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嘉祥縣
曾廟・宗聖殿
曾廟・宗聖殿
嘉祥縣在濟寧市的位置
嘉祥縣在濟寧市的位置
坐標:35°26′45″N 116°18′04″E / 35.4458°N 116.3011°E / 35.4458; 116.301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山東省濟寧市
政府駐地嘉祥街道
政府
 • 縣委書記樊慶顯
 • 縣長江峰
面積
 • 總計975.16 平方公里(376.5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
 • 總計70.02萬人[1]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72400
電話區號537
車輛號牌魯H
網站嘉祥縣政府網

嘉祥縣中國山東省濟寧市所轄的一個。位於山東省濟寧市西部,屬黃河沖積平原,總面積為975平方公里。[2]縣人民政府駐嘉祥街道

地理[2][編輯]

嘉祥縣位於山東省濟寧市西部,屬黃河沖積平原。東西寬16公里,南北長47.5公里,總面積975平方公里(含濟寧經開區代管的疃里鎮、馬集鎮)。東臨濟寧任城區,南接金鄉縣,西靠菏澤市的巨野鄆城縣,北依梁山縣,東北隔梁濟運河汶上縣相望。縣城座落於縣境中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6°20′、北緯35°24′。縣城東至濟寧22千米,南至金鄉縣城45千米,西至巨野縣城23千米,北至梁山縣城50千米。

嘉祥縣大致呈西北東南方向的長方形。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傾斜坡度為萬分之一。 海拔高度一般在35-40米。低點在縣城東南金屯鎮東部,海拔35米;高點在縣城西北黃垓鎮中部,海拔40米。東南比西北相差5米,東比西相差3-4米。全縣有大小山頭126座,多是東北、西南走向,呈島狀突出平地,主峰海撥高度一般在50-200米,成為魯、豫、皖、蘇交界平原地帶的獨特自然景觀。紙坊鎮與馬集鎮交界處的孟良山(舊名塔山),海拔243.1米,為全縣最高點。

嘉祥縣境位於黃泛沖平原的邊緣,平原主要分佈於黃垓鎮、老僧堂鎮、孟姑集鎮、梁寶寺鎮、大張樓鎮、馬村鎮、萬張街道 、嘉祥街道、臥龍山街道等;窪地主要分佈於縣城、大張樓鎮、梁寶寺鎮和縣城東南部、金屯鎮東部、仲山鎮、滿硐鎮、紙坊鎮等。山地主要分佈於紙坊鎮和滿硐鎮、仲山鎮西部、嘉祥街道的南部、臥龍山街道的中部和南部。

嘉祥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冬季乾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13. 9℃。在東亞季風影響和控制下,乾濕季節分明,年降水量在季節分配上很不均勻。春季溫度回暖快,氣候多變,降雨稀少,多西南風。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 ,而蒸發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熱多雨,高溫高濕,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均降水量39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於降水集中,強度大,多形成洪澇災害和旱澇相間發生。秋季氣溫急降,雨量減少,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常發生秋旱。冬季常為高壓控制,氣候乾冷,雨雪稀少,12月-2月平均降水量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歷史[3][編輯]

嘉祥歷史悠久。從雙鳳村和長直集村發掘的石刀、石斧、石鑿等文物驗證,嘉祥縣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聚居。數千年來,隸屬多變。

相傳春秋時期魯哀公西取狩獵,獲一麒麟,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嘉祥是古代儒家四聖(孔子孟子曾子顏子)之一曾子的故里。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公明儀公明宣沈猶行陽明夫子襄等也是嘉祥人。

西周時屬兗州,春秋時屬魯國南武城,戰國時屬齊國秦朝時屬薛郡愛戚縣。到三國)時屬兗州山陽郡巨野縣。公元265年(西晉泰始元年)屬兗州高平國巨野縣

公元395年(東晉天平元年)分屬兗州高平郡巨野縣兗州任城郡任城縣

公元612年(大業八年)分屬兗州東平郡巨野縣和兗州魯郡任城縣。公元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分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巨野縣和河南道魯郡任城縣。

公元907年(五代後梁開平元年)分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巨野縣和河南道兗州魯郡任城縣。公元952年(五代後周廣順二年)分屬河南道濟州巨野縣、任城縣,1074年(北宋熙寧七年)屬京東西路濟州巨野縣、任城縣。

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金皇統七年),析巨野、任城二縣地置縣,治所設在山口鎮。借春秋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獰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時屬山東西路濟州。元初屬山東東西道濟寧路總管府。

1252年(元憲宗二年),屬山東東西道東平路總管府。1266年(元至元三年)改屬濟州。1279年(至元十六年),屬濟寧路單州。明初隸屬未變。1371年(明洪武四年)屬山東布政司濟寧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屬兗州府。清初屬山東省兗州府濟寧州,1724年(清雍正二年)屬濟寧直隸州。1735年(雍正八年)屬曹州府濟寧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屬兗州府濟寧州。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復屬濟寧直隸州。

