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氏[1],是由先秦華夏人群分裂出來的先秦西戎部落一支[2][3],在春秋時是西戎八國之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胭脂川一帶[4]

秦穆公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5]。烏氏,地名,因水而名,為烏氏之戎所居。烏氏之戎在先秦時活動於甘肅東部地區。春秋時活動於今甘肅涇川、寧夏固原至甘肅靖遠一帶,王城在今寧夏固原東,秦惠文王征伐烏氏,平定之,以烏氏所在地置烏氏縣[6]。一說烏氏即《穆天子傳》中赤烏氏之後裔。漢以其地置安定縣。秦國有大畜牧主和商人烏氏倮

現代考證[編輯]

台灣學者姚大中認為,被稱為西戎的部族在漢朝之後被改稱西羌,即羌族的前身[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黃烈[8],主張所有西戎族群皆為羌族。翦伯贊認為犬戎與其他西戎八國等皆出自羌族[9]

註釋 [編輯]

  1. ^ 『氏』,音『支』。東漢時寫為『烏支』;又作『閼氏』、『焉氏』。
  2. ^ 《農業類型的演變與戎狄族群的興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戎狄』族群應當是下一歷史階段里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3. ^ 林沄《戎狄非胡論》
  4. ^ 《史記-匈奴列傳》引《括地誌》說:「烏氏故城,在涇州安定縣(今寧夏固原)東30里,周之故地,後入戎,秦惠王(前337-311年)取之,置烏氏縣也。」
  5. ^ 史記·匈奴列傳》
  6. ^ 《史記-匈奴列傳》引《括地誌》說:「烏氏故城...周之故地,後入戎,秦惠王取之,置烏氏縣也。
  7. ^ 姚大中《古代北西中國(中國史卷二)》,台灣:三民書局,1992年二版。
  8. ^ 黃烈《中國古代民族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9. ^ 剪伯贊《先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參考資料[編輯]

  • 《中國歷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