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虞集(1272年—1348年),字伯生,祖籍仁壽(今屬四川省),元代文學家。

生平[編輯]

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孫。父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後,徙居臨川崇仁(今屬江西省)。虞集自小聰敏,戰亂流離之際,無書可讀,其母楊氏以口授其《論語》、《孟子》、《左傳》。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至大都,任大都路儒學教授,累遷秘書少監。仁宗時,擔任集賢修撰。文宗時,任奎章閣侍書學士,纂修《皇朝經世大典》。元順帝即位,稱病歸臨川。至正八年五月(1348年)卒,年七十七。諡文靖。

工書法,得晉朝人韻味;又工於詩,與柳貫黃溍揭傒斯被稱為「儒林四傑」。[1]其詩具民族意識,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被譽為元詩四大家之一,自稱其詩如「漢廷老吏」。[2]人稱邵庵先生。著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道園類稿》五十卷、《道園遺稿》六卷。傳世詞作很少,清人朱祖謀《彊村叢書》曾輯校《道園樂府》一卷。近人王頲點校《虞集全集》,200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81》,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06》,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註釋[編輯]

  1. ^ 《元史》卷一八一《柳貫傳》
  2. ^ 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說:「天曆以來,海內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碩、烏傷黃公晉卿及公(柳貫)四人而已。識者以為名言」。宋犖《漫堂說詩》云:「元初襲金源派,以好問為大宗,其後則稱虞、楊、範、揭」。又如沈德潛《說詩晬語》云:「虞、楊、範、揭四家詩品相敵。中又以漢廷老吏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