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人。父親吳扆為軍校,母親劉氏,生二子吳玠、吳璘。後遷居水洛城(今甘肅莊浪),南宋初年抗名將。

生平[編輯]

少時沉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讀書能通大義。未冠,以良家子隸涇原軍。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間,參與平定方臘之亂和河北群盜,累功權涇原第十將。宋欽宗靖康年初,與西夏軍作戰中以百餘騎追擊,斬首百四十級,擢第二副將。

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都統制曲端守麻務鎮,命玠為前鋒,進據青溪嶺,逆擊大破之,追奔三十里,金人始有憚意。權涇原路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金人攻延安府,經略使王庶召曲端進兵,端駐邠州不赴,且曰:「不如蕩其巢穴,攻其必救。」端遂攻蒲城,命玠攻華州,拔之。後賊人史斌寇漢中,不克,引兵欲取長安,曲端命玠擊斬之,遷忠州刺史(階官,遙郡刺史,從五品)。張浚受命管制陝,參議軍事劉子羽誦玠兄弟才勇,浚與玠語,大悅,提拔吳玠為統制,璘掌帳前親兵。建炎四年(1130年),吳玠收復永興軍(今陝西西安),受任永興軍經略使。同年,富平一戰失敗後,他和其弟吳璘退守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與曲端不合,便與張浚合謀使曲端慘死。紹興元年(1131年),金將沒立烏魯拆合來攻,敗之。完顏宗弼集重兵再度入侵,吳玠率領勁弓弩兵大破之,遂拜鎮西軍節度使。三年(1133年),金將完顏杲攻饒風關(今陝西石泉西),入侵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吳玠退守仙人關(今甘肅徽縣南),阻擋了金軍入蜀之路。四年(1134年),金軍攻仙人關,吳玠破之。自此金軍再不敢進窺蜀地。吳玠則升川陝宣撫副使,進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二鎮節度使。

紹興九年(1139年),六月二十一日於仙人關咯血而死,卒年四十七[1]。死後,諡號武安淳熙年間追諡涪王。

家族[編輯]

長子吳拱,曾任右武郎、涇原路兵馬都監、右護軍後部軍官、樞密院副都承旨、利州西路駐札御前中軍都統制、階州、成州、西和州、鳳州副都總管兼成州知州、襄陽府知府、任鄂州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湖北、京西制置使、安遠軍承宣使、利州路安撫使、興元府知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等職。子吳扶吳撝吳擴吳摠

一說吳拱實為吳扆與婢女的私生子,吳扆害怕妻子劉氏,於是讓吳玠撫養吳拱為子。[2]

傳記[編輯]

《宋史》卷三六六《吳玠傳》

註釋[編輯]

  1. ^ 《宋史》卷三六六《吳玠傳》以為玠「晚節頗多嗜欲,使人漁色於成都。喜餌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續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二》:「玠晚節嗜色,多蓄子女,餌金石,以故得咯血疾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九亦有相同記載。
  2. ^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二·乙集》:吳襄烈拱,本吳涪王玠庶弟也。父扆為軍校,娶劉氏,生子玠、璘,既而其家婢生拱。劉氏悍而妬,扆憚之,命玠名為己子。然拱為人頗類玠,屢歷行陣,亦得軍士心。晚與璘子挺同為管軍節度使,而玠官止使相,拱止節制使;璘官至太傅,封新安郡王,挺亦至太尉。古人言「智將不如福將」,玠、璘近之矣。奉議郎李荀老,太宰邦彥猶子也,娶璘中女,能道其家事如此雲。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366》,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編輯]

  • 《宋史》卷三六六《吳玠傳》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