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獎牌得主列表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賽龍贏得2020年東京奧運羽毛球比賽男子單打項目金牌

羽毛球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最早是1972年奧運會表演項目,還曾是1988年奧運會表演項目。1992年奧運會開始新增男子和女子單打與雙打比賽項目[1]1996年奧運會又新增混合雙打項目[2]

大多數球員參賽資格按羽毛球世界聯會排名確定。以2008年奧運會為例,單打比賽有38位運動員參與,雙打有16對運動員參加[3]。羽毛球世界聯會排名前16位選手或組合自動獲得參賽資格,不過每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在每個項目的角逐中最多只能派出三名選手或三對組合。排名第17至64位的運動員和組合也可以參賽,但每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在這些選手中最多只能選擇兩人或兩個組合。排名低於64位的運動員只能作為所屬國排行最高的選手參賽。此外,男子和女子單打比賽各有兩個名額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三方委員會定奪。奧運會東道主如果根據以上規則能派出的選手不足兩人,則仍然可以選派兩名單打選手或一對組合選手[4]。奧運會中沿用的比賽規則和羽毛球世界聯會保持一致[5]

截至2016年奧運會高崚以兩金一銀一銅名列羽毛球獎牌榜首位,其後是兩金一銀的傅海峰。1992年的巴塞隆拿奧運會期間,來自馬來西亞賈蘭尼·西迪拉昔夫·西迪成為該國自1964年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首位和第二位奧運會獎牌得主[6]張海麗代表印度尼西亞參加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時為自己贏得首枚奧運會銀牌,八年後又代表荷蘭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贏得第二枚銀牌[7]。中國代表團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比賽中大獲全勝,贏得全部三面獎牌,是奧運會羽毛球比賽中絕無僅有的大滿貫[8]。中國也是奧運會羽毛球比賽中獲獎牌最多的國家,共有41枚獎牌,其中29枚來自女子單打、雙打或混合雙打比賽。印度尼西亞韓國各贏得19枚獎牌,是除中國外僅有的兩個獎牌數達到兩位數的國家。截至2016年奧運會,共有來自11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運動員贏得總計106枚獎牌,其中金牌和銀牌各34枚,銅牌38枚[9]。1992年奧運會沒有銅牌爭奪戰,在兩場準決賽中落敗的運動員直接獲得銅牌,所以銅牌數量要多出四枚[10]

男子單打[編輯]

比賽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2年巴塞隆拿
詳細
 魏仁芳印度尼西亞  阿迪印度尼西亞  托馬斯·施蒂爾-勞里森丹麥
 蔡祥林印度尼西亞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保羅·拉遜丹麥  董炯中國  拉錫·西迪馬來西亞
2000年悉尼
詳細
 吉新鵬中國  葉誠萬印度尼西亞  夏煊澤中國
2004年雅典
詳細
 陶菲克印度尼西亞  孫升模韓國  索尼·昆科羅印度尼西亞
2008年北京
詳細
 林丹中國  李宗偉馬來西亞  陳金中國
2012年倫敦
詳細
 林丹中國  李宗偉馬來西亞  諶龍中國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諶龍中國  李宗偉馬來西亞  安賽龍丹麥
2020年東京
詳細
 安賽龍丹麥  諶龍中國  安東尼·西尼蘇卡·金廷印度尼西亞

男子雙打[編輯]

