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傳統曆法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Untitled
[編輯]移動自Talk:中國農曆
內容與命名問題
[編輯]條目命名為中國農曆好,還是農曆好?從內容上看,裡面還有藏曆、傣歷的內容,是否可以將這些內容從新整理到中國曆法中呀?--Mountain(Talk) 13:05 2004年9月4日 (UTC)
移動完畢
从条目中转出的内容:
我覺得叫就叫「中國傳統曆法」比較好,或者就叫「中國曆法」,因為「夏曆」不能囊括它 --Psfu (留言) 2008年10月22日 (三) 05:55 (UTC)
中國聖歷
[編輯]中國聖歷為中國傳統曆法的統稱,現在也稱農曆或夏曆。聖歷的至聖孔子紀年產生於清朝末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至聖紀年以「至聖」為年號,以孔子真正生年即「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為「至聖零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為「至聖元年」,「魯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為 「聖前一年」,以此類推。「至聖」漢語拼音簡稱為「ZS」或「S」,「聖前」漢語拼音簡稱為「SQ」。
「至聖紀年」採用了世界流行的連續數字紀年法,公曆、伊斯蘭教曆、猶太歷等曆法的紀年即是連續數字紀年。「至聖紀年」彌補了「干支紀年」使用不便的缺憾,完善了農曆紀年的不足。例如,某人說自己出生在「1920年陰曆正月初四」。「1920年陰曆正月初四」為一種不規範的說法,但是如果其人說自己出生在「庚申年正月初四」又讓人不知道是哪一年,況且1980年也是「庚申年」。而將「1920年陰曆正月初四」改叫「至聖二四七一年正月初四」既明白又不會產生誤會。
「至聖紀年」還解決了「干支紀年」不便與公曆紀年換算的困難。計算機中有些「萬年曆」在「日期換算」中即是直接用公曆的紀年代替農曆的紀年,如,「公曆2003年1月3日」被換算為「農曆2002年十二月初一」,製造出這種不倫不類的表示方法,恐怕「萬年曆」的設計者也是無可以奈何,而農曆也並沒有「農曆2002年」 這種紀年方法。這種不規範用法雖能解決一時之便,但農曆與公曆的月日並不相吻合,我們在表述元旦與春節之間的日期即常發生混亂,這也嚴重損害了農曆的形象。紀年換算,公元後的公曆紀年加上551即為至聖紀年,如公元1949年+551≈至聖2500年,公元2004年+551≈至聖2555年;公元前的公曆紀年加上552即是至聖紀年(兩歷「紀元前」都用負數表示),如公元前-553年+552≈聖前-1年,公元前-221年+552≈至聖331年。
公元1949年為「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00年,農曆己丑年即為「至聖二五零零年」。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該日為「至聖二五零零年八月初十」。2004年9月,紀念孔子誕辰2555年祭孔大典儀式在曲阜孔廟隆重舉行。農曆甲申年即為「至聖二五五五年」。
結束 * 結束
在google中並沒有查到任何相關結果。對這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存疑。參看google:中國聖歷--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4 2004年11月23日 (UTC)
- 該曆法是由網絡上某些人發明的,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存在也沒有任何人(除發明者外)使用。Dreamer in Utopia 2007年6月12日 (二) 13:31 (UTC)
君主的年號
[編輯]條目本文說﹕「這種紀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緒元年」」
- 沒有同治14年;最遲自明朝起,一位皇帝去世,新帝即位後,該年的餘下月份仍用先帝年號,但有例外,如明英宗復辟後的天順元年、明光宗的泰昌元年。 Mewaqua 12:28 2006年3月5日 (UTC)
- 明清以後,先帝去世後,於下的月份計年還是用原來的年份。同治皇帝在同治13年過世,光緒繼位,當年還是同治13年,到下一個新年才改元光緒。Imwind 13:26 2008年5月9日
外部連結出處
[編輯]-P1ayer (留言) 2008年8月25日 (一) 07:53 (UTC)
回曆(回回曆)
[編輯]1999版《辭海》
——回曆 亦稱「回回曆」。➊亦稱「伊斯蘭教曆」或「希吉來歷」。陰曆的一種。全年12個月,與回歸年無關。朔望月長度為29.530 556日,與實際月長約差3秒。歷年平均長度為354日8時48分。30年閏11次,平年354日,閏年355日,閏日置於十二月末。我國【註:即中國】有10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採用這種曆法。供歷史記錄和宗教活動之用。➋亦稱「回回陽曆」。陽曆的一種。與朔望月無關。以春分為歲首,太陽行十二宮一周為一年。全年12個月,每月一宮,平年365日,閏年366日,128年閏31次,閏日置於3月末【註:此處的「3月末」為公曆(格里高利曆)的3月末,閏日在回回陽曆的年末】。歷年平均長為365.242 187 5日,與回歸年僅差3.7秒,優於公曆和各種陽曆。這種置閏法是伊朗古代天文家創立,元朝傳入中國並試用,對傳統曆法產生積極影響。迄今伊朗等國家和地區繼續採用。
2009版《辭海》
——回曆 中國信奉伊斯蘭教各族人民(回、維、哈、塔等)共同使用的曆法。由陰曆和陽曆兩部分組成。➊即「伊斯蘭教曆」(2696頁)。➋一種陽曆。與朔望月無關。以春分為歲首,太陽運行黃道十二宮1周為1年。全年12個月,每月一宮30°。由於太陽運行速度不均勻,巨蟹宮月(近日點)29天,摩羯宮月(遠日點)32天,其餘上半年各月均為31天,下半年各月均為30天(人馬宮月29天除外)。平年365天,閏年366天,128年置閏日31個,閏日置於年末。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 187 5天,與回歸年僅差秒級,優於公曆和各種陽曆。這種置閏法在元朝傳入中國後對傳統曆法產生積極影響。
——伊斯蘭教曆 亦稱「希吉來歷」。中國舊稱「回曆」、「回回曆」。一種陰曆。以太陰曆紀年。以默罕默德遷徙(*希吉來)麥地那的那一年歲首(即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五〕)為伊斯蘭教曆紀元元年元旦。以月球圓缺一次為一個月,一年12個月,單月30日,雙月29日,平均全年354日。不置閏月,以30年為一周,共置11個閏日,閏年的最後一月加一閏日,全年355日。該歷平均每年354日8時48分,比回歸年約少10日21時1分,積2.7回歸年,相差一月,積32.6年相差一年。每日的開始從日落時算起。因寒暑變化無定,僅供歷史紀年和伊斯蘭教宗教活動之用。該歷傳入中國後,曾對元、明、清時期制定曆法有很大影響。中國穆斯林計算宗教節期時,一直用此歷。
Loveliaoyan(留言) 2015年2月5日 (四) 02:18 (UTC)
請求來源
[編輯]千年來曆法的認知與使用,整個社會「陷於集體的意識錯亂」而渾然不覺,
上句明顯無中立客觀角度,不知從何而來。Sklinbarniwarp(留言) 2018年9月12日 (三) 21:5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