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拉格
Praha捷克語
首都
從頂部順時針方向: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小城和查理大橋全景、潘克拉克區、小城區街景、老城廣場全景、查理大橋的門樓、布拉格國家劇院
從頂部順時針方向:布拉格城堡布拉格小城查理大橋全景、潘克拉克區、小城區街景、老城廣場全景、查理大橋的門樓、布拉格國家劇院
布拉格旗幟
旗幟
布拉格徽章
徽章
綽號:千塔之城金色城市萬城之母歐洲之心
布拉格在捷克的位置
布拉格
布拉格
布拉格在捷克的位置
坐標:50°05′N 14°25′E / 50.083°N 14.417°E / 50.083; 14.417座標50°05′N 14°25′E / 50.083°N 14.417°E / 50.083; 14.417
國家 捷克
建立9世紀
政府
 • 市長博胡斯拉夫·斯沃博達捷克語Bohuslav Svoboda公民民主黨
面積
 • 首都496 平方公里(192 平方英里)
 • 市區6,977 平方公里(2,694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399 公尺(1,309 英尺)
最低海拔177 公尺(581 英尺)
人口
 • 首都1,243,201 [1]
 • 密度2,392人/平方公里(6,200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郵政號碼02101-02117
網站www.praha-mesto.cz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捷克語Praha[ˈpraɦa] 聆聽;德語:Prag[pʁaːk] ),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歐盟第十四大城市,[2]和歷史上波西米亞的首都,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該市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與周邊國家的聯繫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德國柏林奧地利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布拉格的面積為496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月,人口約為127.5萬。

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波希米亞王國的首都,而達到鼎盛時期,並興建了中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15世紀和17世紀,在布拉格先後由於宗教原因發生2次擲出窗外事件,分別引發了胡斯戰爭和影響深遠的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工業革命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拉格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在奧匈帝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布拉格也曾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顯著特色,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布拉格已經基本上成為單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奪權、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從羅馬式、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德式建築更佔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單,2017年數據,每年有870萬旅客慕名而來,是歐洲第六受歡迎來旅遊的城市[3][4][5]。2013年,布拉格入選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布拉格也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眾多傑出人物,如作曲家沃爾夫岡·莫扎特、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東尼·德沃夏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維爾米蘭·昆德拉等人在該城進行創作活動,今天該市仍保持了濃郁的文化氣氛,擁有眾多的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機構,以及層出不窮的年度文化活動。

歷史[編輯]

早期歷史[編輯]

培密索爾和莉布絲,雕於1881年

自從舊石器時代起,布拉格所在的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定居。大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在這一地區,他們將這個地區稱為波希米亞。後來,日耳曼人趕走凱爾特人,移居到這一地區。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多數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機從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亞地區,他們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根據傳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Přemyslid)。傳說公主在她位於中波希米亞的莉布新(Libusin)城堡中說了許多預言(得到7世紀以前考古學發現的證實)。其中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一天,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見它在在森林中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裏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prah),在那裏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Praha)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讚美它。」[6] 無論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布拉格確實是以9世紀在伏爾塔瓦河右岸居高臨下建造的高堡(Vyšehrad)為核心,而逐漸形成的。後來在河對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成為波希米亞的首都,並成為歐洲南北商路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吸引了許多猶太人。973年,該市成為一個教區中心。

13世紀,在布拉格城堡周圍的3個居民點獲得了市鎮的特權。1257年,在布拉格城堡以南小城(Malá Strana)被新建,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擁有自治權。緊鄰城堡西面和北面的布拉格城堡區(Hradčany)在1320年獲得自治權。伏爾塔瓦河對面的布拉格老城則早在1230年就已獲得自治權。

查理四世/卡雷爾一世時期[編輯]

聖維特主教座堂始建於 1344年
布拉格天文鐘於1410年首次安裝,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三古老的天文鐘,也是目前仍在工作的最古老天文鐘

