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卡塞爾伯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黑森-卡塞爾領伯國
黑森-卡塞爾伯國
Landgrafschaft Hessen-Kassel
1567年—1803年
黑森-卡塞爾國旗
國旗
黑森-卡塞爾黑森-卡塞爾紋章(1736年-1804年)
黑森-卡塞爾紋章(1736年-1804年)
1789年的黑森-卡塞爾
1789年的黑森-卡塞爾
地位方伯國
神聖羅馬帝國諸侯
瑞典帝國共主邦聯(1720年-1751年)
首都卡塞爾
常用語言德語、黑森方言
宗教
政府絕對君主制
方伯 
• 1567年–1592年
威廉四世
• 1730年–1751年
弗雷德里克一世
• 1751年–1760年
威廉八世
• 1760年–1785年
腓特烈二世
• 1785年–1803年
威廉九世 (黑森選候)
歷史 
• 建立
1567年
• 升格為選侯國
1803年
前身
繼承
黑森伯國
黑森選侯國
今屬於 德國

黑森-卡塞爾伯國(德語:Landgrafschaft Hessen-Kassel),或稱黑森-卡塞爾方伯國,簡稱黑森-卡塞爾[1],是神聖羅馬帝國其中一個邦國。作為伯國,黑森-卡塞爾實際上直接轄屬帝國皇帝英語Imperial immediacy。1567年,黑森伯國領主黑森伯爵腓力一世死後,對伯爵領地的均分是造成這一特殊現象的原因。

通過均分,腓力一世的長子威廉四世繼承了黑森伯國的北半部,以及首都卡塞爾。他的兄弟們則瓜分了剩餘領土,並建立了黑森-馬爾堡伯國英語Hesse-Marburg黑森-萊茵費爾斯伯國英語Hesse-Rheinfels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

1803年,拿破崙戰爭時期,黑森-卡塞爾伯國被升格為黑森選侯國,黑森伯爵威廉九世也成為選帝侯。選侯國隨後被法國佔領,並被合併到法國的衛星國威斯特法倫王國

歷史[編輯]

黑森方伯爵的世系建立於「智者」威廉四世,他是腓力一世的長子。1567年,腓力一世逝世,威廉四世繼承了黑森伯國, 並以卡塞爾作為他的首都,以此形成黑森-卡塞爾方伯國

1604年,黑塞-卡塞爾伯爵莫里茨英語Maurice, Landgrave of Hesse-Kassel從他無嗣而終的叔叔路易四世英語Louis IV, Landgrave of Hesse-Marburg處繼承了黑森-馬爾堡伯國。

1605年,莫里茨改信加爾文派,並加入了三十年戰爭。隨後,他被迫割讓一些領土給黑森-達姆施塔特伯國,並退位給長子威廉五世。他的小兒子繼承了部分領地,以此創立了幾個家族支系英語Cadet branch。其中的黑森-羅滕堡英語Landgraviate of Hesse-Rotenburg支系一直存在到1834年。威廉五世逝世時,其領土已經被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英語Imperial Army (Holy Roman Empire)所佔領。他的遺孀哈瑙-明岑貝格的阿瑪麗·伊利沙伯英語Countess Amalie Elisabeth of Hanau-Münzenberg攝政輔佐兩人的兒子威廉六世,並收復了失地。藉助法國和瑞典的幫助,她不但保住了原有的領地,還攫取的部分位於威斯特法倫的領土。

三十年戰爭期間,信仰加爾文主義的黑森-卡塞爾是瑞典最忠誠的德意志盟友。無論是1637年逝世的威廉五世,還是他的遺孀,「沉默者」奧蘭治的威廉一世的孫女哈瑙-明岑貝格的阿瑪麗·伊利沙伯英語Countess Amalie Elisabeth of Hanau-Münzenberg,都支持新教,也在整場戰爭中站在法國和瑞典一方。在他們的領導下,黑森-卡塞爾訓練出一支軍隊,並加強了許多堡壘的防禦,其中包括多斯滕的堡壘,這個堡壘被認為是萊茵河右岸最堅固的堡壘。然而,其在隨後的圍攻多斯滕英語Siege of Dorsten之戰中陷落,與此同時,黑森-卡塞爾本土也被帝國軍隊所佔領。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後,黑森-卡塞爾兼併了紹姆堡伯國英語County of Schaumburg和由黑爾斯費爾德修道院英語Hersfeld Abbey世俗化而來的公國。作為攝政,哈瑙-明岑貝格的阿瑪麗·伊利沙伯英語Countess Amalie Elisabeth of Hanau-Münzenberg引入了長子繼承制。1650年,她的兒子威廉六世成年。他是一個開明的學術及藝術贊助人。 他的繼任者是他的長子威廉七世,以及他的次子查理一世英語Charles I, Landgrave of Hesse-Kassel

查理一世因為將他的士兵僱傭給別國以獲取財富而廣為人知。繼任方伯爵弗雷德里克通過聯姻繼位成為瑞典國王。弗雷德里克死後,他的弟弟威廉八世英語William VIII, Landgrave of Hesse-Kassel繼承了黑森-卡塞爾。在七年戰爭中,威廉八世是大不列顛的盟友。

