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音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東音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分類傳統音樂
序號80
編號項目II-49
登錄2006年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廣東音樂是流行於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器樂曲,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歡快。廣東音樂形成於清末,很多樂曲是由戲曲過場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曲牌演變而來。廣東音樂也吸收了江南北方音樂以及中原古樂的因素,結合本地語言的特點而產生。由於其出現較晚,許多曲目都是由音樂家創作的。

樂器組合[編輯]

早期以二弦主奏、提琴笛子月琴三弦嗩吶喉管敲擊樂器等為粵劇伴奏及過場,此等組合被稱為「硬弓組合」。及後出現以1926年間,在上海長大的呂文成將滬人演奏的二胡引入高胡為主奏樂器,輔以揚琴秦琴,稱為「三件頭」。後來樂隊在「三件頭」的基礎上加入了洞簫、笛子、椰胡等樂器,被稱為「軟弓組合」。由於廣州和國外通商較早,廣東音樂受西方音樂影響,如加入小提琴(梵鈴)、色士風結他小號木片琴等樂器。

結構[編輯]

廣東音樂的樂曲多為器樂小品,其結構短小,表現內容集中,大多數樂曲一氣呵成,但亦有在樂曲裏速度、板式(節拍)方面轉變,例如《雙聲恨》、《昭君怨》等在曲末有一段流水板曲調。

旋律風格特徵[編輯]

廣東音樂常常表現出跳躍的、華彩的、活潑的旋律風格,例如:旋律線經常作上、下大幅度的跳動,演奏者在演奏時加花,使旋律富有華彩性。以西方的樂理來分折,樂句常從弱起拍開始,常常運用切分節奏,使音樂具有向前推進的動力。樂句的句幅多數短小,並且常以接二連三的排比出現。

著名廣東音樂家[編輯]

廣東音樂列表[編輯]

古曲[編輯]

1973年 陳浩德、甄秀儀

1910年代[編輯]

1920年代[編輯]

1930年代[編輯]

1940年代[編輯]

1950年代[編輯]

1970年代[編輯]

1980年代[編輯]

1990年代[編輯]

年代不明[編輯]

參考[編輯]

  • 甘尚時編著. 廣東音樂薈萃: 甘尚時高胡演奏名曲.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ISBN 7-5361-2296-9. 
  • 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室編. 呂文成廣東音樂曲集. 廣州: 廣州出版社. 2006-12. ISBN 7-80731-319-6. 
  • 余其偉. 《中國廣東音樂高胡名曲薈萃:余其偉編注演示版》.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2年7月: 225. ISBN 9787806672419. 
  • 廣州日報.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