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盧森堡的約翰的長子,於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當他父親去世時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他的爭取,布拉格教區在1344年升格為總教區。1355年,查理在羅馬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他將布拉格建成帝國境內最為輝煌的城市,而位於該市最為顯赫的建築就是聖維特主教座堂,在中歐首先採用了宏偉的哥德式,室內裝飾採用了獨立的藝術風格,稱為波希米亞學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今天稱為查理大學,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學,也曾是德國第一所大學。同年,他還在老城的旁邊建立了布拉格新城,並在新城和小城之間架起了查理大橋。他還新建了許多教堂。當時,布拉格是歐洲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一個造幣廠,德國和意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聚集於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學的神學教授胡斯在伯利恆小教堂用捷克語佈道,讓平信徒與神職人員同領聖體聖血,而被教庭裁定為異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處以火刑。4年以後,布拉格發生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哈布斯堡時期[編輯]

擲出窗外事件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亞開始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魯道夫二世在位時(1576-1612年),再次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設在布拉格。他除了熱衷於占星術和魔法,同時也熱愛藝術,使得布拉格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開普勒等一批天文學家、畫家。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決意不再容忍新教徒。1618年,布拉格再次發生拋窗事件,引發了殘酷的三十年戰爭。1621年在城外不遠處進行的白山戰役中,捷克軍隊戰敗,27名新教徒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1648年,瑞典軍隊攻佔並洗劫了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宮廷遷往維也納,此後布拉格進入一段蕭條時期,城市人口也從戰前的6萬下降到2萬。

168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布拉格,隨後該市得以重建。在18世紀,該市經濟持續上升,到1771年擁有8萬居民,其中有許多是貴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內興建了許多宮殿、教堂和花園,它們普遍採用裝飾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1784年,原來的四個自治鎮——城堡區(位於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位於城堡南邊)、老城(位於城堡東邊,與城堡區隔河相對)和新城(位於東南方),正式合併為一個城市。


1806年,根據拿破崙的命令,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了,皇帝弗蘭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世。

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樣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鎮壓。第二年,捷克民族主義運動(反對另一個民族主義政黨,the German one)開始興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議會中贏得多數。

19世紀,布拉格城市繼續擴張。1850年,約瑟夫城(猶太區)併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šehrad)區。工業革命對布拉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附近地區有煤礦和鋼鐵工廠,對開設工廠很有利。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境內最富裕的地區。第一個郊區Karlín形成於1817年,20年後人口就達到10萬。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

20世紀以來[編輯]

19世紀的布拉格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戰敗,布拉格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則成為總統府。這一時期,布拉格仍以工業發達聞名歐洲。1922年初,周邊37座自治城鎮劃歸布拉格,居民驟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達到85萬。到1938年,布拉格人口增加到100萬。

1939年3月10日,希特拉命令德國軍隊佔領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發動了反對納粹佔領的布拉格起義。同一天,美軍攻佔了距離布拉格只有一小時路程的比爾森(而蘇聯軍隊尚在摩拉維亞邊境),帕頓將軍意圖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威爾將軍阻止。根據此前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秘密協議,波希米亞將由紅軍解放。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的第二天),蘇聯坦克開進了布拉格。戰後,布拉格再次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許多捷克人真誠地感謝蘇聯士兵。戰爭結束數月後,蘇聯軍隊離開捷克斯洛伐克,但蘇聯保持了對捷克強烈的政治影響。1948年2月,共產黨發動非流血政變獲取了布拉格政權。

這時,布拉格長期思想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無法適應戰後的高壓控制,1967年,該市舉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協會大會上,米蘭·昆德拉等許多作家開始批評共產黨。1968年1月5日,捷克新領袖亞歷山大·杜布切克開始政治民主化運動,即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20日,蘇聯及華約成員國武裝入侵捷克,撲滅了這場運動。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布拉格街頭擠滿了人群,開始了天鵝絨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擺脫了共產黨和和蘇聯的影響。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後,布拉格成為捷克共和國的首都。此後布拉格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2000年爆發了15000人參與的反對全球化的抗議活動。2002年8月,布拉格遭受嚴重的洪災,城中多處毀壞,比如布拉格地鐵系統遭受重大破壞,[7]幸好主要的景觀(如查理大橋)無恙和大多數藝術作品也倖存。[8]

歷史大事年表[編輯]

