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鼓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40°05′25″N 113°17′43″E / 40.09028°N 113.29528°E / 40.09028; 113.29528

大同鼓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0235-3-038
登錄2019年10月7日

大同鼓樓大同城的鼓樓,為一座三重檐十字歇山頂過街樓閣式建築。位於平城區大南街南段,始建於明代,清代多次修繕,是明清樓閣式建築的代表。[1]

歷史[編輯]

大同鼓樓始建於明代,具體年代不詳,應與鐘樓相配而建,起報時之用。清順治乾隆咸豐年間均有修繕。根據《大同縣誌》記載,明代的大同,樓閣林立,東有和陽街之太平樓,西有清遠街之鐘樓,北有武定街之魁星摟,南有永泰街之鼓樓。至今只有鼓樓倖存。1966年4月23日,鼓樓被定為第一批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秋,大同市對鼓樓進行了維修,對十字穿心門洞實施了封閉,並拓展樓旁道路。1985年,又進行了全面彩繪。1996年,鼓樓成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編輯]

形制結構[編輯]

鼓樓平面近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高約20米,東西長約18米,南北寬約14米。底層以青石砌四角,中有十字穿心門洞。上方為磚木結構樓閣三層,各出飛檐,檐下置斗栱,最上層為十字歇山頂。各層四面辟門,周置迴廊,外設杆欄。頂樓上原先架放一面大鼓,用於晚間報時,現已不存。

牌匾和碑刻[編輯]

當時,鼓樓四面均懸掛有牌匾:

  • 南面,上匾書「鼓樓」,下匾書「聲聞四達」;
  • 東面,上匾書「歌風」,下匾書「雲開春曉」;
  • 西面,上匾書「振德」,下匾書「和聲鳴盛」;
  • 北面,上匾書「時雍」,下匾書「蟾雲就月」;

下層檐下還有「天理昭彰」匾額一方。原匾無存,現時懸掛的匾額為後人書寫。

鼓樓北口東西兩柱上,曾鐫刻有對聯一幅,傳為康熙帝御筆:

  • 上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
  • 下聯:「心田留一點,子耘孫耕」。

此外,底層外檐廊下存有清代順治、康熙、咸豐年間的維修碑記,共九通,是研究鼓樓建置的重要資料。

保護[編輯]

1966年4月23日,鼓樓公佈為第一批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月12日,大同鼓樓升格為第三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編號3-136。[2]

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樓升格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8-0235-3-038。[3]


參觀服務[編輯]

大同鼓樓已於2012年4月26日向公眾開放,遊客可購票登樓參觀。[4]

參考文獻[編輯]

  1. ^ 大同鼓楼. 新大同網. [2009-08-29]. [永久失效連結]
  2. ^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晋政发〔1996〕7号). 文物世界. 1997, (3): 92-97. 
  3.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9-10-16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4.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鼓楼面向公众开放. 大同市文物局. 2012-04-28 [2012-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1). 

相關條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