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皇后學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皇后學院
Queens' College heraldic shield
全稱聖瑪嘉烈聖伯爾納鐸的皇后學院
名稱來源聖瑪嘉烈
聖伯爾納鐸
格言Floreat Domus
建立日期1448年
創立者瑪嘉烈·安茹(1448年)
伊利沙伯·活維爾(1465年)
院長約翰·伊特威爾
本科生490
研究生270
姐妹學院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
地址斯維爾街
網站www.quns.cam.ac.uk
賽艇隊www.srcf.ucam.org/qcbc/
地圖

劍橋大學皇后學院(英語:Queens' College, Cambridge)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院。皇后學院由瑪嘉烈·安茹(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皇后)於1448年建立,又於1465年由伊利沙伯·活維爾(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皇后)再次建立。

皇后學院坐落於劍河河岸兩邊,是南面第二座學院(劍河岸邊從南至北的學院依次是達爾文學院,皇后學院,國王學院克萊爾學院三一學堂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莫德林學院。)。

皇后學院的院長室建於1460年,是劍河兩岸最古老的建築。[1]皇后學院也是劍橋大學在劍河兩岸都擁有建築的兩個學院之一,另一個學院是聖約翰學院。

建築和庭院[編輯]

數學橋[編輯]

數學橋和院長室,從斯維爾街拍攝。
校長室,由迴廊庭院拍攝。
學院門樓,由舊庭院拍攝。

數學橋(官方名稱是木橋)連接了學院早期建築(被學生們稱作黑暗面)和近期的建築(被學生們稱作光明面),是劍橋大學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傳說數學橋是有由牛頓設計並建造,該橋的建造沒有使用任何的螺母或螺栓。以前的學生或院士試圖將該橋拆除,並重新組裝,但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只好用螺母和螺栓重新把橋固定。這就是我們看到如今的數學橋有螺母和螺栓的原因。

這個故事只是傳說,事實上該橋由威廉·瑟里奇(1709年—1776年)設計,並由占士·埃塞克斯(1722年—1784年)建造,於1749年完工(在牛頓逝世後的22年)。該橋因為年代久遠於1866年重修,並於1905年重建。重建的數學橋基本依照原有的設計,但採用柚木而不是橡木作為原料,橋上的階梯也改為光滑的橋面為方便輪椅的通行。

舊庭院[編輯]

舊庭院始建於1448年,由建築大師雷金納德·伊利設計。他也是原先國王學院舊庭院(如今劍橋大學的老校區,位於卡萊爾學院的對面)和國王學院禮拜堂的建造者。國王學院採用非常昂貴的石料建造舊庭院,但皇后學院則採用了相對便宜的紅磚。皇后學院的舊庭院在兩年內完工,而國王學院的舊庭院卻未完工,禮拜堂甚至用了一個世紀才完工。

迴廊庭院[編輯]

迴廊小徑建於14世紀90年代,用於連接舊庭院和劍河邊的建築,從而形成了庭院,因此被稱作迴廊庭院。

迴廊庭院,長廊位於庭院左側。

胡桃樹庭院[編輯]

胡桃樹庭院建於1616至1618年,在1777年的一場大火後,只有一層還保留完好。該庭院二層以上的部分於1778至1782年重建。

艾塞克斯樓[編輯]

艾塞克斯樓在1756至1760年修建完工,以它的建造者占士·艾塞克斯的名字命名。埃塞克斯是一位木匠,也是數學橋的建造者。

多克特樓和弗萊爾庭院[編輯]

由於19世紀學院學生的增加,院長的第二座花園被改造成庭院,並從1886年起,更名為弗萊爾庭院。多科特樓建於1912年,由纖細的紅磚和石料建造。

費希爾樓[編輯]

費希爾樓始建於1936年,它繼承了學院的傳統,依舊使用紅磚為建築材料。窗戶的框架使用柚木,而所有內部的木工則使用橡木。它是學院中第一座位於劍河西岸的學生宿舍,也是第一座在樓梯上層擁有淋浴室和洗手間的建築。這些都成了這座建築"可能出自一位衛生工程師的設計"的有力證據。

伊拉斯謨樓[編輯]

伊拉斯謨樓始建於1959年,它是劍橋大學的學院中第一座現代主義的建築。

克里普斯庭院[編輯]

克里普斯庭院在1974至1980年建造完工,它擁有171間本科生寢室,3間公共休息室,1間酒吧,3間院士的房間,1座餐廳和廚房。庭院的建造資金來源於克里普斯基金會,是皇后學院最宏偉的建築。它的建造使皇后學院可以提供本科生三年的房屋。

著名校友[編輯]

皇后學院早期校友包括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神學家和思想家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他當時是以學生身份入住皇后學院的。

19世紀皇后學院的代表人物是英國作家和詩人特倫斯·韓伯瑞·懷特

20世紀,皇后學院校友中湧現出許多的電影、電視演員以及導演,這其中包括保羅·格林格拉斯史提芬·弗萊漢娜·穆雷

參考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院长室. 女皇學院. [2009-01-29].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編輯]

座標52°12′08″N 0°06′53″E / 52.20222°N 0.11472°E / 52.20222; 0.11472 (Queens'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