1945年5月,紅軍解放布拉格

地理[編輯]

佩特任瞭望塔上拍攝的布拉格全景,布拉格城堡位於照片左側
氣候資料

布拉格位於歐洲的中心部位,捷克的西部,伏爾塔瓦河河畔,經緯度為50°05"N和14°27"E,[9]其緯度與法蘭克福[10]巴黎[11]溫哥華[12]大致相當。伏爾塔瓦河在北面40公里處的梅爾尼克注入易北河。布拉格向北110公里、向西170公里,均可抵達德國邊境;向南170公里,就可抵達奧地利邊境;向東北170公里,可抵達波蘭邊境;向東320公里,則可到達斯洛伐克邊境。布拉格與柏林維也納慕尼黑弗羅茨瓦夫布拉迪斯拉發等外國大城市的距離都在200-300公里;距離布拉格最近的外國大城市則是德累斯頓,距離布拉格只有130多公里。

布拉格的氣候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潮濕。7月平均氣溫為18.5攝氏度,1月為-1.1攝氏度。記錄的最低氣溫是−27.5攝氏度,最高氣溫為37.8攝氏度。[13][14]

布拉格 (1961–199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7.3
(63.1)
18.5
(65.3)
22.5
(72.5)
30.7
(87.3)
32.8
(91.0)
37.2
(99.0)
37.8
(100.0)
36.8
(98.2)
33.1
(91.6)
27.0
(80.6)
19.5
(67.1)
17.4
(63.3)
37.8
(100.0)
平均高溫 °C(°F) 0.4
(32.7)
2.7
(36.9)
7.7
(45.9)
13.3
(55.9)
18.3
(64.9)
21.4
(70.5)
23.3
(73.9)
23.0
(73.4)
19.0
(66.2)
13.1
(55.6)
6.0
(42.8)
2.0
(35.6)
12.5
(54.5)
日均氣溫 °C(°F) −2
(28)
−0.6
(30.9)
3.1
(37.6)
7.6
(45.7)
12.5
(54.5)
15.6
(60.1)
17.1
(62.8)
16.6
(61.9)
13.2
(55.8)
8.3
(46.9)
3.0
(37.4)
−0.2
(31.6)
7.9
(46.2)
平均低溫 °C(°F) −5.4
(22.3)
−4
(25)
−1
(30)
2.6
(36.7)
7.1
(44.8)
10.5
(50.9)
11.9
(53.4)
11.7
(53.1)
8.7
(47.7)
4.3
(39.7)
0.2
(32.4)
−3.3
(26.1)
3.6
(38.5)
歷史最低溫 °C(°F) −27.5
(−17.5)
−27.1
(−16.8)
−27.6
(−17.7)
−8
(18)
−1.6
(29.1)
3.6
(38.5)
7.9
(46.2)
6.4
(43.5)
0.7
(33.3)
−7.5
(18.5)
−16.9
(1.6)
−24.8
(−12.6)
−27.6
(−17.7)
平均降水量 mm(吋) 23.5
(0.93)
22.6
(0.89)
28.1
(1.11)
38.2
(1.50)
77.2
(3.04)
72.7
(2.86)
66.2
(2.61)
69.6
(2.74)
40.0
(1.57)
30.5
(1.20)
31.9
(1.26)
25.3
(1.00)
525.8
(20.70)
平均降雪量 cm(吋) 17.9
(7.0)
15.9
(6.3)
10.3
(4.1)
2.9
(1.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8.4
(3.3)
15.9
(6.3)
71.4
(28.1)
平均降水天數 6.8 5.6 6.2 7.3 9.8 10.3 9.1 8.8 7.0 5.5 7.0 6.8 90.2
平均相對濕度(%) 85 82 76 70 70 71 70 72 77 81 85 85 77
月均日照時數 50.0 72.4 124.7 167.6 214.0 218.3 226.2 212.3 161.0 120.8 53.9 46.7 1,667.9
數據來源1:世界氣象組織[15]
數據來源2:NOAA[16]

人口[編輯]

