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戰役
渡江戰役的一部分

1949年5月25日,解放軍進駐上海南京路
日期1949年5月12日-1949年5月27日
地點
 中華民國上海市及其外圍的江蘇省諸縣
結果 解放軍戰勝國軍,佔領上海及周邊地區。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
第三野戰軍
第九兵團[a]
第十兵團[b]
增調第七兵團[c]
第八兵團[d]
特種兵縱隊[e]
指揮官與領導者
總前委鄧小平
司令員陳毅
副司令員粟裕
參謀長張震
湯恩伯
劉玉章
兵力
420,000人。 250,000人。
傷亡與損失
8,000人陣亡
24,122人受傷
1,951人失蹤
總計約3.4萬人
14,941人傷亡
94,516人被俘
43,786人投降
總計約15.3萬人

上海戰役,亦稱淞滬戰役,是1949年5月12日至27日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尅中華民國上海市的戰役。當時上海市政府中華民國國軍的史料稱上海淪陷,解放軍的史料稱上海解放

背景[編輯]

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2日凌晨,江陰要塞起義又成功的切開國軍在長江下游佈置的防線。此後,在江面寬闊的長江下游,國軍僅餘吳淞口一處門戶。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中華民國政府已於此前遷都至廣州。同日,解放軍佔領丹陽,大批中共幹部前往丹陽討論進攻上海事宜,但為了準備順利接收上海,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推遲進攻,並決定5月10日以前不要去佔領上海[1]

當時在上海市區中,擁有國府守軍25萬人、遍佈市區內外的3,000個美式碉堡、4,000個鋼筋水泥永備工事、一萬多野戰衛星工事及兩萬多顆地雷。駐滬的海軍部隊有第一艦隊主力艦隻、第一巡防艦隊及長江各防區逃回來的艦艇,共有軍艦9艘、戰艦11艘,分佈在白龍江口至寶山城一線的長江及黃浦江江面,主力駐紮則在吳淞口[2]

經過[編輯]

5月6日,中共中央獲悉國軍將上海重要物資用輪船運往台灣,於是指示攻城部隊在5月10日以後,要儘快佔領吳淞黃浦江長江處)和嘉興兩點,切斷國軍搶運物資的道路[3]。同時為了避免於市區內與國軍作戰以減少城市損失,上海戰役一開始,第三野戰軍總指揮粟裕指揮下轄第九、第十兵團共42萬人採用了雙層鉗形攻擊的方法合圍國軍,第三野戰軍採取各種策略,將市區的守軍引到了外圍(郊區),從而逐步殲滅,隨後,解放軍採取多路「快速躍進、勇猛穿插、迂迴包圍」的戰術,從西、南兩側,向市區突進,將國軍分割包圍在街巷之中。

  • 北線
    • 第十兵團第二十六軍於5月12日夜攻佔崑山,14日進至南翔。第二十八軍、第二十九軍挺進吳淞,12日分別攻佔瀏河太倉嘉定。14日猛攻月浦、楊行、劉行一線。國軍火力網封鎖,並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連續反衝擊。15日,國軍守軍又增調第21軍、第99師加強該地區防禦。
    • 第十兵團第二十九軍調整進攻部署於15日攻入月浦街內,迫使守軍退守街外碉堡群。17日第二十八軍肅清劉行守軍,19日攻下劉行國際無線電台,並以遠射程炮轟擊江灣機場。此時虹橋機場已被解放軍攻佔。[4]
  • 南線
    • 第九兵團第二十軍於12~14日攻佔平湖金山衛奉賢南橋鎮);第二十七軍進佔嘉興嘉善松江青浦等縣城,待命攻擊市區。
    • 第三十軍沿杭州灣北側公路向浦東高橋進擊。14日佔領南匯,進逼川沙,威脅國軍防禦重點高橋。守軍被迫由市區急調第51軍至白龍港林家碼頭地區,以增強浦東地區防禦。16日解放軍於川沙東北白龍港消滅國軍第51軍、暫第8師全部和第37軍一部。同日,第三十一軍進攻周浦,經10小時激戰,佔領周浦鎮。爾後與第三十軍並肩向高橋攻擊前進。18日進至高橋楊家樓朱家木橋一線,將國軍第12軍壓縮於高橋地區,並割斷其與浦東市區第37軍的聯繫。為保障吳淞口出海通道,國軍第75軍第95師東調增防。19日起,守軍在海、空軍配合下,依託該地區瀕江臨海有利地形,頻繁反衝擊與解放軍反覆爭奪。22日,湯恩伯把指揮部搬到吳淞[4]。23日下午,人民解放軍特種兵重炮兵部隊趕到,立即佔領王家灣以西陣地,向高橋東北海面國軍海軍10餘艘艦艇[h]射擊,擊中7艘,其餘艦艇則逃脫。

