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耒[註 1](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1],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今江蘇淮安市),北宋詩人。

生平[編輯]

先世譙郡人。[2]至和元年(1054)出生。[3]母李氏。妻文安君。[4]十三歲能文,十七歲所做〈函關賦〉,被傳誦一時。早年遊學陳州,受到當時學官蘇轍厚愛,從學於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5]。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中進士,熙寧七年任臨淮主簿,[6]元豐元年(1078年),爲壽安尉。元豐二年(1079年),在山陽見曾鞏。元豐七年(1084年),遷咸平丞[7],元祐初年(1086年)授秘書省正字[8],元祐六年由蘇軾力薦為著作郎,改秘書丞[9]、再任著作郎[10],官至起居舍人[11]

紹聖元年(1094),以疾出知潤州(今江蘇丹陽)[12],八月,徙知宣州(今屬安徽)。紹聖三年(1096年),管勾明道宮。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謫監黃州酒稅。[13]元符二年(1099年),改監復州(今湖北竟陵)酒稅。[14]元符三年(1100年),蘇轍北歸,張耒聞訊作《寄子由二首》。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初,通判黃州,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數月後又出知潁、汝二州[15],在潁州得知蘇軾死訊,舉哀行服。[16]崇寧元年(1102年),被指為元佑黨人,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17]約崇寧五年冬至大觀元年(1107年)左右,歸居淮陰[18]大觀二年,脫出元祐黨籍,歸陳州。[19]張耒嗜酒,晚年有疾。[20]晚年留居陳州。[21]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22]

家族[編輯]

有子四人:張秬張秸、張和、張秠[23]

藝術風格[編輯]

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

成就[編輯]

他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三人一同被時人譽為「蘇門四學士」。

著作[編輯]

張耒詩文集有多種版本:(一)《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存有四庫全書版本、武英殿聚珍版本、廣雅書局刻本,見於《宛丘先生集》而不見於《柯山集》的詩文,均輯入該本《拾遺》。(二)《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存清康熙呂無隱鈔本。(三)《張右史文集》六十五卷,存明萬曆抄本、清雍正七年謝浦泰抄本等。(四)《張文潛文集》十三卷,存明嘉靖三年郝梁刻本。(五)《張耒集》,李逸安等校點,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

《蘇門六君子文粹》,收有張耒選文二十二卷。此書有《四庫全書》本。

《明道雜誌》一卷,南宋慶元時陳升刻於黃州,現存明刻本、《唐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

傳記[編輯]

宋史》卷四四四有傳。清‧邵祖壽編有《張文潛先生年譜》一卷。

註釋[編輯]