比賽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2年巴塞隆拿
詳細
 金文秀朴柱奉韓國  郭宏源洪忠中印度尼西亞  李永波田秉毅中國
 拉昔夫·西迪賈蘭尼·西迪馬來西亞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雷克西·邁納基里奇·蘇巴吉亞印度尼西亞  謝順吉葉錦福馬來西亞  安東尼奧斯·阿里安托關有明印度尼西亞
2000年悉尼
詳細
 吳俊明陳甲亮印度尼西亞  李東秀柳鏞成韓國  河泰權金東文韓國
2004年雅典
詳細
 河泰權金東文韓國  李東秀柳鏞成韓國  徐永賢林培雷印度尼西亞
2008年北京
詳細
 馬爾基斯·基多漢德拉·施達雲印度尼西亞  蔡贇傅海峰中國  黃智萬李在珍韓國
2012年倫敦
詳細
 蔡贇傅海峰中國  瑪蒂亞斯·鮑伊卡斯騰·摩根森丹麥  鄭在成李龍大韓國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傅海峰張楠中國  吳蔚昇陳蔚強馬來西亞  馬庫斯·埃利斯克里斯·蘭格瑞奇英國
2020年東京
詳細
 李洋王齊麟中華台北  李俊慧劉雨辰中國  謝定峰蘇偉譯馬來西亞

女子單打[編輯]

比賽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2年巴塞隆拿
詳細
 王蓮香印度尼西亞  方銖賢韓國  黃華中國
 唐九紅中國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方銖賢韓國  張海麗印度尼西亞  王蓮香印度尼西亞
2000年悉尼
詳細
 龔智超中國  卡蜜拉·馬婷丹麥  葉釗穎中國
2004年雅典
詳細
 張寧中國  張海麗荷蘭  周蜜中國
2008年北京
詳細
 張寧中國  謝杏芳中國  瑪麗亞·克麗斯廷·尤利安蒂印度尼西亞
2012年倫敦
詳細
 李雪芮中國  王儀涵中國  塞娜·內維爾印度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卡露蓮娜·馬蓮西班牙  普薩拉·文卡塔·仙度印度  奧原希望日本
2020年東京
詳細
 陳雨菲中國  戴資穎中華台北  普薩拉·文卡塔·仙度印度

女子雙打[編輯]

比賽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2年巴塞隆拿
詳細
 鄭素英黃惠英韓國  關渭貞農群華中國  吉永雅沈恩婷韓國
 林燕芬姚芬中國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葛菲顧俊中國  吉永雅張惠玉韓國  秦藝源唐鶴恬中國
2000年悉尼
詳細
 葛菲顧俊中國  黃楠雁楊維中國  高崚秦藝源中國
2004年雅典
詳細
 楊維張潔雯中國  高崚黃穗中國  李敬元羅景民韓國
2008年北京
詳細
 杜婧于洋中國  李孝貞李敬元韓國  魏軼力張亞雯中國
2012年倫敦
詳細
 田卿趙芸蕾中國  藤井瑞希垣岩令佳日本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尼娜·維斯洛娃俄羅斯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日本  克里斯汀娜·彼德森卡米拉·呂特·尤爾丹麥  鄭景銀申昇瓚韓國
2020年東京
詳細
 格雷西婭·波利阿普里亞尼·拉哈育印度尼西亞  陳清晨賈一凡中國  金昭映孔熙容韓國

混合雙打[編輯]

比賽 金牌 銀牌 銅牌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吉永雅金東文韓國  朴柱奉羅景民韓國  劉堅軍孫曼中國
2000年悉尼
詳細
 高崚張軍中國  特里·庫沙揚托許一敏印度尼西亞  賽門·阿切爾喬安·古德英國
2004年雅典
詳細
 高崚張軍中國  蓋爾·埃姆斯內森·羅布森英國  延斯·埃里克森梅特·施約達格丹麥
2008年北京
詳細
 李孝貞李龍大韓國  利利亞納·納西爾諾瓦·維迪安托印度尼西亞  何漢斌于洋中國
2012年倫敦
詳細
 張楠趙芸蕾中國  徐晨馬晉中國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克里斯汀娜·彼德森丹麥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通托維·艾哈邁德利利亞納·納西爾印度尼西亞  陳炳橓吳柳瑩馬來西亞  張楠趙芸蕾中國
2020年東京
詳細
 王懿律黃東萍中國  鄭思維黃雅瓊中國  渡邊勇大東野有紗日本

