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帶(chronozone)或(chron)是年代地層學中的一個單位,由地磁逆轉(磁性地層極性帶)等事件或所存在的特定化石(生物帶或生物時帶)而定義。根據國際地層學委員會的說法,「時帶」一詞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形成的岩石,而「時」則指這一時期[1]

雖然時帶不分等級,但在岩石記錄中被認為是有用的時間標記或基準。時帶是無等級的,因為時帶無需要跨越地理或地質邊界,也不需要長度相等。儘管如此,但早期的限制曾要求將時帶定義為小於地質階。早期有一種用法是分級的,因為哈蘭德等人(1989)在生物地層學中將「時帶」定義為比動物階還小的時間片段[2]。1994年,國際地層學委員會(ICS)廢除了這些早期用法[3]

時帶可否得到國際公認的關鍵因素是整個化石柱是否清晰、明確和廣泛。一些已被接受的時帶包含了其他的時帶,某些更大的時帶已被指定為跨越整個定義的地質年代單位,且無論大小。例如,上新世時帶是新近紀時帶的子集,而更新世時帶則是第四紀時帶的子集。

地質年代學和地層學單位[4]
年代地層學中的岩(岩層)段 地質年代學中的時間跨度 地質年代學單位
備註
總計4個,5億年或更長時間。
定義了10個,數億年。
定義了22個,數千萬至1億年。
定義了34個,數千萬年。
定義了99個,數百萬年。
期的細分,國際地層委員會不採用。

另請查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Salvador, Amos (編). Chapter 8. Magnetostratigraphic polarity units. Stratigraphic Guide Second (abridged).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1994.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June 2020). 
  2. ^ An early use in Harland, W.B., Armstrong, R.L., Cox, A.V., Craig, L.E., Smith, A.G., and Smith, D.G. (1989) A Geologic Time Scale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3. ^ Poulson, Niels. Book Announcement: The Jurassic rocks of Denmark and East Greenland (PDF). International Subcommission on Jurassic Stratigraphy Newsletter. No. 31. August 2004: 27–30, page 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4 June 2021). 
  4. ^ Cohen, K.M.; Finney, S.; Gibbard, P.L., 国际年代地层图 (PDF), 國際地層學委員會, 201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