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核能發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德國的核電站(截至2015年)
在德國的研究反應堆
德國的格拉芬賴因費爾德核電站英語Grafenrheinfeld Nuclear Power Plant。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於2011年5月30日宣佈,德國的17座核電站將在2022年被關閉,隨着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而做政策逆轉[1]

德國的核能發電政策已經走向廢核階段,2011年巴登-符騰堡邦菲利普斯堡核電廠一號機已除役,二號機於2019年底除役,德國半數核電廠將於2021年底退役(Brokdorf核電廠英語Brokdorf Nuclear Power PlantGrohnde核電廠英語Grohnde Nuclear Power PlantGundremmingen核電廠英語Gundremmingen Nuclear Power Plant),僅存的六座核電廠預定於2022年底前全面停止運作。[2][3][4][5]

歷史[編輯]

德國從1957年至2004年大約有110核設施投入運行,用來發電的核能反應堆和研究用途的核反應堆是不一樣的,第一座研究核反應堆"慕尼黑研究反應堆德語Forschungsreaktor München"於1957年在加興開始運作。位於美因河畔卡爾的實驗卡爾核電廠英語Kahl Nuclear Power Plant於1962年2月又作為第一個核電廠連到電網。第一個商用化核電站廠奧布里格海姆核電廠英語Obrigheim Nuclear Power Plant開始運行於1969年,作為第一個併網電站一直工作到2005年。

1950年代和60年代的德國出版物包含對於核電的一些特點批評,包括其安全。核廢料處理被普遍認為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公開的關注早在1954年就被表達了。1964年,一個作者說出「因為核廢料的必要的最終處置的危險和成本,可能會使得有必要放棄核能的發展。」[6]1980年代以來,德國社會就已經對於使用核能與廢除核能發電問題產生社會對立,2000年時德國政府原本決定逐步淘汰核能發電,但是到2010年秋天德國聯邦政府改變主意,延長核能發電廠使用年限。[2]

2011年9月,由於福島核災難的災難,德國工程巨頭西門子公司宣佈完全撤出核工業[7][8] 。在德國剩下的4個核電公司是E.ON有限公司,Vattenfall歐洲核能有限公司英語Vattenfall Europe Nuclear Energy GmbH萊茵集團電力公司,和EnBW英語EnBW公司。

在2011年,核電在德國所有發電中佔了17.7%,2010年的比例則為22.4%,到了2019年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13.8%[9][10][2]

德國政壇時常討論何時將核電廢除,在2007發生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能源爭議的政治衝擊,以及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之後,德國的17個運行的反應堆中的8個已經被永久關閉。[11]。在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日子裏,在德國發生大規模反核示威。抗議活動持續,並且於2011年5月29日,默克爾政府宣佈,將2022年關閉所有的核電廠[12][13]

運營商[編輯]

2011年9月,西門子公司宣佈將退出核領域,該公司一直是負責構建德國現有全部17座核電站,繼福島核事故和德國能源政策的隨後變化。它將不再在世界任何地方建造核電廠。該公司董事長彼得·羅旭德英語Peter Löscher(Peter Löscher)表示,「西門子正在結束與俄羅斯聯邦原子能機構英語Federal Agency on Atomic Energy (Russia)(Rosatom)的合作計劃,這是一家俄羅斯國家控股的核電公司,在未來二十年在整個俄羅斯建設幾十個核電廠[8][7]。」 羅旭德一直支持德國政府已經規劃的能源過渡計劃可再生能源技術,稱這是一個「世紀工程」,並說,到2020年達到35%可再生能源的柏林的目標是可行的[14]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Annika Breidthardt. German government wants nuclear exit by 2022 at latest. Reuters. 30 May 2011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4). 
  2. ^ 2.0 2.1 2.2 廢除核能計劃. 德國在臺協會. 2020-01-28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中文(臺灣)). 
  3. ^ 徐家仁/編譯. 德國扮演反對核電領頭羊 美、法兩國傾向擁護核電. 公視新聞網 PNN. 2021-11-05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中文(臺灣)). 
  4. ^ 工商時報 鄭勝得. 歐洲 德國堅定廢核. 工商時報. 2021-11-13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中文(臺灣)). 
  5. ^ 黃 嬿. 德國新政府挺綠,不要煤炭也不要核電. 科技新報. 2021-11-29 [202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中文(臺灣)). 
  6. ^ Wolfgang Rudig (1990). Anti-nuclear Movements: A World Survey of Opposition to Nuclear Energy, Longman, p. 63.
  7. ^ 7.0 7.1 John Broder. The Year of Peril and Promise in Energy Production. New York Times. 10 October 2011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6). 
  8. ^ 8.0 8.1 Siemens to quit nuclear industry. BBC News. 18 September 2011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4). 
  9. ^ 存档副本. [2012年2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7日). 
  10. ^ Baetz, Juergen. Germans face hefty bill to end nuclear power. Associated Press. 15 October 2012 [10 November 2012]. 
  11. ^ Germany: Nuclear power plants to close by 2022. BBC. 30 May 2011 [30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31). 
  12. ^ Caroline Jorant. The implications of Fukushima: 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15. July 2011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volume=被忽略 (幫助); |issue=被忽略 (幫助)
  13. ^ Knight, Ben. Merkel shuts down seven nuclear reactors. Deutsche Welle. 15 March 2011 [15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5). 
  14. ^ Siemens to quit nuclear industry. BBC News. 18 September 2011 [2016-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