在布拉格的大部分歷史時期中,一直處於多種族雜居狀態,主要是德國人、捷克人和猶太人(說意第緒語或德語)。納粹德國佔領布拉格後,該市大部分猶太人遭受屠殺,活到戰後的少數猶太人也紛紛移居以色列(1948年建國)。戰前布拉格有5萬猶太人,到1990年代初,僅剩約800人。在19世紀,布拉格的德意志人與捷克人人數幾乎相等,工商業和文化事業基本掌握在德意志人手裏[17]。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捷克獨立建國,布拉格德意志人的比例有所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住在布拉格的德意志人基本全部被驅逐出境[18],在這過程中曾發生過對德意志人的集體屠殺,但今天已經無法確知受害者的數目。此後,布拉格基本上是捷克單一民族的城市。根據2011的人口普查,人口中14%是外來移民。[19]

2006年,布拉格登記註冊的人口為118.3萬,約佔捷克全國人口(1060萬)的11%。人口密度為2392人/平方千米。[20][21][22]

布拉格人口
1230 1370 1600 1804 1837 1850 1880 1900 1925 1950 1980 1991 2004
4,000 40,000 60,000 76,000 105,500 118,000 162,000 201,600 718,300 931,500 1,182,800 1,214,174 1,170,571
  • 1230年數據只包括老城。
  • 1370年和1600年數據包括城堡區、小城、老城和新城。

文化[編輯]

文化設施[編輯]

布拉格是歐洲傳統的文化中心之一,文化藝術氣氛濃郁,擁有有數以百計的音樂廳、畫廊、電影院和音樂俱樂部。著名的文化設施有布拉格國家歌劇院(Státní opera Praha)、布拉格國家劇院(Národní Divadlo, Prague)、魯道夫音樂廳(設有捷克愛樂樂團)、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美術館等。

年度文化活動[編輯]

一年中,布拉格每個月都要主辦一些國際性的文化活動[23],其中尤以各種音樂活動最為顯著。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是一個有國際影響的音樂盛事,開始於1946年,在每年的5月12日(斯美塔那逝世紀念日)開幕,每次開幕演出的序曲都是斯美塔那的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此外,布拉格每年舉辦的音樂活動還有布拉格之冬古典音樂、歌劇和芭蕾舞表演(每年1月)、國際捷克莫拉維亞銅管音樂節(每年6月)、老音樂之夏(每年7月)、布拉格和恩(每年8月)、國際四重奏音樂節(每年8月)、國際風琴音樂節(每年8-9月)、國際小銅管樂節(每年9月)、布拉格之秋國際音樂節(每年9-10月)、聖瓦茨拉夫節民間頌禮音樂節(每年9月)、國際爵士樂節(每年10月)、國際學生管弦樂節(10月、11月)、傳統的布拉格城堡古典音樂節(10月-12月)、國際耶誕音樂節(每年11-12月)等。每年在布拉格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也有3項之多,包括當代歐洲電影節(每年1-2月) 、國際影視視頻節目節(又譯為菲比奧國際影展,每年3月)、同一個世界國際電影節(每年4月)。自從1999年起,布拉格每年5月還舉辦國際流浪文化節[24],呈現出濃郁的吉普賽風情[25]。此外,在布拉格舉行的年度文化活動還有布拉格世界國際圖書展、國際木偶節、布拉格作家節(國際作家筆會)、莎士比亞之夏、維爾蒂傳統歌劇節等。

時間 事件
1月 布拉格之冬古典音樂、歌劇和芭蕾舞表演
1月、2月 當代歐洲電影節
3月 國際影視視頻節目節(菲比奧國際影展)
4月 同一個世界國際電影節
5月 布拉格世界國際圖書展
5月 國際流浪文化節
5月、6月 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6月 國際木偶節
6月 跳舞的布拉格國際當代舞蹈節
6月 國際捷克莫拉維亞銅管音樂節
6月、9月 莎士比亞之夏
7月 老音樂之夏
8月 布拉格和恩(音樂節)
8月 國際四重奏音樂節
8月、9月 國際風琴音樂節
8月、9月 維爾蒂傳統歌劇節
9月 聖·瓦茨拉夫節民間頌禮音樂節
9月 國際小銅管樂節
9月-10月 布拉格之秋國際音樂節
10月 國際爵士樂節
10月、11月 國際學生管弦樂節
10月、11月 布拉格德語表演節
10月-12月 傳統的布拉格城堡古典音樂節
11月-12月 國際耶誕音樂節

