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 (東漢)
田豐 | |
---|---|
![]() | |
冀州別駕 | |
國家 | 中國 |
時代 | 東漢 |
主君 | 韓馥→袁紹 |
姓 | 田 |
名 | 豐 |
姓名 | 田豐 |
字 | 元皓 |
籍貫 | 鉅鹿郡(今河北巨鹿縣一帶)人 |
出生 | ? |
逝世 | 200年 |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巨鹿縣一帶)人[1]。東漢末年爲袁紹下的軍師謀臣,計破公孫瓚,平定河北,官至冀州別駕。為人剛直犯上[2],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後在官渡之戰時極力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戰敗,袁紹對不聽田豐之言一事羞愧,此時逄紀在袁紹面前發放讒言使田豐被處死。
生平[編輯]
志存聘命[編輯]
田豐初在韓馥部下,以正直不得志。初平二年(191年),袁紹領冀州牧。據《三國志·魏書·袁紹傳》的注引《先賢行狀》記載,田豐「天姿朅傑,權略多奇,少喪親,居喪盡哀,日月雖過,笑不至矧。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待御史。閹宦擅朝,英賢被害,豐乃棄官歸家。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紹命,以為別駕。」
計權合變[編輯]
192年,隨袁紹出拒公孫瓚,從事期間參與界橋之戰。公孫瓚軍逼近袁紹,田豐欲扶袁紹入牆垣避難,為袁紹拒絕,陷重圍,後袁紹復用田豐計謀,平定河北。
198年,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優勢,袁紹不從。
199年,袁紹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準備進攻許都。田豐與沮授建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進兵到黎陽,在河南紮營」,穩打穩紮。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到對方不能安定,這樣我們很容易就拿下」的萬安之策,袁紹拒絕用此計。
直犯覆亡[編輯]
200年,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往徐州攻劉備,田豐建議偷襲許昌,袁紹以幼兒生病為由拒絕了田豐的意見,田豐當場以杖擊地:「蒼天啊!為了一個孩兒放棄良機!」及後田豐奮力直言袁紹缺失,並分析和曹操兵力部署優劣,認為百姓疲弊,糧食不足,應該用持久戰,可惜不被袁紹採納。田豐懇求力勸,袁紹憤怒,當眾把他下獄。[3]後來袁紹兵敗,有人對監獄的田豐説:「君一定必被重用。」田豐回答:「如果大軍勝利,我必不會死,如今大軍失敗,我必死已矣。」袁紹歸來,左右對袁紹説:「田豐因為主公不聽他的說話,果然失敗而大笑。」田豐隨即被殺。另一版本是記載於《先賢行狀》,袁紹曾後悔不聽田豐諫言,卻因逄紀讒言説:「田豐聽說將軍敗退而拍手大笑,歡喜他之前所預料的事情都發生。」田豐遂被袁紹殺害。[4]
其他記載[編輯]
北魏酈道元《水經渠水注》上記載,田豐為袁紹殺死後,時人有感於其為袁紹獻謀卻無辜被殺,為其建祠祭祀之,並用之諷刺袁氏覆滅,此廟到北魏時仍尚存。[5]
藝術形象[編輯]
三國演義[編輯]
- 三國演義的田豐和歷史上記載幾乎一樣,是竭盡的忠心臣官。當獄中知道官渡之戰失敗,知道自己將被處決,性命不保而有所覺悟,最後在獄中自盡。
影視[編輯]
-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張連仲
- 台灣華視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1996年):李秉樺
- 電視劇《曹操》(1999年):王小奎
- 中國電視劇《三國》(2010年):徐濤
- 電視劇《曹操》(2014年):胡建
漫畫[編輯]
評價[編輯]
- 《先賢行狀》:「豐天姿朅傑,權略多奇。」
- 孔融:「田豐、許攸,智言之士也,為之謀。」
- 荀彧:「田豐剛而犯上。」
- 孫盛:「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隆;臣奉暗後,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
- 曹操:「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 盧淵:「勝負不由眾寡,成敗在於須臾,若用田豐之謀,則坐制孟德矣。」
-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 蘇圖元:「張賓崔浩,曾施神國之謀。荀彧田豐,亦運制勝之策。」
- 郝經:「沮授、田豐計畫不用,而不能去,卒蹈其難,其猶在亞父之後乎。」
- 羅貫中:「巨鹿田元皓,天姿邁等倫。周朝齊八士,殷室配三仁。 直諫干袁紹,忠心救兆民。堪嗟牢內死,黃土蓋麒麟。」 「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河北棟樑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