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參政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參政會
Coat of arms or logo
種類
種類
諮詢機構
歷史
成立1938年7月6日
解散1948年3月
前身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
繼任國民大會

國民參政會是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政治組織,包括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及其他抗日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之全國最高民意諮詢議政機關。它從1938年7月成立,到1948年3月結束。[1]:300內設憲政期成會

歷史[編輯]

前身:國防最高會議國防參議會[編輯]

依照1937年8月1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國防最高會議組織條例》第九條「國防最高會議設國防參議會,由國防最高會議主席指定或聘任若干人充任之」。國防參議會國防最高會議的諮詢機關。汪精衛回答胡適的提問時,說設立國防參議會的目的:「使大家得以了解而支持政府」。

1937年8月13日,國防最高會議主席蔣介石、副主席汪精衛聘請首批16位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參議員到南京與會。這些參議員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黨國社黨第三黨救國會派中華職教社及國民黨內素不當政的老輩人物:陶希聖傅斯年張伯苓蔣夢麟李璜沈鈞儒黃炎培馬君武毛澤東晏陽初張耀曾張君勱梁漱溟曾琦胡適蔣百里。1937年8月17日,在南京中山陵園內一座木結構的臨時建築物中召開「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第一次會議。[2]

1937年9月9日,蔣介石以國防最高會議主席名義,又增補了參議員9人。包括施肇基徐謙鄒韜奮左舜生張東蓀李璜、楊庚陶等。根據《國防最高會議國防參議會組織要綱》,設立秘書處,秘書長為彭學沛、繼任甘乃光[3]

國防參議會的歷次會議與會人數最多不到20人,開會不拘形式十分靈活,最多一周召開4次會議。參議會主席蔣介石從未與會,一直由參議會副主席汪精衛主持。毛澤東張耀曾顏惠慶一直未與會。周恩來多次代表毛澤東參加會議。[2]

國防最高會議參議會於1938年6月17日舉行最後一次會議,總共開會64次。

國民參政會[編輯]

1938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中央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提議》中提出「健全民意機關」之主張,中國國民黨決定接受。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國國民黨在武漢舉行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建國綱領》,其中第四條規定「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的決定與推行,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條件,改善政治機構。」4月12日,中國國民黨五屆四中全會通過《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及「改進黨務案」[4]:37,規定國民參政會為諮詢機關,有聽取國民政府施政報告、詢問、建議、調查之權,但對國民政府並無強制執行其所通過決議案的權力。

1938年6月,國民政府任命汪兆銘為國民參政會議長,張伯苓為代理副議長;同時公佈200名參政員名單。大多數是中國國民黨員,另有其他黨派和獨立人士。中國共產黨參政員有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七人。同時結束國防參議會。[1]:301

首屆國民參政會於1938年7月6日在漢口兩儀街上海大戲院(今漢口洞庭街中原電影院)召開,共有156名參政員出席。毛澤東缺席,但發來電文,提出3點意見:「一曰,堅持抗戰;二曰,堅持統一抗戰;三曰,堅持持久戰。」大會發表《國民參政會首次大會宣言》,並選舉張君勱左舜生曾琦、董必武、秦邦憲、陳紹禹等25人為首屆駐會委員。武漢淪陷後,國民參政會移往重慶召開。

國民參政會共歷四屆,舉行大會十三次。1941年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參政員董必武等為抗議中國國民黨的反共政策,曾有幾次拒絕出席參政會會議。1945年5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大,並聲明不參加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理由是抗議中國國民黨一黨專制,一手包辦國民大會

1947年1月7日,國民政府修正公佈《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額表》。[5]:82604月21日,國民政府定於5月20日在南京召集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三次大會[5]:8338

國民大會召開後,1948年3月,國民參政會正式結束,蔣出席茶會致詞。[4]:54

歷次會議[編輯]

第一屆[編輯]

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編輯]

第一屆第二次大會[編輯]

第一屆第三次大會[編輯]

第一屆第四次大會[編輯]

大會召開於1939年9月。據《國民參政會第四次大會議事紀錄》,此次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出席者,包括議長、副議長,為128人。

會議通過了《請政府定期召集國民大會實行憲政決議案》,從而揭開了抗日戰爭時期「晴天霹靂的憲政運動」(鄒韜奮語)的帷幕。該決議案是在如下七個提案的基礎上提出的:

  1. 國民黨參政員孔庚領銜的《請政府遵照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定期召集國民大會制定憲法開始憲政案》;
  2. 中共參政員陳紹禹領銜的《請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黨派合法地位案》;
  3. 中國青年黨參政員左舜生國家社會黨參政員張君勱、第三黨參政員章伯鈞共同領銜的《請結束黨治立施憲政以安定人心發揚民力而利抗戰案》;
  4. 中華職業教育社參政員江恆源領銜的《為決定立國大計解除根本糾紛謹提具五項意見建議政府請求採納施行案》;
  5. 救國會參政員張申府領銜的《建議集中人才辦法案》;
  6. 救國會參政員王造時領銜的《為加緊精誠團結以增強抗戰力量而保證最後勝利案》;
  7. 國家社會黨參政員張君勱領銜的《改革政治以應付非常局面案》。

會議閉幕後,憲政宣傳與憲法討論,便迅速在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重慶成都桂林雲南貴州安徽浙江廣東等地,相繼成立了各種形式的憲政研究團體,就連孤島時期中的上海,民眾對於憲政的要求也出現白熱化,大家深信只有徹底實施憲政,抗戰才會勝利。在陝甘寧邊區,自1940年1月起陸續成立了新聞界、婦女界、青年界憲政促進會,在此基礎上,2月20日又成立了延安各界憲政促進會。毛澤東在這次成立大會上做《新民主主義的憲政》的講演。