音樂[編輯]

在布拉格可以聽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包括來自美國的爵士樂的潮流,布拉格有不少高水準的爵士樂俱樂部,甚至在查理大橋也有爵士樂隊露天演出。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首次訪問捷克時,也曾與捷克總統哈韋爾合作演奏爵士樂。不過更能代表布拉格品位的還是傳統的古典音樂,歷史上,布拉格是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音樂家重要的活動場所,《唐璜》等多部著名歌劇在此首演。

布拉格大街小巷都能聽到美妙的音樂之聲。很多著名的歷史古蹟更是經常舉辦各種高水準的音樂會。無論是在 Municipal House 舉行的布拉格皇家樂團音樂會, 還是布拉格鄉間別墅的德沃夏克音樂會或是在捷克國家木偶劇院給小朋友舉辦的木偶音樂會都是遊客不得不體驗的精彩。

教育[編輯]

布拉格擁有10所大學和學院。其中查理大學成立於1348年,是中歐東歐最古老的大學。其他9所大學與學院分佈在城中,包括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CVUT,成立於1707年),美術學院(AVU,成立於1800年),藝術、建築與設計學院(VŠUP,成立於1885年),布拉格化工學院(VŠCHT,成立於1920年),戲劇學院(AMU,成立於1945年),捷克農業大學(ČZU,成立於1906年/1952年),布拉格經濟大學(VŠE,成立於1953年),布拉格紐約大學(UNYP,成立於1997年)、信息論與自動控制學院(UTIA,成立於1959年)。

體育[編輯]

佩特任瞭望塔
日熱科夫電視塔

冰球足球是布拉格主要的運動項目,擁有布拉格斯巴達足球俱樂部布拉格斯拉維亞等屬於歐洲足球聯合會的著名球隊。布拉格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室外體育場——斯特拉沃夫體育場,它建成於1934年,能容納22萬名觀眾。該市每年5月還舉辦布拉格國際馬拉松比賽。

會議中心[編輯]

布拉格也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自2000年以來,在該市舉行的重要會議有:200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首腦會議(引發當地群眾的反全球化抗議活動)、2002年北約首腦會議(宣佈北約第2輪東擴7個國家的名單)、2003年國際奧委會第115次全會(選定2010年第21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並開展奧林匹克休戰協議簽名活動)等。


景觀[編輯]

布拉格歷史中心
世界遺產
布拉格歷史中心
位置 捷克歐洲和北美地區
標準 (ii),(iv),(vi)
登錄年份1992(第16屆會議
網站UNESCO的記錄(英文)

自從鐵幕倒下以後,布拉格再度成為歐洲(和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是歐洲居第6位的旅遊城市,外國遊客人數僅次於倫敦巴黎羅馬馬德里柏林。多年以來,來到布拉格的外國遊客以德國人最多,但到2004年,英國遊客數目已經達到60萬人,超過了德國遊客;意大利位居第三,有30萬名遊客來到布拉格。[26] 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的破壞比歐洲其他大城市輕得多,因而大部分歷史建築得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在這裏,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簡樸和最繁複的建築風格,從羅馬式、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而其中數量最多、也最著名的仍是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築,使得布拉格市區各種尖塔和圓頂高低錯落,連成一片片的塔林,因而布拉格擁有「千塔之城」的稱號。這些建築的屋頂多為朱紅色,牆面多為象牙黃色,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有「金色的布拉格」的美譽。


城堡區[編輯]

