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裴矩(547年—627年),字弘大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聞喜東北)人,末及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後避太宗名諱,單名

生平[編輯]

祖父,裴佗,北魏荊州刺史,父親裴訥之,北齊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學,甚有文采。仕途開始於北齊,齊亡後加入北周。周末楊堅執政期間被召用。楊堅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經參加平陳之戰,安撫突厥啟民可汗,又參與隋禮的制定。隋煬帝即位後,裴矩繼續被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稱「五貴」。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為煬帝經營西域大業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間,他至少四次奔波於甘州、涼州(今甘肅武威)、沙州(今甘肅敦煌)等地,大力開發商業,引胡商前往長安洛陽,以首都貿易取代邊境貿易。與此同時,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國山川地理、人物風俗等資料,繪畫各國貴族庶人的服飾儀表,製成《西域圖記》三卷,並繪造地圖,紀錄各地險要,獻給煬帝。裴矩引高昌麴伯雅伊吾吐屯設等入朝,並打擊西域貿易的競爭者吐谷渾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逆煬帝,任裴矩為尚書右僕射。宇文化及失敗後,裴矩事竇建德;建德敗後,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檢校侍中民部尚書貞觀元年(627年)卒,年八十餘,贈絳州刺史,諡號

作品[編輯]

所撰《西域圖記》現僅存書序,記載了從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條主要路線,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還著有《開業平陳記》12卷、《鄴都故事》10卷、《高麗風俗》一卷,與虞世南共撰《大唐書儀》10卷。今均佚。

評價[編輯]

裴矩雖有經略戎狄之功,但其初衷是為了迎合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隋朝以重利招引西域胡商和外國使節,所經郡縣疲於迎送。故而《資治通鑑》中評論道「由是百姓失業,西方先困矣」,「……卒令中國疲敝以至於亡,皆矩之倡導也」。

公元610年裴矩鼓動隋煬帝用武力懾服高句麗。翌年隋煬帝出兵高句麗,這場戰爭直接引發了中國各地民變,並使隋朝統治走向滅亡。

《隋書》中對裴矩之評價為:「裴矩學涉經史,頗有幹局,至於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諸古人,殆未之有。與聞政事,多曆歲年,雖處危亂之中,未虧廉謹之節,美矣。然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獻地,聚糧且末,師出玉門,關右騷然,頗亦矩之由也。」

家庭[編輯]

夫人[編輯]

子女[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唐會要·卷三十六》:蘇氏議曰:創業君臣,俱是貴族,三代以後,無如我唐。高祖八柱國唐公之孫,周明懿、隋元真二皇后外戚,娶周太師竇毅女,毅則周太祖之婿也。宰相蕭瑀,陳叔達,梁、陳帝王之子。裴矩、宇文士及,齊、隋駙馬都尉。

外部連結[編輯]

前任:
蘇威
隋朝尚書右僕射(楊浩政權)
618年
繼任:
末任
唐朝:裴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