  1. ^ 注音:ㄌㄟˇ,拼音:lěi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44》,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名,而字文潛。」
  2. ^ 汪藻《柯山張文潛集書後》言:「文潛,譙郡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曰「譙國張耒」,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下亦言:「張耒,譙郡人。」
  3. ^ 據張耒《陳履常惠詩,有「曾門一老」之句,不肖二十五歲謁見南豐舍人於山陽,始一書而褒,與過宜陽,有同途至亳之約;耒以病不能如期。後八年,始遇公於京師。南豐門人惟君一人而已。感舊慨嘆,因成鄙句,願勿他示》詩,元豐二年(1079),張耒在山陽謁見曾鞏,時年二十五歲。其生年應是至和二年(1055)。邵祖壽《張文潛先生年譜》考為至和元年(1054)。
  4. ^ 文集卷二五有《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對月》詩云:「林外霜風作夜聲,入檐寒月似多情。燈前爐畔深杯暖,更聽昭君出塞行。」
  5. ^ 《答張文潛書》
  6. ^ 文集卷一《後涉淮賦》序云:「甲寅(熙寧七年)之秋,自正陽涉淮,作《涉淮賦》。既至泗之臨淮,邑之東南皆淮也。朝游夕濟,凡淮之驚畏風濤之變,無不歷之矣。今秋又以事之東海,至漣水入漣河。舟人告予曰:淮水自是入海矣……」
  7. ^ 文集卷五〇《記異》云:「元豐己丑(按:元豐無己丑,為「乙丑」之誤)六月,予故人子假承務郎楊克勤自合肥赴京師,過咸平,為予言……」。
  8. ^ 《續通鑑長編》卷四四三:元祐五年六月乙卯,「正字張耒為著作佐郎。」小字註:「五年十二月四日加集校,六年六月八日為秘丞,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以秘丞集校為史討。」
  9. ^ 《續通鑑長編》卷四五九,元祐六年六月丙申,「著作佐郎、集賢校理張耒,為秘書丞。」小字註:「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耒以正字為小著;十二月四日,加集校;今卻除秘丞?政目有此,姑存之。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復自秘丞集校為史局。」
  10. ^ 文集卷二六有《予元祐六年六月罷著作佐郎,除秘書丞。是歲仲冬,復除著作郎,兼史院檢討,復至舊局題屏》詩。
  11. ^ 《東都事略》卷一一六云:「擢起居舍人。」《宋史》本傳:「入為太學錄。范純仁以館閣薦,試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居三館八年,顧義自守,泊如也。擢起居舍人。」
  12. ^ 《東都事略》卷一一六云:「擢起居舍人,請郡,以直龍圖閣知潤州。」文集卷三四有《任起居舍人乞郡狀》云:「伏念臣自患風痹今已五年,雖粗支持,而去年冬末,因患瘡疹,毒氣流注,支節腳膝痛痹,甚則屈弱乘騎拜伏,動憂顛仆,力加調養,或可完安,失今不治,必成沉痼。」
  13. ^ 徐積《節孝集》附錄〈與徐仲車書〉:「耒向罷宣州,到京,蒙除管勾明道宮,尋便居陳,今半年餘,卬頗優遊。今年閏月初,忽捧告命謫監黃州酒稅,仍落職,遂出陸自陳入蔡,自蔡入光,遂至貶所。」
  14. ^ 文集卷一二《將至官坡登一土岡望復州作》:「茫茫夢澤連禾黍,斷壟橫岡散平楚。登高試望竟陵城,孤煌落日知何處。」
  15. ^ 《宋史》本傳:「徽宗立,起為通判黃州,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甫數月,復出知潁州、汝州。」
  16. ^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黜降官四》:崇寧元年七月二十七日,「詔朝散郎、管勾亳州明道宮張耒,特責授房州別駕,黃州安置。坐以蘇軾卒縞素而哭,因言者彈論,故有是責。」
  17. ^ 《資治通鑑後編》卷九五:崇寧元年秋七月,「庚戌,臣僚上言:管勾明道宮張耒,在潁州聞蘇軾身亡,出已俸於薦福禪院為軾飯僧,縞素而哭。詔張耒責授房州別駕,黃州安置。」
  18. ^ 文集卷一五《淮陰太寧山主崇岳,逮與予諸父游……聞予自黃歸,欣然空所居而相延,日與之語,或寂然相對終日,使人之意消也,因賦此詩》:「我來之初季春月,門外李花如積雪。」
  19. ^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六·收敘放逐官一》:大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三省言:「檢會今年正月一日八寶赦書:『元祐之初,奸臣放廢,言念歲月之外,屢更赦宥,可議等第取情理輕者與落罪籍,特與甄收差遣。』」
  20. ^ 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山谷內集詩注》卷一四)其九:「張子耽酒語蹇吃,聞道潁州又陳州。」任淵註:「張文潛素嗜酒,晚有末疾。」
  21. ^ 《宋史》本傳:「崇寧初,復坐黨籍落職,主管眀道宮。初,耒在潁聞蘇軾訃,為舉哀行服,言者以為言,遂貶房州別駕,安置於黃。五年,得自便,居陳州。」呂本中《紫薇詩話》:「張丈文潛,大觀中歸陳州,至南京,答予書云:『到宋冒雨,時見數花淒寒,重裘附火端坐,略不類季春氣候也。』」《東都事略》卷一一六:「五年,得自便,居陳州,尋主管崇福宮。卒年六十。」
  22. ^ 《宋史》本傳「卒年六十一」
  23. ^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張文潛三子秬、秸、和,皆中進士第。秬、秸在陳,死於兵,和為陝府教官,歸葬二兄,復遇盜,見殺。文潛遂亡後,可哀也。」《自廬山回過富池……》之跋語謂:「元符庚辰,某同男秬率潘仲達同游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