在布拉格的眾多景觀中,最重要的應該要算布拉格城堡聖維特主教座堂。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西岸的小山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布拉格城堡長570米,平均寬約130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27]。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王宮,也是1618年5月23日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的發生地點;後來的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國的歷屆總統也都在此辦公。城堡內保存着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還收藏有16到18世紀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國繪畫作品4,000餘幅。聖維特主教座堂興建於14世紀查理四世時代,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成,它不僅是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加冕教堂。查理四世將它建成全城最為顯赫的一座建築,這也是中歐地區的第一座哥德式大教堂,以其金色大門、飛扶壁和獨特的波希米亞風格室內裝飾而著稱,兩座尖塔高達97米。城堡區其他的名勝還有聖佐治修女院和黃金巷。修女院內收藏了不少14-16世紀哥特、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品;黃金巷兩側均為小巧房舍,昔日曾是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們聚居之處,現在則改為出售手工藝品的店鋪。卡夫卡故居位於該巷22號。    

小城區[編輯]

查理大橋伏爾塔瓦河流經布拉格市區河段10幾座橋樑中最著名的一座,長520米,寬10米,興建於1357年,橋上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這座橋上匯集了各種露天藝術表演,是體驗布拉格波希米亞風情的重要場所,當然也是布拉格遊客最為密集之處。小城區是當年的德國人區,尤以巴洛克式教堂為特色,包括聖尼古拉教堂勝利之後聖母堂和聖多馬教堂等。約翰·列儂牆也位於小城區。

舊城區[編輯]

舊城區有布拉格著名的舊城廣場,又常稱為布拉格廣場或是胡斯廣場。廣場豎立着宗教改革先驅,被羅馬教廷燒死的胡斯紀念碑,周圍則聚集着各種風格的建築:哥德式泰恩教堂(俗稱魔鬼教堂,黑色牆面)、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以及老市政廳。在舊市政廳的外牆上,有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鐘

新城區[編輯]

新城區有布拉格最大、最繁華的瓦茨拉夫廣場,長750米,寬60米,廣場中心有瓦茨拉夫雕像,周圍是華麗的古典式大樓,其中包括新文藝復興式國家博物館和歐洲大飯店。在伏爾塔瓦河畔,還有一幢造型奇特的跳舞的房子,又名「弗萊德琴吉的房子」,是1992年加拿大建築師法蘭克·蓋瑞的作品,作為銀行使用。

猶太區[編輯]

猶太區也是布拉格的特色所在,擁有老猶太公墓老新猶太會堂。另有新猶太公墓(包括弗蘭茲·卡夫卡的墓地)。

高堡[編輯]

高堡是布拉格城市的發祥地,有着高貴的公主與英俊的農夫相愛的美麗傳說;它高踞在山崖上,居高臨下,成為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觀景台。

經濟[編輯]

布拉格是捷克的經濟中心,佔全國GDP的25%。[28]傳統上,布拉格的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產品有運輸機械(汽車、機車和車輛)、機床、電機等。工業區位於城市的西南郊和東南郊。1990年代以來,布拉格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重工業比重明顯下降。2004年,布拉格的人均GDP為33,784(購買力平價),超過捷克共和國全國的兩倍,為歐盟平均水平的157.1%[29]。布拉格在歐盟最富裕的地區中排名第12位。不過其價格水平仍然顯著低於同類城市。該市也成為許多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在2011年的調查中,布拉格被評為中歐和東歐經商的最佳城市。[30]在2005年,布拉格被《經濟學人》中歐和東歐城市宜居排行榜中排行第3。[31]

自從1990年代末,布拉格成為包括荷里活在內許多外國電影公司的熱門外景地。與許多歐洲城市不同,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受嚴重破壞,該市經常被用來表現其他戰前歐洲城市,例如阿姆斯特丹倫敦[32][33] 建築、低成本、避稅和現有的電影基礎設施,這些結合起來,對國際電影製片公司產生了相當的吸引力。

交通[編輯]

穿過市中心的91路「懷舊電車」

大眾運輸[編輯]

布拉格的大眾運輸設施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包括地鐵電車、公共汽車、通勤鐵路、一條上Petřín山的索道,以及布拉格動物園的架空纜車。該市的地鐵於1974年開始投入使用,現有A、B、C三條線路,總長57.4公里,共計有54個車站。[34]電車開通於1920年代,目前共有26條路線,包括2條懷舊電車路線。[35][36]所有這些服務使用一個共同的售票系統-布拉格整合大眾運輸(Pražská Integrovaná Doprava)[37],並都由首都布拉格交通公司(Dopravní podnik hl. m. Prahy)統一運營(通勤鐵路Esko除外)。

