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
顏真卿 | |||||||||||||
---|---|---|---|---|---|---|---|---|---|---|---|---|---|
唐代政治家、書法家 | |||||||||||||
![]() 清宮殿藏本顏真卿畫像 | |||||||||||||
國家 | 中國 | ||||||||||||
字 | 清臣 | ||||||||||||
氏族 | 琅琊顏氏 | ||||||||||||
本籍 | 琅琊郡臨沂縣孝悌里(今山東省臨沂市方城鎮顏林村) | ||||||||||||
出身地 | 雍州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 | ||||||||||||
出生 |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 雍州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 | ||||||||||||
逝世 | 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 | ||||||||||||
| |||||||||||||
經歷 | |||||||||||||
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 | |||||||||||||
著作 | |||||||||||||
《顏魯公文集》 |
顏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雍州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籍貫琅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其楷書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生平[編輯]
顏真卿少年喪父,由母親殷氏(殷踐猷之長妹)撫養長大。[1]「少好儒學,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墻,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2]。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進士,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743年)前去洛陽訪張旭。歷任殿中侍御史、東都畿採訪判官,轉侍御史、武部員外郎。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顏真卿敢於諍言:「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後乎?」因遭到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郡太守(今山東省平原縣)。顏真卿估計到安祿山有可能謀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訓兵士,囤積糧食,另一方面整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放鬆安祿山的疑心。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郡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兵反抗,共有十七個郡歸附唐朝,他被選為盟軍主帥,合兵三十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但是其姪子顏季明和另二位名臣張巡與許遠在安史之亂時被安祿山所俘,不屈而被殺。後肅宗即位,顏真卿轉為蒲州刺史、丹陽縣開國侯[3]。後遷御史大夫,拜浙西節度使,未成行,因被李峘非短,改為刑部侍郎。唐代宗即位後,顏真卿晉升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年)赴任撫州剌史,大曆八年為湖州刺史,後擢刑部尚書,進吏部尚書。大曆十四年,唐代宗駕崩,顏真卿任禮儀使。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以太后親賢[4]之故遷太子少師。十月,其子顏頵封沂水縣男,顏碩新泰縣男,侄顏頂承縣男,顏頌費縣男,顏頎鄒縣男。顏真卿的官階勳爵並至二品,子侄八人受封。
四年(783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宰相盧杞嫉恨顏真卿,向德宗說:「顏真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5]遂被派往招撫李希烈。顏真卿至汝州,宣讀詔書,被賊兵團團包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將顏真卿領入驛館,逼顏真卿代己申冤,顏真卿不從。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別駕李元平勸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反斥責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顏真卿擔任宰相。顏真卿堅辭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揚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說:「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無他法,只得將他囚於蔡州龍興寺[6]。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脅真卿,揚言要燒死他。顏真卿反而自己撲向烈火。辛景臻見狀,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盡各種辦法皆不能使顏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遺表,又自寫墓誌、祭文。

不久唐軍反敗為勝。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處死,希烈大為惱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派閹奴和部將辛景臻將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七十七歲。嗣曹王李皋聞訊大哭。淮西叛亂平定後,貞元元年正月,陳仙奇派人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京,葬於京兆萬年縣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廢朝五日,諡曰文忠。
書法[編輯]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傳統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50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其書品與人品頗為貼合。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蘇軾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7]可靠墨蹟有《祭姪文稿》。後人編有《顏魯公文集》。
