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與金融商品 |
---|
|
|
股票 |
---|
|
債券 |
---|
|
其他市場 |
---|
|
衍生性金融商品 |
---|
|
估價和理論 |
---|
|
交易 |
---|
|
相關領域 |
---|
|
|
金融市場,指具有一定規模的資金融通、貨幣借貸和買賣有價證券的活動和場所。金融市場不一定要在固定的場所中,通過電子通訊等方式完成的交易也可以被認為是金融市場的一部分。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是資金供求雙方,可以是個人、企業、銀行、經紀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機構以及政府機構等。金融市場交易的對象是貨幣形態的資金商品,並以利息作為價格。而利息通常是資金使用權轉移的代價或者是資金參與生成的利潤的分割。金融市場是一個大型生態系統,貨物和服務的製作,新的資產形式和金融市場內外的這些資產之間的相互作用。
並非只有市場經濟下才有金融市場。計劃經濟體制下也可以有金融市場,其規模一般不如市場經濟下的金融市場規模大,而其運作機制也與市場經濟下的金融市場有很大差異。
國際發展目標[編輯]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下有具體目標從事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監管:「改善對全球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和監測,並加強上述監管措施的執行」[1]。
較常見的一種分類是將金融市場分為短期資金市場和長期資金市場。短期與長期的劃分通常以一年為準。短期資金市場即貨幣市場,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回購市場、短期外匯市場等;長期資金市場即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期貨市場和長期外匯市場等。
金融市場之功效[編輯]
- 就中央銀行而言,可增進執行貨幣政策之便利。
- 此一敏感之組織,其動態及短期利率型態,都可作為央行業務活動之敏感晴雨表。
- 此一市場之結構既是完整的,央行與金融部門可在此形成自然接觸點。公開市場操作可影響超額準備、貨幣供給、利率,甚至是匯率及國際收支。
- 就商業銀行而言,可使其資金運用效率提高,尤其負債管理觀念形成後更明顯。
- 對企業而言,可提供資金出路,或提供資金融通。
- 對個人而言,可提供個人儲蓄者保有財富的工具,提高個人儲蓄投資意願及其收益。
- 對政府而言,金融市場承購政府債券,可減少政府向央行借款,避免通貨膨脹,亦使政府資金有出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