布拉格的橋樑

鐵路[編輯]

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布拉格是捷克鐵路網的樞紐,從這裏可以到達捷克共和國的每個地方,以及直達鄰國的許多地方。布拉格有2個國際火車站和許多較小的郊區車站,其中1871年建成的中央火車站為最主要和最大的車站。[38]

航空[編輯]

布拉格郊區魯濟涅的瓦茨拉夫·哈維爾國際機場是捷克的國家航空公司捷克航空公司的總部,[39]是一個年客運量達500萬人次的大型國際機場。每天這裏有一些往返英國和其他國家廉價航班。哈維爾國際機場被認為是歐洲最現代化的機場之一。

名人[編輯]

約翰尼斯·開普勒

作為波希米亞的經濟文化中心,布拉格吸引了許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有:

友好城市[編輯]

2019年10月7日解除與中國大陸北京的姐妹市關係[44]。2020年1月13日與臺灣臺北締結姊妹市後,中國大陸上海隨即宣佈解除與其友好城市關係[45][46]

延伸閱讀[編輯]

德語文獻[編輯]

  • Detlev Arens: Prag. Kultur und Geschichte der „Goldenen Stadt“. DuMont-Kunst-Reiseführer. 3., aktualisierte Auflage. DuMont, Ostfildern 2005, ISBN 3-7701-4303-5
  • Michael Bussmann, Gabriele Tröger: Prag. 3., aktualisier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 M. Müller, Erlangen 2005, ISBN 3-89953-205-8
  • Sabine Herre: Prag. Polyglott-Reisebuch. München 2004, ISBN 3-493-60381-9
  • Jindřich Lion: Jüdisches Prag – Jewish Prague. Mandelbaum-Verlag, Wien 2005, ISBN 3-85476-139-2
  • Jozef Petro, Karin Werner: Prag und Umgebung. 6., komplett aktualisierte Auflage. Reise-Know-how-Verlag Rump, Bielefeld 2005, ISBN 3-8317-1310-3
  • Emanuel Poche: Prag. Ein Bildhandbuch. Kunstdenkmäler in der Tschechoslowakei. Ed. Leipzig, Leipzig 1978
  • Madeleine Reincke u. a.: Prag. Baedeker-Allianz-Reiseführer. 12. Auflage, völlig überarbeitet und neu gestaltet. Baedeker, Ostfildern 2005, ISBN 3-8297-1044-5
  • Harald Salfellner: Prag. Ein Reiseführer. Vitalis, Prag 2005, ISBN 3-89919-022-X
  • Harald Salfellner: Prager Cafes, Vitalis, Prag 2005, ISBN 3-89919-088-2
  • Vladimir Soukup u. a.: Prag. Vis-à-vis. Aktualisierte Neuauflage. Dorling Kindersley, München/Starnberg 2005, ISBN 3-928044-39-7

註釋[編輯]

  1. ^ 臺北市政府以「臺灣臺北市」(Tchaj-pej, Tchaj-wan)之名與布拉格締結為姊妹市[42][43]

參考資料[編輯]

