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桂花 |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Osmanthus fragrans Lour. |
||||||||||||||
異名[1][2] | ||||||||||||||
|
桂花(學名: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木樨、梫、月桂,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極芳香;核果成熟後為紫黑色。常見於南方。
分佈[編輯]
江蘇靖江一株開花的桂樹
亞熱帶樹種,桂花原產於亞洲。從喜馬拉雅地區、中國大陸西南部、台灣、日本南部等地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佈。中國大陸有包括廣西桂林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衢州市、湖北省咸寧市及安徽省合肥市在內的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變種[編輯]
- 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黃,香氣濃郁,葉片較厚。
- 銀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香氣較淡,葉片較薄。
- 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
- 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別稱月月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長年開花。
生長習性[編輯]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週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
食用[編輯]

桂花醪糟
桂花味辛,可入藥。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
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點(桂花糕)、糖果,並可釀酒。此外,亦常製成桂花糖、桂花湯圓、桂花釀(與蜂蜜泡製而成)、桂花醬等。在中國南京,加工鹽水鴨的過程中,加入桂花,增加香味,也稱為桂花鴨。 過去台灣桂花多半種植在茶園旁,作為提升茶香氣陪襯,也因此易染病需施農藥,不能食用居多。
中國國家林業局有訂定林業行業標準LY/T 1910-2010食用桂花栽培技術規程,其附表有列出可用的主要食用桂花品種。[3] [4]
文化[編輯]
文化作品[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桂花 |
- 中華桂花之鄉——咸安
- 南京中山陵「桂花隧道」
- 台灣可以看到桂花的地方
- 桂花 Guihua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連翹苷元 Phillygenin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