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阮大鋮

大明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 直隸安慶府桐城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集之,號圓海
又號百子山樵、石巢居士
出生 萬曆十五年(1587年)
直隸桐城阮家享堂
逝世 順治三年(1646年)
浙江江山
親屬 曾祖父阮鶚、祖父阮自侖、父親阮以巽
阮麗珍
出身
  •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同進士出身

阮大chéng(1587年—1646年),集之圓海,又號百子山樵石巢居士直隸桐城縣(今安徽樅陽)阮家享堂人,祖籍京畿道京城(今陝西西安[1],徙懷寧明末政治人物、戲曲家,明朝萬曆丙辰進士南明弘光朝官至兵部尚書。清軍南下,阮大鋮降,隨清軍攻浙江仙霞關(今屬浙江)時,在五通嶺暴卒。

生平[編輯]

天啟朝[編輯]

早年出繼長房伯父阮以鼎為嗣子,後回歸二房本家[2]。父阮以巽篤信佛法,此或與阮大鋮日後學佛有關。明朝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舉人[3],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天啟年間官給事中,因與左光斗同鄉,兩人本有交情[4],因此阮大鋮起初偏向東林黨。《東林點將錄》更擬之為《水滸傳》中的「沒遮攔」穆弘。後因東林黨趙南星等人阻礙他升官,遂轉而依附魏忠賢,造《百官圖》攻擊東林黨人[5]。天啟四年(1624年)阮大鋮彈劾汪文言左光斗,起初魏忠賢不知情,得知後又認為阮大鋮過於躁進,不過魏忠賢最終興起「汪文言獄」,東林黨六君子被捕。後來左光斗、楊漣等人冤死獄中,阮大鋮實已身在鄉里,並未參與此事,但他卻自詡:「我坐而運籌,能殺人於千里。」因此鄉里皆言「閹黨之惡行,皆出自阮大鋮」。

崇禎朝[編輯]

崇禎二年(1629年),御史毛羽健彈劾大鋮為閹黨之人而罷官,因名列逆案,終崇禎一朝不得起用。罷官閑居,阮大鋮開始創作文學作品。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迫近桐城。大鋮避居南京,廣召勇士,當時復社中名士顧杲楊廷樞黃宗羲等憎惡其為人,作《留都防亂公揭》驅之[6],曰:「其惡愈甚,其焰愈張,歌兒舞女充溢後庭,廣廈高軒照耀街衢,日與南北在案諸逆交通不絕,恐嚇多端。」崇禎十一年,阮大鋮在金陵倡立群社以圖拉攏名流[7]

弘光朝[編輯]

南明弘光朝立,由於朝中無人知兵,經馬士英推薦,官至兵部尚書,編《蝗蝻錄》,據《留都防亂公揭》欲捕殺黃宗羲等人。弘光元年四月初八,以結黨亂政為由逼雷演祚自盡。

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清兵攻陷南京,阮大鋮由太平府逃往朱大典在浙江金華的軍營。朱大典兵糧充足,更有意要將軍務交由阮大鋮處。軍中譁然,即以公檄聲討其罪名,逐之出境。不久隨方國安降清。

身死[編輯]

清順治三年(1646年),阮大鋮隨清軍攻仙霞關(今屬浙江),在五通嶺上突然頭面腫脹,貝勒勸其留下養病,阮大鋮卻反駁說自身無病,認為此言是東林、復社之徒所造,要耿獻忠不可聽信。到仙霞關下,阮大鋮下馬步行,且言「我精力百倍於汝後生也」,表示自己無病[8]。不久「馬拋路口,身踞石坐」,僵仆石上死。時天氣炎熱,屍體潰爛,清軍草草收殮,不知埋在何處[9]

家庭[編輯]

女兒阮麗珍有「江南才女」之譽。

戲曲作品[編輯]

