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鶴壁市
地級市
鶴壁東站
鶴壁東站
鶴壁市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
鶴壁市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35°44′53″N 114°17′47″E / 35.7481°N 114.2964°E / 35.7481; 114.2964座標35°44′53″N 114°17′47″E / 35.7481°N 114.2964°E / 35.7481; 114.2964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省
設立1974年1月
政府駐地淇濱區
下級行政區3市轄區、2
政府
 • 市委書記趙宏宇
 • 人大常委會主任史全新
 • 市長趙宏宇
 • 政協主席馮芳喜
面積
 • 地級市2,140 平方公里(830 平方英里)
 • 市區607 平方公里(234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17位(佔全河南省1.29%)
最高海拔1,019 公尺(3,343 英尺)
人口(2022)
 • 地級市157.24萬人
 • 排名全省第17位(佔全河南省1.69%)
 • 密度750.3人/平方公里(1,943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65.68萬人
 • 城鎮(2015)89.39萬人
語言
 • 母語方言中原官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58000
電話區號392
車輛號牌豫F
氣候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年均溫14.2-15.5 ℃
年降水621-673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410600
本地生產總值(2020)¥980.97億(全省第17位
154.21億美元匯率
人均¥62,736(全省第7位
9862.10美元(匯率)
網站鶴壁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河南統計年鑑-2021》

鶴壁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市境東、西、北三面皆被安陽市包圍,南面與新鄉市鄰接。地處太行山脈東南之丘陵與平原區間,地勢西高東低。衛河及其支流淇河為境內主要河流。全市總面積2,140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158萬人,鶴壁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城市,因煤而興。市人民政府駐淇濱區九州路。

歷史[編輯]

名稱典故[編輯]

「鶴壁」一名最早見於《金史》,相傳古時有雙鶴棲於南山之峭壁,逐名其山為「鶴山」,其村為「鶴壁」。亦有一說為其名源於道士在飯店影壁上所畫白鶴可起舞的神話傳說。

建制沿革[編輯]

商代最後一位君主帝辛(被後人貶稱商紂王)定都於沫邑,後改為朝歌,即今淇縣。商末,帝辛與周武王決戰於此。武王滅商後,封帝辛之子武庚為諸侯,統治朝歌一帶,並派管叔蔡叔霍叔監視其舉動,稱「三監」。周武王封康叔為衛侯,春秋初為衛國屬地,朝歌曾為衛國都城,後被所佔。《左傳》記曰: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伐晉,取朝歌」。齊景公三十八年(前510年)設中牟邑,即今鶴壁市山城區。三家分晉後為趙國地。趙獻子元年(前423年),趙國將都城遷至中牟邑。後被所佔。

漢代三國分屬河內郡蕩陰縣(今鶴壁市區)、朝歌縣(今淇縣)及魏郡黎陽縣(今濬縣)。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蕩陰縣、朝歌縣改屬魏郡。西晉泰始元年(265年)朝歌縣屬汲郡東晉永和七年(351年)於黎陽縣置黎陽郡太元十四年(389年)廢黎陽郡復黎陽縣入汲郡。

北魏天興四年(401年)析冀州相州,治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鎮)。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陽縣置東黎縣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改相州為司州,廢蕩陰縣入鄴縣,於黎陽縣置黎州。天平二年(535年)置魏德縣北齊年間廢魏德縣、東黎縣。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司州復為相州。宣政元年(578年)分汲郡置衛州,治枋頭城(今濬縣西南)。大象二年(580年)相州移治安陽城(今安陽市)。

開皇六年(586年)復置蕩陰縣。開皇十六年(596年)改蕩陰縣為蕩源縣,屬黎州。大業二年(606年)改朝歌縣為衛縣,改衛州為汲郡,廢黎州。武德元年(618年)復置衛州,衛縣屬之,次年於黎陽縣復置黎州。武德六年(623年)改蕩源縣為湯陰縣貞觀元年(627年)衛州移治汲縣(今衛輝市)。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衛縣,元祐初復置。政和五年(1115年)改黎州為濬州,仍治黎陽縣。宣和初湯陰縣改屬濬州,後復屬相州。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為彰德府

憲宗五年(1255年)於衛縣西鹿台鄉置淇州,屬衛輝路,衛縣廢為集,並置臨淇縣;濬州屬大名路;湯陰縣屬彰德路至元三年(1266年)廢臨淇縣入淇州。洪武元年(1368年)改淇州為淇縣,屬衛輝府;改濬州為濬縣,屬大名府;湯陰縣屬彰德府清代因之。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淇縣、濬縣、湯陰縣均屬河南省河北道。1928年廢道制。1932年,三縣屬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濬縣、淇縣、湯陰三縣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3年平原省撤銷,安陽專區改屬河南省。1954年,淇縣併入湯陰縣。1956年9月建鶴壁礦區。1957年3月,析湯陰縣7個鄉及3個村之地置鶴壁市[1],為省轄市,委託安陽專區領導,後改為省直接領導。1958年12月,安陽專區撤銷,鶴壁市歸新鄉專區領導。1960年10月,安陽專區的湯陰縣劃歸鶴壁市。1961年11月,湯陰縣又復歸安陽專區;同年設山城鶴山兩個市轄區。1961年12月恢復安陽專區,鶴壁市又改屬之。1962年恢復淇縣建制。1966年設立郊區。1986年1月,將安陽市的濬縣、淇縣劃歸鶴壁市管轄。2001年12月,郊區更名為淇濱區