至此,解放軍封鎖高橋以東海面。在10天的外圍作戰中,共軍完全擊破國軍淞滬外圍防禦體系,突破其主陣地,迫使國軍守軍將主力集中於吳淞口兩側地區。

總攻[編輯]

5月23日夜,解放軍發起總攻。

  • 24日,第九兵團第二十軍攻佔浦東市區,國軍渡江西撤。第二十七軍佔領虹橋鎮龍華鎮龍華機場,進至蘇州河以南市區邊緣。第二十三軍進至漕河涇龍華地區。24日晚,第二十七軍由徐家匯梵皇渡路一線攻入市區;第二十三軍由龍華附近攻入市區;第二十軍主力西渡黃浦江並由高昌廟攻入蘇州河以南市區。各部隊採取多路躍進、快速穿插及迂迴包圍等戰術,直插市區各街道。[5]共軍嚴格執行不使用火炮等重兵器射擊的規定,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密切配合下,市區戰鬥進展順利。25日上午完全控制蘇州河以南市區,並乘勝向蘇州河以北追擊。25日上午經上海地下黨的聯繫,淞滬警備副司令兼第51軍軍長劉昌義與解放軍談判,接受限期交出陣地、軍隊集結待命等條件。25日晚,第三十軍、第三十一軍擊敗高橋守軍,至26日完全肅清浦東之國軍。第二十七軍、第二十三軍及第二十軍一部佔領蘇州河以北地區。27日下午3時,第二十七軍在楊樹浦受降最後一批國軍,佔領上海。
  • 第十兵團第二十六軍佔領紀家港沈家橋等地,並向綠楊橋塘橋方向挺進。同日,湯恩伯等登艦出海,在吳淞口外指揮退卻,國軍第75軍從高橋抽調第6師至吳淞,掩護撤退。蘇州河以北國軍主力向吳淞口收縮,蘇州河以南交警北撤。共軍各部立即發起追擊,阻截國軍。26日,第二十六軍攻佔大場江灣,第二十九軍攻佔寶山,第二十五軍一部攻至吳淞江邊碼頭,另一部攻佔吳淞要塞,第二十八軍、第三十三軍攻佔楊行吳淞等地。[6]6月1日,第二十五軍向崇明島發起登陸攻擊,消滅第1綏靖區之暫1軍3,700餘人,6月2日佔領全島。至此,戰役結束。此次戰役解放軍7613名指戰員陣亡,寶山一線就陣亡5593名。[7]

國軍叛變[編輯]

  • 1949年1月28日,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陳儀派人去上海勸說湯恩伯傅作義北平和平解放模式,接受和平解放上海,被湯恩伯向蔣介石告發。蔣介石令上海警察局局長毛森逮捕陳儀,押送衢州關押,浙江省被解放軍佔領前夕押送台灣。1950年6月18日陳在台灣被槍決。湯恩伯幕僚中共地下黨周天僇也因勸說湯恩伯叛變,在家中被特務暗殺。
  • 經中共地下組織田雲樵舒忻周其昌策動。1949年4月14日,國軍傘兵3團團長劉農畯在帶領傘兵第三團及傘兵司令部第一團、第二團共2500餘名官兵乘船離開上海去往福州的途中宣佈投共[8]
  • 5月25日
    • 面對共軍強大的攻勢,淞滬警備區中將副司令兼第五十一軍中將軍長劉昌義曾在「地下民革」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軍事特派員王葆真的勸說下於1948年11月16日加入民革。5月25日經中共地下黨策反委員會委員田雲樵(化名田宜春)與解放軍第二十七軍第八十一師師長孫端夫、政治委員羅維道接洽投誠,率領第五十一軍第二十一軍第一二三軍殘部萬餘人在上海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改編,從而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跨過蘇州河,消滅殘餘國軍,至27日下午,上海全城被解放軍佔領。[9]
    • 中共地下組織劉燕如顧永金策動國軍上海警備大隊機動車隊隊長高蓮蓀率全隊33人在上海市威海衛路警備大隊部叛變。該隊全部配備短槍,裝備有吉普車3輛,摩托車10輛,隊部設在威海衛路147號。
    • 中共地下組織沙玉林策動國軍青年軍202師606團淡壽延等2,000餘人在上海楊樹浦一帶叛變。
  • 5月31日,中共地下組織黎平策動國軍暫一軍11師上校副師長劉賀田率領1,987人在上海崇明堡鎮叛變。