顏真卿傳世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據說有138種。
軼事[編輯]
富貴之相[編輯]
相傳顏真卿擔任醴泉尉,因聽說唐玄宗要親自主持科舉考試(制科),欲去報考,遂向一個善於相面的比丘尼詢問前程。
- 比丘尼說:「顏郎事必成。自後一兩月必朝拜。」
- 顏真卿又問:「官運到頭,服到五品嗎?」
- 比丘尼笑答:「顏郎所望,何其卑耶?」
- 顏真卿說:「得五品官便可著緋衣、戴銀魚,兒子得補齋郎(若父親當官者,做兒子的可以遞補官職,但官階不高,所以齋郎應為官名。 ),我的願望已滿足矣。」
- 比丘尼指著座上一塊紫色的餐巾說:「顏郎衫色如此。」
果然,放榜後,顏真卿名列高等,授長安尉,不數月遷監察御史,其後仕途一帆風順,公服顏色由碧而綠,再染為赤,直到官居二品,穿上紫衫。(《戎幕閒談》)
兵解成仙[編輯]
《太平廣記卷三十二》:顏真卿死後十餘年,顏家的僕人曾遇真卿於洛邑,故時人傳說顏已經兵解成仙。《列仙全傳》:「顏真卿今為北極驅邪院左判官」
家族[編輯]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五世祖顏之推,北齊黃門侍郎。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
先祖 | |||||||||||||||||||||||||||||||||||||||||||||||||||||||||||||||||||||||||||||||||||||||||||||||||||||||||||||||||||||||||||||||||||||||||||||||||||||||||||||||||||||||||||||||||||||||||||||||||||||||||||||||||||||||||||||||||||||||||||||||||||||||||||||||||||||||||||||||||||||||||||||||||||||||||||||||
---|---|---|---|---|---|---|---|---|---|---|---|---|---|---|---|---|---|---|---|---|---|---|---|---|---|---|---|---|---|---|---|---|---|---|---|---|---|---|---|---|---|---|---|---|---|---|---|---|---|---|---|---|---|---|---|---|---|---|---|---|---|---|---|---|---|---|---|---|---|---|---|---|---|---|---|---|---|---|---|---|---|---|---|---|---|---|---|---|---|---|---|---|---|---|---|---|---|---|---|---|---|---|---|---|---|---|---|---|---|---|---|---|---|---|---|---|---|---|---|---|---|---|---|---|---|---|---|---|---|---|---|---|---|---|---|---|---|---|---|---|---|---|---|---|---|---|---|---|---|---|---|---|---|---|---|---|---|---|---|---|---|---|---|---|---|---|---|---|---|---|---|---|---|---|---|---|---|---|---|---|---|---|---|---|---|---|---|---|---|---|---|---|---|---|---|---|---|---|---|---|---|---|---|---|---|---|---|---|---|---|---|---|---|---|---|---|---|---|---|---|---|---|---|---|---|---|---|---|---|---|---|---|---|---|---|---|---|---|---|---|---|---|---|---|---|---|---|---|---|---|---|---|---|---|---|---|---|---|---|---|---|---|---|---|---|---|---|---|---|---|---|---|---|---|---|---|---|---|---|---|---|---|---|---|---|---|---|---|---|---|---|---|---|---|---|---|---|---|---|---|---|---|---|
|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 ^ 《殷踐猷墓碣銘搞》:「長妹蘭陵郡太夫人,真卿先妣也」
- ^ 《顏魯公集行狀》
- ^ 祭姪文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8-09-21 (中文).
- ^ ○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 敕:國儲為天下之本,師導乃元良之教,將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賢,何以審諭?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立德踐行。當四科之首,懿文碩學,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貞規存乎上范。述職中外,服勞社稷。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山公啟事,清彼品流;叔孫制禮,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實貞萬國,力乃稽古,則思其人。況太后崇徽,外家聯屬,顧先勛舊,方睦親賢。俾其調護,以全羽翼,一王之制,咨爾兼之。可太子少師,依前充禮儀使,散官勛封如故。
- ^ 《太平廣記》卷第三十二神仙三十二記載:「時李希烈陷汝州,宰相盧杞,素忌其剛正,將中害之。奏以真卿重德,四方所瞻。使往諭希烈,可不血刃而平大寇矣……《別傳》又雲,真卿將往蔡州,謂其子曰:『吾與元載俱服上藥,彼為酒色所敗,故不及吾。此去蔡州,必為逆賊所害。』」
- ^ 《顏真卿志》記載:「貞元元年(785年)正月初五,顏真卿被李希烈脅裹移囚到蔡州,關押在龍興寺中。」
- ^ 《東坡題跋》
- ^ 蔣勳. 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遠流出版. 2009-08-16. ISBN 9789573265092 (中文(臺灣)).
來源[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顏真卿 |
![]() |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顏真卿 |
- 熊秉明:〈顏真卿《劉中使帖》的分析〉。
參見[編輯]
楷書四大家 |
---|
唐朝歐陽詢 · 唐朝顏真卿 · 唐朝柳公權 · 元朝趙孟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