威廉八世的繼承人是腓特烈二世,他改宗了天主教。腓特烈二世以約3,191,000英鎊的價格,將22000名士兵借給他的侄子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這便是著名的黑森傭兵。喬治三世用這支傭兵部隊對付叛亂的北美十三殖民地 。這使黑森常常受到強烈批評,但近來也有聲音為其辯護。當代歷史學家爭論的焦點在於,這支部隊到底是「輔助部隊英語Auxiliaries」(Auxiliaries)還是僱傭兵。畢竟在當時,僱傭兵是十分常見的。腓特烈二世也運用傭兵帶來收入來發展黑森經濟。由於他們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活躍,「黑森傭兵」已成為美國俚語,特指所有幫助英國鎮壓美國革命的德意志士兵。 其中一個例子是普林茨·卡爾火槍手團英語Musketeer Regiment Prinz Carl

宗教改革後,黑森王朝成員多數都信仰新教,只有幾個例外。腓力一世威廉五世莫里茨英語Maurice, Landgrave of Hesse-Kassel等黑森-卡塞爾伯爵都娶了波希米亞國王伊日的後裔。從威廉六世起,黑森-卡塞爾的伯爵夫人總是奧蘭治的威廉一世的後裔。這是建立在兩地都信仰加爾文主義的基礎上的。

1730年-1751年,弗雷德里克一世統治時期,黑森-卡塞爾與瑞典形成了君合統治英語Political unions involving Sweden。與此同時,國王的弟弟威廉王子以攝政的身份統治黑森-卡塞爾,直到1760年繼位為威廉八世。

整個17世紀期間,黑森-卡塞爾因均分繼承而劃分為:

這些伯國絕嗣後,即重歸黑森-卡塞爾伯國。

黑森傭兵[編輯]

黑塞-卡塞爾以租賃出他們的軍隊給歐洲大國而享有盛名。在17-18世紀,出租部隊歐陸強權,以換取補貼,對一個小國家而言是十分普遍的。國際法學家給出了區分僱傭軍和「輔助部隊」(Hilfstruppen)的標準:僱傭軍以獨立個體身份受僱於僱主,而「輔助部隊」則由他們本身的領主借給另一個諸侯。[2]

黑森-卡塞爾將這支特殊部隊發展到了極致。1730年,約5.3%的黑森-卡塞爾總人口都是黑森傭兵。[3]這一比例甚至高於普魯士。黑森-卡塞爾被描述為「不是一個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支有國家的軍隊。」對風雲突變的歐陸局勢而言,黑森傭兵就是一支隨時待命的軍隊。[4]美國獨立戰爭中,25%的英國軍隊都有德意志士兵組成,其中一半的人來自黑塞-卡塞爾和附近的黑森-哈瑙英語Hesse-Hanau。因此,美國人將所有的服務於英國軍隊的德意志傭兵都稱作「黑森傭兵[5]

晚期[編輯]

1803年德意志教會世俗化運動期間,神聖羅馬帝國進行了重組。黑塞-卡塞爾被升格為黑森選侯國,威廉九世也成為選帝侯,稱黑森選候威廉一世。伯國由此成為被稱為黑森選侯國,儘管通常仍被稱為黑森-卡塞爾。

1806年,由於支持普魯士王國,威廉一世被拿破崙剝奪了領地和爵位。卡塞爾被指定為新成立的威斯特法倫王國的首都。拿破崙任命他的兄弟熱羅姆·波拿巴為國王。1813年,拿破崙戰敗,選侯國光復。儘管神聖羅馬帝國已經解散,威廉一世仍然保留了選帝侯的頭銜,因為這個頭銜使他享有高於表親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的地位。自1813年起,黑森選侯國便是一個獨立國家,並在1815年加入了德意志邦聯

威廉的孫子,黑森選侯腓特烈·威廉一世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支持奧地利帝國。普魯士勝利後吞併了他的領地與拿騷公國法蘭克福自由市。由此,黑森-卡塞爾成為了普魯士王國內新建立的黑森-拿騷省的一部分。

1918年, 黑森王子弗里德里希·卡爾被親德的芬蘭政府選為芬蘭國王,但他從來沒有前往芬蘭實行統治。

1918年末,黑森-拿騷省成為普魯士自由邦的一部分,直到1944年。1944年至1945年間,納粹德國又將黑森-拿騷劃分為黑森省英語Province of Kurhessen拿騷省。納粹德國戰敗後,1945年至1946年年間,同盟國軍管區將此地重命名為大黑森(德語:Großhessen)。1946年起,大黑森重組為聯邦德國黑森邦

1968年,黑森-卡塞爾支成為了整個黑森王朝的族長。這是由於黑森-達姆施塔特支絕嗣。

軼事[編輯]

美國印第安納州鄰近韋恩堡的黑森-卡塞爾村由德意志移民建立。其命名即是為了紀念黑森-卡塞爾伯國。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Following the German spelling reform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town of Cassel became Kassel, long after the dissolution of Hesse-Kassel itself.
  2. ^ Atwood, Rodney. The Hessians: Mercenaries from Hessen-Kassel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 ISBN 9780521526371. 
  3. ^ Black, Jeremy. European Warfare, 1660-1815. London: Routledge. 1994. ISBN 9781135369552. Whereas in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Austria and Russia had between approximately 1.1 per cent and 1.5 per cent of their population in the army, the percentage for Prussia for 4.2. ... In 1730, a year of peace but also of war preparations, Hesse-Cassel had 1 in 19 of the population under arms. 
  4. ^ Tilly, Charles.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Cambridge: Blackwell. 1992. ISBN 1-55786-368-7. 
  5. ^ Kennedy, David M. The American Pageant. Cengage Learning. 2012: 147. Because most of these soldiers-for-hire came from the Germany principality of Hesse, the Americans called all the European mercenaries Hessians.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