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操縱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士頓大屠殺(1770年3月5日)聳人聽聞的寫照: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這種圖像被用來滋生不滿情緒,並促進北美殖民者團結,反對英國王室

心理操縱英語: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是一種社會影響力,這種社會影響力通過欺騙和卑鄙的手段,甚至是辱罵的戰術去改變別人的想法。[1]由於這些方法通常將操縱者的利益建立在其他人的代價之上,它們通常會被認為帶有剝削虐待、歪曲和欺騙的性質。權術心機和心理操縱相關。

社會影響力不一定是負面的。例如,醫生可以嘗試說服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一般認為,當使用社會影響力的人尊重被影響的人接受和拒絕的權利時,社會影響力是無害的。不過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動機,社會影響力可能構成操縱者的卑鄙操縱。

心理操縱的條件[編輯]

心理學者George K. Simon英語George K. Simon指出,成功的心理操縱主要需要操縱者:[2]

  1. 隱瞞侵略意圖和行為。
  2. 知道受害者的心理弱點來確定哪些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
  3. 足夠無情,因此不會擔心對受害者造成傷害。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Braiker, Harriet B. Who's Pulling Your Strings ? How to Break The Cycle of Manipulation. 2004. ISBN 0-07-144672-9. 
  2. ^ Simon, George K. In Sheep's Clothing: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Manipulative People. 1996. ISBN 978-193516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