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鼯鼠族
北方鼯鼠 (Glaucomys sabrinu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齧齒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亞科: 松鼠亞科 Sciurinae
族: 鼯鼠族 Pteromyini
Brandt, 1855
多樣性
共15屬

鼯鼠族Pteromyini),通稱鼯鼠飛鼠、古時又稱漢語拼音lěi)、耳鼠夷由飛鸓飛生飛生蟲飛生鳥飛虎松貓兒,是松鼠科下的一個。其飛膜可以幫助其在樹中間快速的滑行,但由於無法產生足夠的升力,因此鼯鼠只能在樹、陸中間滑翔。鼯鼠可以滑翔但不能真正的飛行

目前鼯鼠分佈亞洲歐洲美洲熱帶溫帶雨林中,人類已發現多達43個不同種類的鼯鼠。由於近年來的大量獵殺,鼯鼠很有滅絕的可能。

飛鼠是夜行性動物,獵人要捕獵時直接用探照燈等燈光來照,他就會原地不動。

歷史[編輯]

滑翔飛行的鼯鼠

最早記載鼯鼠並且給予定義的是公元前三世紀中國的詞典爾雅》。但由於科技等多種原因的不發達,對鼯鼠的定義比較含糊,並且由於鼯鼠可以滑行將其定義為鳥類的一種。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鼯鼠這一動物,並細分出多個。鼯鼠在古代人眼中有着多種本領,確也有多種不足:《荀子‧勸學篇》說:「鼯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1]。明代旅行家馬歡著的《瀛涯勝覽》內的啞魯國提到東南亞種鼯鼠:「山林中出一等飛虎,如貓大,遍身毛灰色。有肉翅,如蝙蝠一般,但前足肉翅生連後足,能飛不遠。」

型態與生活方式[編輯]

鼯鼠為松鼠科,後肢之間有皮膚薄膜相連,可以作松鼠般的長距離跳躍。幼年鼯鼠一般體長13厘米以上,成年鼯鼠則長50厘米以上。鼯鼠為夜行動物,居住於中,以堅果水果植物嫩芽、昆蟲和小型鳥類為食。鼯鼠一般長有二十二顆牙齒。普通鼯鼠可以生存12年之久。

「飛行」[編輯]

滑翔中的南方鼯鼠(Glaucomys volans)

由於鼯鼠可以滑翔,因此得名飛鼠。飛鼠還可以進行類似松鼠的長距離的跳躍。鼯鼠的滑行得利於其飛膜以及尾巴,其飛膜可以撐開以起到翅膀作為滑翔,而其尾巴可以控制方向。一隻普通鼯鼠可以滑翔47左右,有人[誰?]曾經錄得一飛膜滑行150米之遠。由於鼯鼠的獨特飛行生活,經常用於研究之用。

保育狀況[編輯]

幾年來,因為多種原因,鼯鼠遭到了嚴重的捕獵。目前,部分鼯鼠於中國大陸保護動物,如果惡意捕捉可以因此得到拘留十天以上。此外,常常以其為食。

分類[編輯]

鼯鼠類動物曾歸屬於一個獨立的鼯鼠科Pteromyidae),根據Wilson等(2005)的分類系統,將原鼯鼠科改為松鼠科松鼠亞科內的一個族,但在中國大陸學術界基於形態、起源等因素仍視其為獨立科。[2]

鼯鼠族可分2個亞族、15個屬[3]。細分如下:

參看[編輯]

飛鼠 (妖怪),中國神話的妖怪。

註釋[編輯]

  1. ^ 唐‧楊倞注《荀子‧勸學篇》:「梧鼠當為鼫鼠,蓋本誤為鼯字,傳寫又誤為梧耳。技,才能也。言技能雖多而不能如螣蛇專一,故窮。五技,謂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浮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2. ^ 張士芳; 朱世兵; 赫俊峰; 李海軍.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啮齿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地理区划.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6, 5: 81–83. ISSN 1003-7853. doi:10.16202/j.cnki.tnrs.2016.05.022. CNKI GTZY201605022. 
  3. ^ Thorington, R. W. Jr. and R. S. Hoffman. 2005. Family Sciuridae. Pp. 754-818 in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D. E. Wilson and D. M. Reeder ed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鼯鼠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