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木乃縣
哈薩克語جەمەنەي اۋدانى
維吾爾語جېمىنەي ناھىيىسى
坐標:47°26′01″N 85°52′04″E / 47.43354°N 85.86787°E / 47.43354; 85.8678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
政府駐地托普鐵熱克鎮
下級行政區
7
政府
 • 縣委書記李君霞
 • 縣長熱孜別克·哈木扎
面積
 • 總計7,145.8 平方公里(2,759.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34,33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6500
電話區號906
車輛號牌新H
行政區劃代碼654326
網站吉木乃縣政府網

吉木乃縣哈薩克語:جەمەنەي اۋدانى / Jemeney awdanı )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下轄的一個,位於新疆北部邊陲,準噶爾盆地北緣,薩吾爾山北麓,額爾齊斯河南岸,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141公里,東與福海縣毗鄰,南與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相連,北接哈巴河布爾津兩縣。「吉木乃」系氏族名,為烏古斯汗國九姓氏族之一,常住人口約3.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托普鐵熱克鎮幸福路。

歷史沿革[編輯]

秦漢時,呼揭、匈奴相繼駐牧於此。魏晉南北朝時為柔然、薛延陀等民族牧地。唐王朝先後設大漠都護府陰山都護府金山都護府管轄其地。宋遼時期,克烈、乃蠻等部在此游牧。西遼在此設西部招討司。1204年,蒙古征服乃蠻,本地為窩闊台封地,設尚書省、行省。明朝稱斡亦刺惕為瓦刺,即史稱四衛拉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服準噶爾部,準噶爾由定邊將軍治下。雍正十二年(1735年),清廷准左列將軍策凌奏議同意喀爾喀與準噶爾部牧地以阿爾泰嶺、哈巴、博爾濟(縣名異譯)為界。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路,本地屬將軍治下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理。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兼領塔城、阿爾泰事務,同治八年(1869年),撤布倫托海辦事大臣,阿爾泰仍歸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爾泰分治,吉木乃始屬阿爾泰辦事大臣治下,直屬清理藩院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阿爾泰作為特別區,直屬中央政府,任原阿爾泰辦事大臣帕勒塔親王為阿爾泰辦事長官。
  • 1916年設吉木乃縣佐。
  • 1919年4月,改阿爾泰區為阿山道,歸入新疆省統轄。
  • 民國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縣佐升格為縣,屬阿山道管轄。
  • 1954年,改稱阿勒泰專區,吉木乃縣一直隸屬阿勒泰地區。
  • 1962年4月,原縣城劃歸農十師一八六團管轄,縣城遷至托普鐵熱克鎮。


行政區劃[編輯]

吉木乃縣下轄4個、3個[1]

托普鐵熱克鎮、​吉木乃鎮、​喀爾交鎮、​烏拉斯特鎮、​托斯特鄉、​恰勒什海鄉別斯鐵熱克鄉

人口民族[編輯]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34336人。[2]

吉木乃縣全縣總人口為37733人,其中男性19090人,女性18643人;漢族13209人,全縣共有少數民族15個24524人;非農業人口18530人,農業人口19203人;城鎮人口總數10121人(2005年)。

哈薩克族為該縣世居民族,佔總人口60%以上。

地理[編輯]

地圖上,吉木乃縣猶如一個等腰直角梯形。境內東西長約120公里,南北寬約11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8222平方公里。

吉木乃縣處於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西準噶爾古生代弧盆系,塔爾巴哈台——薩吾爾島弧帶。地質構造發育,岩漿侵入及火山活動頻繁,礦產比較豐富,各種礦產已達28大類107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天然鹼大理岩粘土硭硝石膏等。 吉木乃縣山川景色幽美、雄奇,草原文化古蹟眾多,夏季氣候宜人。

吉木乃縣境屬大陸性北溫帶寒冷氣候。縣城無霜期151天,北沙窩無霜期126天。最高極端氣溫37.2℃,最低極端氣溫-38.8℃。縣境氣候乾燥,降水量為202.2毫米。

旅遊[編輯]

  • 木斯島冰山:位於與塔城地區交界的薩吾爾山,木斯島系該山西部最高峰,主峰海拔3835米(1983年),發育有現代冰川,坡降較小且平緩,終年積雪不化。

遺址[編輯]

駐縣團場[編輯]

農十師一八六團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