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勃勒
黃金雨 |
||||||||||||||||||||||
---|---|---|---|---|---|---|---|---|---|---|---|---|---|---|---|---|---|---|---|---|---|---|
保護狀況 | ||||||||||||||||||||||
未予評估(IUCN 3.1)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Cassia fistula L. |
||||||||||||||||||||||
異名[1] | ||||||||||||||||||||||
|
阿勃勒(學名:Cassia fistula、golden shower tree),又稱為黃金雨、金鍊花、波斯皂莢、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牛角樹、豬腸豆等。阿勃勒之名可能來自於另一花與其類似,而易於混淆之植物金鍊花之音譯。是一種蘇木亞科的植物。原產於南亞南部,從巴基斯坦南部往東直到印度及緬甸,往南直到斯里蘭卡。分佈在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台灣以及中國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公尺的地區。
種植及用途[編輯]
阿勃勒是一種中型樹,樹身可長至10至20米高,而且生長迅速。阿勃勒是一種落葉樹或半常綠樹,葉長15到60厘米,偶數羽狀複葉,每片樹葉有4到8對小葉片,每片長約7到21厘米、闊約4到9厘米,小葉對生,葉面平滑,全緣。花長在約20到40厘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厘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為不孕性。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種子有說味甜可食用,亦有說有毒,有輕瀉作用,古埃及人用此來作瀉藥用。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阿勃勒一般可作景觀樹或行道樹之用,廣泛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種植。花期在5月,初夏滿樹金黃色花,花序隨風搖曳、花瓣隨風而如雨落,所以又名「黃金雨」。為喜溫樹種,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有霜凍害地區不能生長。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
阿勃勒是泰國的國花,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的花瓣象徵泰國皇室。而2006年在「清邁農業研究中心」(Roy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以黃金雨命名稱為「佛曆2549年世界崇頌叻差弗花苑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549),「叻差弗」(Ratchaphruek)是「Dok Khuen」的別名,而「佛曆2549年」即西元2006年,「崇頌」即泰王普密蓬,是泰王登基60週年慶典之一。
阿勃勒亦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省花」,當地稱為「kanikkonna」,是當地新年(Vishu)典禮用的花卉。
參考文獻[編輯]
- ^ The Plant List: A Working List of All Plant Species. [June 19, 2014].
- 昆明植物研究所. 臘腸樹.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3].
- 《花百科》,1997,台灣行道花樹紀行晚春篇
- 《香港古樹名木》,邢福武、丘國賢 主編,天地圖書,ISBN 978-988-211-585-9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阿勃勒 |
![]() |
維基物種中的分類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