憲政期成會通過的憲草稱為期成憲草

第一屆第五次大會[編輯]

第二屆[編輯]

第二屆第一次大會[編輯]

第二屆第二次大會[編輯]

第三屆[編輯]

第三屆第一次大會[編輯]

第三屆第二次大會[編輯]

第三屆第三次大會[編輯]

第四屆[編輯]

第四屆第一次大會[編輯]

第四屆第二次大會[編輯]

第四屆第三次大會[編輯]

1947年4月21日,國民政府定於5月20日在南京召集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三次大會。[5]:83384月26日,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會舉行會議,邀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霍寶樹報告一年來善後救濟概況。[5]:83425月20日,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三次大會開幕,主席張伯苓致詞,希望和平早日實現;蔣到會致詞,稱和平統一能否實現,完全繫於中共是否停止軍事行動,恢復全國交通。[5]:83575月21日,行政院院長張群向國民參政會報告政府工作;各參政員就國內和平問題及人民生等問題提出口頭及書面質詢共百餘件。[5]:8358

5月23日,財政部長俞鴻鈞向國民參政會報告財政,謂去年預算赤字2.7億元,原因與軍費及復員救濟支出過分龐大;在答覆參政員質詢時,稱中孚、揚子公司調查報告不能公佈,黃金潮案尚在審理中。[5]:8360糧食部長谷正倫報告,謂管理糧食辦法,為拋售糧食,抑平漲風,平價配售等。[5]:83605月24日,國民參政會繼續舉行會議,農林部長左舜生、國防部長白崇禧、交通部長俞大維分別報告農林、國防、交通情況,對軍事報告質詢,和戰主張不一。[5]:83615月28日,國民參政會舉行審查會,討論和平問題:中國國民黨方面參政員紛紛主張「政府戡亂」,「明令討伐」;其他方面參政員許德珩、黃炎培、程希孟、王造時等10餘人則請大會以人民為重,擬出和平方案,向政府及中共雙方呼籲和平。[5]:8362參政員發言完畢後,主席團宣佈有關和平提案,交特種審查委員會審查。[5]:8362

5月25日,教育部長朱家驊在國民參政會報告教育工作,參政員嚴厲質詢學潮;朱家驊謂學潮係因共黨分子在學校活動所致。[5]:83615月26日,水利部長薛篤弼、內政部長張厲生向國民參政會報告水利及內政。[5]:83615月27日,國民參政會繼續舉行會議,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善後救濟總署分別報告工作,至此行政院所屬各單位報告工作結束;晚,蔣宴請參政員,謂和平能否實現完全係於共產黨之態度。[5]:83625月28日,蔣對參政員發表談話,謂政府之和平初衷絕未變更,並謂此次學生行動完全為共產黨預定計劃,政府不得已方有《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之頒佈。[5]:83625月31日,參政會決議請政府商洽美國借款,盡力收回旅順、大連,預防日本重建軍備。[5]:8364

5月26日,國民參政會通過臨時動議,要求大會討論和平方案,並電邀中共參政員來南京出席會議。[5]:83615月27日,上海市參政會致電政府請與中共恢復和談,致電毛澤東促蒞臨南京會商,並致電各法團呼籲和平。[5]:83625月30日,國民參政會分組審查工作報告及有關提案。[5]:8364

6月2日,國民參政會討論、審查並通過480件提案後,宣佈閉幕;會議選出本屆駐會委員31人。[5]:83666月6日,蔣主持國務會議討論參政會之和平方案,並謂:能否實現和平,全繫中共態度[5]:8368

7月31日,《國民政府公報》第2829號:將中共毛澤東、林祖涵、陳紹禹、鄧穎超、董必武、周恩來、吳玉章七人現任參政員除名[5]:8391

國民參政會駐會委員[編輯]

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編輯]

六參政員訪問延安[編輯]

1945年5月中共七大召開,並聲明不參加第四屆國民參政會,理由是抗議國民黨一黨專制,一手包辦國民大會。國共之間出現緊張局面。6月2日,中間派國民參政員褚輔成黃炎培冷遹王雲五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鈞從重慶致電毛澤東和周恩來,希望中共團結為上,希望繼續商談。6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復電褚輔成等,表示願意商談,並歡迎他們來延安訪問。7月1日褚輔成、左舜生、傅斯年、黃炎培、冷遹、章伯鈞六參政員在王若飛陪同下從重慶飛往延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林伯渠、賀龍、彭德懷、聶榮臻、林彪、劉伯承等到機場迎接。毛澤東與六位參政員進行了三次會談超過十個小時。中共要求取消十一月召集國民大會之議,先行召集政治協商會議。7月4日毛澤東將中共方面整理的《中共代表與褚輔成、黃炎培等六參政員延安會談記錄》交褚輔成等人。

7月4日,毛澤東在楊家嶺的窯洞裏會見黃炎培。[6]黃炎培說:「我生六十餘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7]:43

7月5日,毛澤東等到延安機場歡送六參政員飛返重慶。[8]

黃炎培返渝後出版的《延安歸來》一書,專門記述了這次延安之行。[7]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林炯如傅紹昌虞寶棠編著:《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ISBN 978-7-5617-1172-9
  2. ^ 2.0 2.1 《忆往谈旧录》“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章节,作者:[[梁漱溟]] 金城出版社. [201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3. ^ “国防参议会简论”,作者:闻黎明,发表于《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2014-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4. ^ 4.0 4.1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6. ^ 陳立旭:「毛澤東對『窯洞對』的歷史底氣」,《黨史博採》2022年第4期
  7. ^ 7.0 7.1 黃炎培:《延安歸來》,重慶國訊書店,1945年8月7日出版。
  8. ^ 筱蕾:「毛澤東與訪問延安的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黨史博覽》2013年第12期。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