後續[編輯]

1947年派赴台灣鎮壓二二八事件的國軍第21軍(原整編第21師)在此戰役之中,軍長王克俊丟下部隊,而全軍於1949年5月25日被解放軍殲滅大部,殘部於26日列隊投降。

上海戰役後,由於部分擁有大量資產的商人希望通過銀元的交易來企圖阻止人民幣進入上海市場流通,並維持接管前的經濟,導致了與中共政權的對抗,最終中共政權通過強硬的行政手段取得勝利,控制上海的金融市場,此事被稱為銀元之戰。主導銀元之戰的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陳雲後來又在上海發動了米棉之戰,以遏制上海的通貨膨脹。

195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將5月27日定為上海解放紀念日[10]

軼聞[編輯]

解放軍佔領上海市後,為了遵守不住民房商鋪的紀律,很多官兵直接在躺在馬路兩側的行人路上過夜[11]。許多上海市民首次見到解放軍,與國軍等其他軍隊之前的所作所為形成了強烈對比,同時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震動[12][13][需要第三方來源]

相關文藝作品[編輯]

備註[編輯]

  • 共軍番號用中文數字、國軍番號用阿拉伯數字以示區別
  1. ^ 時,第九兵團下下轄,第二十軍第五十八師、第五十九師、第六十師;第二十七軍第七十九師、第八十師、第八十一師;第三十軍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九師、第九十師;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第九十二師、第九十三師。
  2. ^ 時,第十兵團下轄,第二十六軍第七十六師、第七十七師、第七十八師;第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四師;第二十九軍第八十五師、第八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三十三軍第九十七師、第九十八師、第九十九師。
  3. ^ 時,第七兵團下轄,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七師、第六十八師、第六十九師。
  4. ^ 時,第八兵團下轄,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第七十四師、第七十五師。
  5. ^ 時,下轄炮兵第一團、第二團、第三團、第四團、第五團、第六團,坦克團,工兵營。
  6. ^ 時,下轄第21軍、第51軍、第52軍、第75軍、第123軍約20個師。
  7. ^ 時,下轄第12軍、第37軍共5個師。
  8. ^ 「營口」、「永靖」、「聯利」等艦和四艘炮艇。

註釋[編輯]

  1. ^ 重走上海解放之路(附图). [2019-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2. ^ 高, 曉星. 怒潮狂飙:国民党海空军传奇. 江蘇人民. 1999: 176 [2017-04-29]. ISBN 7214023156. OCLC 953044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3. ^ 解放上海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他们却永远牺牲在黎明之前 | 70年前的今天. [2019-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4. ^ 4.0 4.1 国民党败走上海:别了,汤司令. 解放網,上觀新聞-站上海,觀天下. 2019-05-26 [2024-02-06] (中文). 
  5. ^ 曹宏 李莉. 三野档案:第三野战军 三十五、上海战役 P200. 國防大學出版社. 
  6. ^ 上海通志第十卷军事第五章兵事第三节现代兵事四、解放上海战役.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8-07-10 [201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5). 
  7. ^ 鏖战月浦:1949年上海解放战役近两千名指战员牺牲于此. 澎湃新聞. 2021-06-07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中文). 
  8. ^ 黃永艷. 1949年,国民党伞兵第三团海上迎新生. 中國檔案資訊網. 2023-08-08 [202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透過中國檔案報. 
  9. ^ 上海军事志第八编战事第三章现代战事第十二节上海战役前后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或投诚.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07-03-26 [201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6). 
  10. ^ 上海解放的那天清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1-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6). 
  11. ^ 海外網. 那年解放上海 解放军战士为何要睡在街头?. 新浪新聞. 2019-03-21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12. ^ 独家披露“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新华网. 新華社. 2019-05-23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5). 
  13. ^ 十万大军睡马路. 光明網. 2019-08-02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4).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