統計[編輯]

多次獲得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編輯]

運動員 國別 奧運會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高崚  中國(CHN) 2000-2004 2 1 1 4
傅海峰  中國(CHN) 2008-2016 2 1 0 3
金東文  韓國(KOR) 1996-2004 2 0 1 3
張楠  中國(CHN) 2012-2016 2 0 1 3
趙芸蕾  中國(CHN) 2012-2016 2 0 1 3
林丹  中國(CHN) 2008-2012 2 0 0 2
張寧  中國(CHN) 2004-2008 2 0 0 2
張軍  中國(CHN) 2000-2004 2 0 0 2
葛菲  中國(CHN) 1996-2000 2 0 0 2
顧俊  中國(CHN) 1996-2000 2 0 0 2
吉永雅  韓國(KOR) 1992-1996 1 1 1 3
諶龍  中國(CHN) 2012-2020 1 1 1 3
利利亞納·納西爾  印度尼西亞(INA) 2008-2016 1 1 0 2
蔡贇  中國(CHN) 2008-2012 1 1 0 2
李孝貞  韓國(KOR) 2008 1 1 0 2
楊維  中國(CHN) 2000-2004 1 1 0 2
方銖賢  韓國(KOR) 1992-1996 1 1 0 2
朴柱奉  韓國(KOR) 1992-1996 1 1 0 2
李龍大  韓國(KOR) 2008-2012 1 0 1 2
于洋  中國(CHN) 2008 1 0 1 2
河泰權  韓國(KOR) 2000-2004 1 0 1 2
王蓮香  印度尼西亞(INA) 1992-1996 1 0 1 2
安賽龍  丹麥(DEN) 2016-2020 1 0 1 2
李宗偉  馬來西亞(MAS) 2008-2016 0 3 0 3
李東秀  韓國(KOR) 2000-2004 0 2 0 2
張海麗  印度尼西亞(INA)
 荷蘭(NED)
1996-2004 0 2 0 2
柳鏞成  韓國(KOR) 2000-2004 0 2 0 2
李敬元  韓國(KOR) 2004-2008 0 1 1 2
羅景民  韓國(KOR) 1996-2004 0 1 1 2
普薩拉·文卡塔·仙度  印度(IND) 2016-2020 0 1 1 2
秦藝源  中國(CHN) 1996-2000 0 0 2 2


各國家及地區歷屆奧運會所獲獎牌數[編輯]

國家及地區 76–88 92 96 00 04 08 12 16 20 總數
 中國(CHN) 5 4 8 5 8 8 3 6 47
 印度尼西亞(INA) 5 4 3 3 3 1 2 21
 韓國(KOR) 4 4 2 4 3 1 1 1 20
 馬來西亞(MAS) 1 2 1 1 3 1 9
 丹麥(DEN) 1 1 1 1 2 2 1 9
 日本(JPN) 1 2 1 4
 英國(GBR) 1 1 1 3
 印度(IND) 1 1 1 3
 中華台北(TPE) 2 2
 荷蘭(NED) 1 1
 俄羅斯(RUS) 1 1
 西班牙(ESP) 1 1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全局
特定
  1. ^ Badminton in the Olympics. The Washington Post. [2014-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2). 
  2. ^ History. 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 [200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3. ^ Badminton. Beij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5). 
  4. ^ Badminton: Olympic Qualification. NBC Olympics. [200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3). 
  5. ^ Competition Rules. Beijing Orga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9). 
  6. ^ History. Olympic Council of Malaysia.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7). 
  7. ^ Kubatko, Justin. Mia Audina Biography and Statistics. Olympics at Sports-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8. ^ Kubatko, Justin. Badminton: Women's Doubles. Olympics at Sports-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201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9. ^ Kubatko, Justin. Badminton. Olympics at Sports-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200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10. ^ Kubatko, Justin. Badminton at the 1992 Barcelona Summer Games. Olympics at Sports-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201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