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溴甲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氟溴甲烷
IUPAC名
Bromotrifluoromethane
別名 溴代三氟甲烷,哈龍1301,B.T.M.,BTM
識別
CAS號 75-63-8  checkY
PubChem 6384
ChemSpider 6144
SMILES
 
  • BrC(F)(F)F
InChI
 
  • 1/CBrF3/c2-1(3,4)5
InChIKey RJCQBQGAPKAMLL-UHFFFAOYAV
UN編號 1009
EINECS 200-887-6
RTECS PA5425000
性質
化學式 CBrF3
摩爾質量 148.91 g·mol−1
外觀 無色氣體
密度 1.538 g/cm3 (−58 °C)
熔點 −167.78 °C
沸點 -57.75 °C
溶解性 0.03 g/l (20 °C)
log P 1.86
蒸氣壓 1434 kPa (20 °C)
危險性
警示術語 R:R59
安全術語 S:S60-S61
歐盟編號 未列
歐盟分類 有害環境物質 N
閃點 不可燃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三氟溴甲烷(別名:溴代三氟甲烷哈龍1301、BTM)是一種氯氟烴,化學式為CBrF3[1]因為其密度高於空氣,且不助燃,因此常被用作氣體滅火劑

物理性質[編輯]

性質
臨界溫度 (Tc) 66.9 °C (340.08 K)
臨界壓力 (pc) 3.956 MPa (39.56 bar)
臨界密度c) 5.13 mol.l-1
臭氧層消耗潛能值 (ODP) 10 (CCl3F = 1)
全球變暖潛能值 (GWP) 7140[2] (CO2 = 1)

用途和歷史[編輯]

香港鐵路站中常見的溴代三氟甲烷氣(B.T.M.)警告標識

三氟溴甲烷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作為一種氣體滅火劑使用,現今被廣泛應用航空鐵路通訊供電等領域。

由於包括三氟溴甲烷在在內的氯氟碳化合物對臭氧層有嚴重破壞的作用,1987年9月多國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分階段限制氯氟碳化合物的使用。[3]由1996年1月1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產。

香港政府於1989年制定的保護臭氧層條例將三氟溴甲烷列入「受管制物質」。[4][5]

中國大陸於1991年6月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於1996年頒佈實施《中國消防行業哈龍整體淘汰計劃》,承諾在2010年之前停止生產三氟溴甲烷滅火劑(哈龍1301)。[6]

替代品[編輯]

由於七氟丙烷不含有氯或溴,不會對大氣臭氧層發生破壞作用,因此被採用替換三氟溴甲烷作為滅火劑原料。[7]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National Refrigerants MSDS (PDF). [2009-07-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2-08). 
  2. ^ P. Forster, P., V. Ramaswamy et al.: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 In: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d New York 2007, S. 212, (PD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Ozone Secretariat of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2010年8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2月18日). 
  4. ^ 保護臭氧層條例 - SCHEDULE 附表
  5.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 《保護臭氧層條例》之受管制物質. [2010年8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2月2日). 
  6. ^ 气体灭火系统使用场所及合理选型配置. [2010-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7. ^ Joe Ziemba and Steve Waters. Halon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s. [2010年8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