ^ Koop & Schmolke,第26頁.
  5. ^ Koop & Schmolke,第26, 33頁.
  6. ^ Koop & Schmolke,第98–100頁.
  7. ^ 7.0 7.1 7.2 Whitley,第201頁.
  8. ^ Whitley,第215頁.
  9. ^ Whitley,第71–72頁.
  10. ^ Gröner,第203–204頁.
  11. ^ Koop & Schmolke,第27頁.
  12. ^ Koop & Schmolke,第41頁.
  13. ^ 13.0 13.1 Gröner,第204頁.
  14. ^ Whitley,第64, 66, 201頁.
  15. ^ Koop & Schmolke,第35頁.
  16. ^ Whitley,第66, 201頁.
  17. ^ Campbell,第256頁.
  18. ^ Whitley,第67頁.
  19. ^ Koop & Schmolke,第37頁.
  20. ^ Campbell,第258頁.
  21. ^ Gröner,第203–206頁.
  22. ^ Koop & Schmolke,第103–107, 113, 116–119頁.
  23. ^ Whitley,第68, 71–73, 201頁.
  24. ^ Whitley 1988,第69頁.
  25. ^ Gröner,第203頁.
  26. ^ Whitley,第38頁.
  27. ^ 27.0 27.1 27.2 Gröner,第205頁.
  28. ^ 28.0 28.1 28.2 28.3 Koop & Schmolke,第24頁.
  29. ^ 29.0 29.1 29.2 29.3 Whitley,第205–206頁.
  30. ^ Koop & Schmolke,第25頁.
  31. ^ Koop & Schmolke,第98–102頁.
  32. ^ Haarr,第357, 360–369頁.
  33. ^ Koop & Schmolke,第100頁.
  34. ^ Whitley,第106–114頁.
  35. ^ Koop & Schmolke,第101頁.
  36. ^ Whitley,第191–192, 198頁.
  37. ^ Rohwer,第143頁.
  38. ^ Whitley,第118–119頁.
  39. ^ Rohwer & Hümmelchen,第175–176頁.
  40. ^ 40.0 40.1 Whitley,第142–143頁.
  41. ^ Whitley,第136頁.
  42. ^ Whitley,第172頁.
  43. ^ Koop & Schmolke,第108頁.
  44. ^ Rohwer,第295頁.
  45. ^ Whitley,第149–156頁.
  46. ^ Koop & Schmolke,第105頁.
  47. ^ Rohwer,第347頁.
  48. ^ Whitley,第162–163頁.
  49. ^ Koop & Schmolke,第106–107頁.
  50. ^ 50.0 50.1 Rohwer,第414頁.
  51. ^ Whitley,第180頁.
  52. ^ Koop & Schmolke,第110頁.
  53. ^ Koop & Schmolke,第109–110頁.
  54. ^ Rohwer,第390頁.
  55. ^ Whitley,第191–193頁.
  56. ^ Koop & Schmolke,第103頁.
  57. ^ Rohwer,第311–312頁.
  58. ^ Whitley,第163, 206頁.
  59. ^ Koop & Schmolke,第107頁.
  60. ^ Whitley,第196–197頁.
  61. ^ 61.0 61.1 Whitley,第194頁.
  62. ^ 62.0 62.1 62.2 Koop & Schmolke,第114頁.
  63. ^ Rohwer,第303, 348頁.
  64. ^ Koop & Schmolke,第74, 117頁.
  65. ^ Rohwer & Hümmelchen,第282頁.
  66. ^ Koop & Schmolke,第75, 114頁.
  67. ^ Brown,第28頁.
  68. ^ Koop & Schmolke,第35, 114頁.
  69. ^ Koop & Schmolke,第119頁.
  70. ^ Koop & Schmolke,第112頁.
  71. ^ Rohwer & Hümmelchen,第332頁.
  72. ^ Koop & Schmolke,第113頁.
  73. ^ Jourdan & Moulin,第284頁.
  74. ^ Whitley,第193頁.
  75. ^ Koop & Schmolke,第118頁.
  76. ^ Whitley,第207頁.
  77. ^ Koop & Schmolke,第116, 120頁.
  78. ^ Whitley,第180–189頁.
  79. ^ Sieche,第235頁.
  80. ^ Whitley,第35, 37頁.
  81. ^ Koop & Schmolke,第25, 38頁.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