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石窟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甘肅省慶陽市
分類石窟寺
時代北魏
編號3-43
登錄1988年

北石窟寺中國甘肅東部(隴東)的一座石窟寺,坐落在慶陽市西南約25公里的寺溝。

歷史沿革[編輯]

北石窟寺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經歷北魏後期、西魏北周各代開鑿增建,包括寺溝蒲河東岸的主窯群(即北石窟寺)及沿蒲河兩岸南北各1.5公里的保護範圍內,現共有大小石窟308個[1],石刻造像兩千多尊,並有石碑、彩繪壁畫、陰刻及墨書題記多幅,是甘肅省境內繼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之後的第三大古代佛教石窟遺址。與莫高窟的泥塑佛像不同,北石窟的洞窟與佛像均為在蒲河兩岸的黃砂岩上雕刻而成。由於黃砂岩的自然風化,以及人為破壞,淺露洞窟中石刻塑像毀壞嚴重。1963年於北石窟寺成立文管所(現為)開始保護。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參考資料[編輯]

  1. ^ 《北石窟寺簡介》,編輯:宋文玉,2011年6月引用,出版日期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