阮大鋮品格卑劣,人惡其行穢,然其頗有才華,善詩詞[10]。其詩摹仿陶淵明錢鍾書批評他「著痕跡而落言詮」[11]。降清之際,「諸公因聞其有《春燈謎》、《燕子箋》諸劇,問能自度曲否?即起執板頓足而唱,以侑諸公酒。諸公北人,不省吳音,乃改唱弋陽腔,(諸公)始點頭稱善,皆嘆曰:『阮公真才子也!』」[8]。作傳奇戲曲有《春燈謎》、《燕子箋》[12]、《雙金榜》、《牟尼合》、《忠孝環》、《桃花笑》、《井中盟》、《獅子賺》、《賜恩環》、《老門生》等十種。詩文有《詠懷堂全集》。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桐人何来(十四)明前世族. [201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4). 
  2. ^ 阮大铖怀宁籍始末——阮大铖考评(9). [201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4). 
  3. ^ 康熙《懷寧縣志·選舉》:鶚之曾孫,(萬曆)癸卯科舉人。
  4. ^ 《崇禎長編》:「初,大鋮與左光斗同里,頗相善。天啟四年,吏科都給事中缺出,大鋮當敘補。適在家,光斗貽書勸之至京。」
  5. ^ 《明史列傳》載:「大鋮自是附魏忠賢,與霍維華、楊維垣、倪文煥為死友,造《百官圖》,因文煥達諸忠賢。」
  6. ^ 黃宗羲《思舊錄》記載:「阮大鋮招搖豐芑,以新聲高會,網羅天下之士,人不知其為奄兒也。仲馭草《南都防亂揭》,以顧杲為揭首,列名士百餘人。大鋮窘甚,於是與仲馭偽貿首之仇矣。」
  7. ^ 戴名世《宏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記載:「初大鋮以逆案廢錮,屏居金陵城南,涸於聲伎。當是時,東南名士繼東林而起,號曰復社,多聚於兩花、桃葉之間,臧否人物,議論蜂起,而禮部儀制司主事周鑲實為盟主,其詆排大鋮不遺餘力。」
  8. ^ 8.0 8.1 爝火錄卷十六》,「大鋮驚曰:『我何病?我年雖六十,能騎生馬,挽強弓,鐵錚錚漢子也!我仇人多,此必東林復社諸奸徒潛在此間,我願諸公勿聽!』已而又曰:『福建巡撫已在我掌握中,諸公為此言得毋有異意耶?』」於是大鋮帶病隨軍南征,越仙霞嶺,眾將上馬緩行登山,而「大鋮獨下馬,徒步而前,左牽馬,右指騎(者)曰:『我精力百倍於後生!』蓋示壯以信其無病也。言訖,鼓勇先登。」
  9. ^ 明史卷308》:「大鋮投朱大典於金華,亦為士民所逐,大典乃送之嚴州總兵方國安軍。士英,國安同鄉也,先在其軍中。大鋮掀髯指掌,日談兵,國安甚喜。而士英以南渡之壞,半由大鋮,而己居惡名,頗以為恨。已,我兵擊敗士英、國安。無何,士英、國安率眾渡錢塘,窺杭州,大兵擊敗之,溺江死者無算。士英擁殘兵欲入閩,唐王以罪大不許。明年,大兵巢湖賊,士英與長興伯吳日生俱擒獲,詔俱斬之。事具國史。大鋮偕謝三賓、宋之晉、蘇壯等赴江幹乞降,從大兵攻仙霞關,僵僕石上死。而野乘載士英遁至台州山寺為僧,為我兵搜獲,大鋮、國安先後降。尋唐王走順昌。我大兵至,搜龍扛,得士英、大鋮、國安父子請王出關為內應疏,遂駢斬士英、國安於延平城下。大鋮方遊山,自觸石死,仍戮屍云。」
  10. ^ 姚燮《今樂考證》「阮大鋮」條:「近阮懷寧自為劇,命家優演之。懷寧死,優兒散於他室。李優者,但有客命為懷寧所撰諸劇,輒辭不能,復約其同輩勿復演。詢其故,曰:「阿翁姓字不觸起尚免不得人說,每一演其撰劇,座客笑罵百端,使人懊惱竟日,不如辭以不能為善也。」
  11. ^ 《談藝錄》(二○)論阮大鋮詩
  12. ^ 冒襄《往昔行跋》記有復社名士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前往觀賞阮氏家班演出《燕子箋》之事:「則梁兄、李子建為首,約同人劇金,中秋夜為姬人洗塵於漁仲兄河亭。懷寧伶人《燕子箋》初演,盡妍極態,演全部白金一斤」。汪琬《題壯悔堂文集》又記崇禎十五年中秋節侯方域宴請冒辟疆與董小宛之夜,阮氏家班曾至秦淮河演出《燕子箋》。

來源[編輯]

  • 《明史列傳》
  • 《明史》
  • 《爝火錄》
  • 《今樂考證》
  • 《往昔行跋》
  • 《談藝錄》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〇八》,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官銜
前任:
練國事
南明南京兵部尚書
弘光元年(1645年)
繼任:
張肯堂
兵部尚書
繼任:
邵輔忠
南京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