  1. ^ Czech Republic: Major Cities. CITYPOPULATION.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8). 
  2. ^ Czech Republic Facts. World InfoZone.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8). 
  3. ^ Prague in statistics. praguewelcome.cz. [201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7). 
  4. ^ Tomio Okamura: Praha je 6. nejnavštěvovanější město Evropy – Televize plná Prahy. Metropol.cz. [2012-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5. ^ King, Tayfun (6 February 2009)"How Tourism Has Changed Prague Since the Fall Of Communis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ayfun King, Fast Track, BBC World News.
  6. ^ Libusin村介绍. 2006-10-25 [2007-03-29] (英語、德語及捷克語). [永久失效連結]
  7. ^ Krushelnycky, Askold. Officials Try to Shift Blame as Prague's Metro Flood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2-08-24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0-26). 
  8. ^ Art Saved from European Floods. BBC News. 2002-08-15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4). 
  9. ^ Basic Prague and Czech Republic Info. prague.cz.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8). 
  10. ^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World Cities: Frankfurt.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4). 
  11. ^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World Cities.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4). 
  12. ^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Vancouver, Canada.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13. ^ Český hydrometeorologický ústav机构的气象资料. [2007-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4) (捷克語). 
  14. ^ 气象资料. [2007-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5) (英語). 
  15.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Pragu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1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16. ^ Praha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2-28]. 
  17. ^ 恩格斯:《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
  18. ^ 德國福音教會(EKD). 德国福音教会历史资料. [200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7) (德語). 
  19. ^ Census shows population rise in Prague. Prague Daily Monitor. [2014-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20. ^ Historický lexikon obcí České republiky 1869–2005
  21. ^ Pohyb obyvatelstva v Českých zemích. Czso.cz.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2) (捷克語). 
  22. ^ Počet obyvatel v obcích České republiky k 1.1.2013. [2013-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捷克語). 
  23. ^ 布拉格年度文化活动. 捷克歐中文化交流協會. 2006 [200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24. ^ 布拉格国际流浪文化节官方网站. [2007-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5) (捷克語及英語). 
  25. ^ 布拉格国际流浪文化节. [2007-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3) (英語). 
  26. ^ 布拉格:欧洲第6位的旅游城市,吸引更多英国游客前往. Radio Praha. 2005-04-12 [200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5) (捷克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及俄語). 
  27. ^ 健力士世界紀錄
  28. ^ Prague Strategic Plan, 2008 Update (PDF). Official site. City Development Authority Prague. 2010 [2010-04-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8-08). 
  29. ^ 欧盟国家人均GDP资料 (PDF). 2006 [2007-03-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3-12) (英語). 
  30. ^ Business – Prague Is Best CEE City for Business – Survey. The Prague Post. 2010-10-13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5). 
  31. ^ EIU Media Directory. Eiuresources.com.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0). 
  32. ^ 影视制片人在布拉格找到了家. 2001-05-23 [200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4-21) (英語). 
  33. ^ 英国电影业不堪税收重负,前往海外发展. 2005-10-01 [200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英語). 
  34. ^ Company Profile - Dopravní podnik hlavnívo města Prahy. Dopravní podnik hlavnívo města Prahy. [2013-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4). 
  35. ^ TRAMS. Pražská Integrovaná Doprava 布拉格整合大眾運輸.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36. ^ Trams Timetable. Dopravní podnik hlavního města Prahy 布拉格交通公司.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37. ^ O SYSTÉMU 有關本系統. Pražská Integrovaná Doprava 布拉格整合大眾運輸.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38. ^ Czech Transport. [2011-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9). 
  39. ^ "Imprint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2-26.." Czech Airlines. Retrieved 4 February 2010.
  40. ^ Partnerská města HMP [Prague – Twin Cities HMP]. Portál „Zahraniční vztahy“ [Portal "Foreign Affairs"]. 2013-07-18 [201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5) (捷克語). 
  41. ^ 林育立; 林治平(譯). 林憬屏 , 編. 布拉格棄北京 市長賀瑞普:感受不到中國的尊重. 中央通訊社. 2020-01-13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42. ^ 周煊惠. 以「台灣台北」與布拉格締結姊妹市 原來不是第一次. 新頭殼newtalk. 2019-11-11 [2020-01-15]. 
  43. ^ 郭安家. 沒有中華民國! 北市以「台灣台北市」與布拉格締姊妹市. 自由時報. 2019-11-24 [2020-01-15]. 
  44. ^ 林育立. 馮昭 , 編. 不滿姊妹市協定提一中 布拉格要跟北京說掰了. 中央通訊社. 2019-10-07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45. ^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上海市解除与捷克布拉格市友城关系的声明.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01-14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46. ^ 繆宗翰. 陳家倫; 沈朋達 , 編. 上海抗議布拉格挑戰一中原則 宣布解除友城關係. 中央通訊社. 2020-01-14 [2020-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布拉格

維基導遊有關布拉格的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