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23°15′32″N 120°06′28″E / 23.258881°N 120.107641°E / 23.258881; 120.107641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瀨東場
傍晚的井仔腳瓦盤鹽田
位置 臺灣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
建成時間 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1]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鹽田
詳細登錄資料
位於井仔腳瓦盤鹽田附近的牡蠣養殖場
鹽田與遠處的鎮海將軍廟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臺灣話:Tsénn-á-kha)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於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8月2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是屬於北門鹽場的鹽田。該鹽田在清朝是稱為「瀨東場」,不過已經是第三代的鹽場[2],其在2000年廢曬時有182年歷史,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鹽田[1]。原本該鹽田已隨着北門鹽場廢曬而閒置,但後來為了觀光而重新復曬。

沿革[編輯]

井仔腳鹽田在清代稱為瀨東場,最初位置是在鳳山縣鳳山莊大林蒲(臺灣話:Tuā-nâ-pôo,今高雄市小港區),後來在嘉慶五年(1800年)毀於洪水而遷到今臺南市佳里區龍安里的外渡頭[2]。後來因為鹽場又毀於水災,所以第二代賴東場的李、王、張三姓共140位鹽民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來到井仔腳開闢了第三代瀨東場[3]

進入日治時期後,井仔腳鹽田在大正八年(1919年)12月被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戰後則成為臺灣製鹽總廠北門鹽場的一部分,繼續產曬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才停止產鹽[3][1]

鹽田轉型[編輯]

井仔腳鹽田停止產鹽後曾經荒廢一段時間,而後鹽友關懷協會與鹽光基金會配合臺南縣政府(2010年縣市合併後為臺南市政府)進行鹽田復育,2003年恢復曬鹽[4]。此外2006年進行舊埕鹽田及周邊景觀工程的整建,主要目的是以鹽業教育解說為主[4]。之後在2012年由皇尚企業經營管理,主要提供的服務為曬鹽體驗、導覽解說與文創產業販售[4]。2013年12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對於管理範圍內的井仔腳鹽田進行各種整體規劃[4]

建築[編輯]

井仔腳鹽田面積約有80公頃,屬於瓦盤鹽田[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2. ^ 2.0 2.1 陳丁林. 《南瀛鹽業誌》. 臺南縣政府. 2004年12月: 82、88頁. ISBN 957-01-7973-2. 
  3. ^ 3.0 3.1 張復明、方俊育. 《台灣的鹽業》.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8年11月: 84-87頁. ISBN 978-986-6731-20-4. 
  4. ^ 4.0 4.1 4.2 4.3 吳宗諴. 〈鹽田文化空間發展與生態旅遊策略探討 以臺南市鹽田生態文化村為例〉. 國立高雄大學. 2015: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