1913年屬山東省岱南道,1914年改屬濟寧道。

1928年5月,直屬山東省。1941年,國民黨嘉祥縣政府隸屬山東省第二專署。

1938年11月,日偽嘉祥縣公署隸屬日偽山東省公署魯西道尹公署。1939年7月,日偽嘉祥縣公署隸屬日偽山東省公署兗濟道尹公署。

1944年10月,嘉祥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屬冀魯豫十一專署巨南辦事處。 1945年11月,隸屬背魯預三專署。

1946年1月,隸屬冀魯豫七專署,1946年3月,隸屬冀魯豫二專署。1946年11月,隸屬冀魯豫七專署。1949年8月,嘉祥縣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2年11月,屬山東省湖西專區,1953年8月,屬山東省濟寧專區。1958年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大部地區併入濟寧市;1962年1月,恢復嘉祥縣原建制,仍屬山東省濟寧專區。1967年2月,嘉祥縣屬山東省濟寧地區。1983年10月,嘉祥縣屬山東省濟寧市。

明萬曆《嘉祥縣誌》記載:「嘉祥縣境東到濟寧州界八里,西至巨野縣界二十五里,南至金鄉縣界四十五里,北至汶上縣界二十五里。」清光緒《嘉祥縣誌》載:「東至濟寧州界十里」,其餘均同明萬曆《嘉祥縣誌》記載。1920年《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載:「嘉祥縣境東至濟寧縣界周村鋪十里,西至巨野縣界楊家樓二十五里,南至金鄉縣界陳家坡五十里,北至汶上縣界大堤頭二十五里。」直至1944年8月,嘉祥縣境沒有大的變動。

1944年8月,原屬巨野縣的樂土村、府君廟、范店、黃山頭、吳平坊、龐莊、齊山、馬山、核桃園、魏莊、滿莊、前王莊、後王莊、前山王程店、後山王程店、劉莊、李街、張街18個村劃歸嘉祥縣,同時將嘉祥縣的獨山頭和禹莊劃歸巨野縣。

1946年9月,原屬嘉祥縣的辛莊、於莊、太平莊、大店子、店子、寺前鋪、秦嘴、水牛陳、長溝9個村莊劃歸新設的濟北縣。

1947年6月,濟北縣第四區劃歸嘉祥縣,改稱嘉祥縣王集區。

1949年9月,原濟寧縣的安居、喻屯、王貴屯3個區劃歸嘉祥縣。

1953年8月,撤銷南旺縣建制,原屬該縣的黃垓、梁寶寺、馬村、孟姑集4個區44個鄉242個村劃歸嘉祥縣。同時將十一區(王貴屯)東南部的小口門等44個村莊劃歸微山縣。

1956年3月,濟寧縣西部的三韓鄉、康廟鄉和長溝鎮劃歸嘉祥縣瞳里區。同年9月,安居、唐口、喻屯3個區及瞳里區的長溝鎮、三韓鄉、康廟鄉劃歸濟寧縣。

1958年春,原屬巨野縣的薛家莊、南李莊2村劃歸嘉祥縣孟姑集區。同年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大部轄區併入濟寧市;南部滿硐、核桃園一帶30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西部仲山、酒莊、孟姑集一帶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北部梁寶寺、老僧堂、黃垓一帶124個自然村劃歸鄆城縣。

1962年1月,恢復嘉祥縣建制,縣境與前相同。

1990年1月,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

2014年2月,疃里鎮、馬集鎮劃歸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編輯]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嘉祥縣常住人口為700149人。

行政區劃[編輯]

嘉祥縣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4]

嘉祥街道、​臥龍山街道、​萬張街道、​紙坊鎮、​梁寶寺鎮、​疃里鎮、​馬村鎮、​金屯鎮、​大張樓鎮、​馬集鎮、​孟姑集鎮、​老僧堂鎮、​仲山鎮、​滿硐鎮黃垓鎮

名勝古蹟[編輯]

  •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俗稱武梁祠,也稱作武氏墓石祠,位於嘉祥縣紙坊鎮武翟山北麓,是東漢晚期武氏家族墓地的3座地面石結構祠堂。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是歷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位於嘉祥縣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風景秀麗的南武山南麓。曾廟是一處極具代表性的古代官式建築群體,保留了鮮明的明代建築風格。曾廟座北朝南,南北通長230米,東西寬120米。主要建築物30餘座。廟內碑碣林立,古柏參天。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青山寺,位於縣城南8.2公里的青山西側,是以惠濟公廟為主體的古建築群。惠濟公廟原名焦王祠,據縣志記載:「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於焦,世稱焦王。」始封之焦在宏農陝西(今河南陝縣),後移城於嘉祥青山東山腳下。現青山東有東、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遺址。

交通[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濟寧市統計局. 济宁市2009统计年鉴. 2009-09-15 [2010-12-26]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嘉祥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行政区划. 嘉祥縣人民政府. 2023-01-02 [2023-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中文(中國大陸)). 
  3. ^ 嘉祥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永久失效連結]
  4. ^ 2023年嘉祥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