市區搬遷[編輯]

市區經歷了三次搬遷。1957年,市區選在鶴壁集,隨着二礦、三礦的建設,1957年12月市區南移到中山;後又隨着五礦、六礦的建設,1959年,市區又從中山遷到現在的老區大湖。隨着礦區的發展,市區的周圍基本上都是塌陷區,城市的發展受到制約。1992年,鶴壁在東南濬縣淇縣交界處建立淇濱經濟開發區,隨着規模的擴大,1999年5月市政治中心遷到淇濱區,目前新區已成為鶴壁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

地理[編輯]

鶴壁位於河南北部,太行山東麓,與華北平原接連。

政治[編輯]

現任領導[編輯]

鶴壁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鶴壁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鶴壁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鶴壁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鶴壁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趙宏宇[3] 史全新[4] 李可[5] 馮芳喜[6]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昌黎縣 河南省武陟縣 河南省柘城縣 河南省林州市
出生日期 1970年2月(54歲) 1966年8月(57歲) 1980年11月(43歲) 1965年4月(58歲)
就任日期 2024年1月 2018年10月 2024年1月 2023年1月

行政區劃[編輯]

鶴壁市下轄3個市轄區、2個

鶴壁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8]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9]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0]
街道
辦事處
410600 鶴壁市 Hèbì Shì 2,140.43 1,565,973 淇濱區 458000 26 14 5
410602 鶴山區 Hèshān Qū 130.20 62,713 鶴壁集鎮 458000 5 1 1
410603 山城區 Shānchéng Qū 136.30 155,449 紅旗街道 458000 7 1
410611 淇濱區 Qíbīn Qū 342.93 460,780 泰山路街道 458000 6 2 2
410621 濬縣 Xùn Xiàn 954.98 624,728 衛溪街道 456200 4 6 1
410622 淇縣 Qí Xiàn 576.03 262,303 朝歌街道 456700 4 4 1

人口[編輯]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7.24萬人,[11]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9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9.2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2.29%,比上年末提高0.58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6‰;死亡人口1.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1‰;自然增加人口0.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45‰。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565,973人[1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569,20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3,235人,下降0.21%,年平均增長率為-0.02%。其中,男性人口為792,316人,佔總人口的50.6%;女性人口為773,657人,佔總人口的49.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41。0-14歲的人口為339,116人,佔總人口的21.66%;15-59歲的人口為969,400人,佔總人口的61.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57,457人,佔總人口的16.4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7,128人,佔總人口的11.9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55,004人,佔總人口的60.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10,969人,佔總人口的39.02%。

民族[編輯]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63,490人,佔99.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83人,佔0.1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151人,下降0.2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16人,增長58.4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

資源[編輯]

礦產資源有硫鐵礦陶土鋁礬土白雲岩等。九十年代發現大量金屬鎂資源。是中國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經濟[編輯]

交通[編輯]

鐵路:京廣鐵路從鶴壁市穿境而過,在鶴壁設鶴壁站京港客運專線於2012年12月26日全線通車,在鶴壁設鶴壁東站

高速公路:G4 京港澳高速S26 范輝高速。國道: 107國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名勝古蹟[編輯]

鶴壁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各具特色,是河南省重要的旅遊觀光地區。境內大伾山浮丘山雲夢山五岩山各具特色。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污染的淇河從境內蜿蜒流過,兩岸景色秀麗,為《詩經》所詠唱。

  • 鶴壁集古瓷窯遺址
  • 五岩寺石窟
  • 玄天洞石塔

名人[編輯]

友好城市[編輯]

註釋[編輯]

  1.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設置三門峽市、平頂山市和鶴壁市的决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北京市). 1957年, (13): 251. CNKI GWYB195713006需註冊賬號查閱. 
  2. ^ 鹤壁市历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 2009-12-06 [2011-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0). 
  3. ^ 赵宏宇接替马富国任鹤壁市委书记 李可任市委副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4-01-06]. 
  4. ^ 史全新当选鹤壁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河南日報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5. ^ "80后"李可任鹤壁市代市长 赵宏宇辞去市长职务. 中國經濟網. 
  6. ^ 鹤壁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冯芳喜当选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3-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7).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8. ^ 《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 (PDF). 鶴壁市國土資源局. [2018-10-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0-25). 
  9. ^ 鹤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鶴壁市人民政府.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3). 
  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1. ^ 鹤壁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统计信息网. www.tjcn.org. [2023-10-14]. 
  12. ^ 鶴壁市統計局、鶴壁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鹤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