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化新文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拼音:Latinxua Sin Wenz),又稱新文字運動,是1931年由中國共產黨提出全盤拉丁化的「文字」,最終目的是想取代漢字,屬於廣義的漢字拉丁化運動(區別於輔助標音性質的「符號」)。[1]

中國共產黨基於方言平等的思維,[1]制定了15種漢語的拉丁化方案,其中有實際推行(出版課本和刊物)的有5種:基於老國音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基於上海話江南話拉丁化新文字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廣州話拉丁化新文字潮汕話拉丁化新文字[2]其餘10種方案並未被實際推行(未出版課本和刊物),包括:寧波話無錫話溫州話蘇州話福州話客家話桂林話梧州話湖北話[哪個/哪些?]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2]

新文字運動始於1931年在蘇聯中蘇邊界旁的海參崴舉行的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1932年公佈推行上海話拉丁化新文字字。1933年後推廣至全國,漢語諸方言一同拉丁化。1955年停止使用。共產黨人為了向各個漢語方言區的革命群眾宣傳革命,勢必要掃盲,由此中共和蘇聯合作制定中共根據地裏執行過兩次以拉丁化新文字為授課媒界掃盲運動,第一波在1936年至1938年初、第二波在1940年至1943年春。[3][4][5]

歷史和發展[編輯]

拉丁化新文字是第一個由漢語為母語者提出來的替代漢字的羅馬化系統,最初由蘇聯發展,用於當地的中國移民直到他們離開那裏。後來在中國北方復甦過一段時間,被中國共產黨廢止之前已經擁有300多種出版物。

創製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於1928年在莫斯科開始,蘇聯科學院中國研究室想要創造一種提高居住在蘇聯遠東地區的大批中國人的識字率的方式[6],促進他們的高等教育。1929年,在莫斯科的中國學者、中共領導人瞿秋白林伯渠蕭三和俄國語言學家弗謝沃洛德·科洛科洛夫設計出一種羅馬化體系的雛形。[7]1931年,海參崴大會通過的13條原則總的來說就是漢語拼音文字必須現代化、國際化、大眾化、方言化。期間,中共黨員吳玉章在蘇聯遠東實驗推行了以山東話注音的新文字,1939年回國後,他擔任了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會長,負責推廣此種新文字。

與所有其他的羅馬化方案從一開始就不同,拉丁化新文字自創始時就以取代漢字為目的[8]。他們採用拉丁字母是因他們認為比西里爾字母更能實現其目的[9]。拉丁化新文字不標聲調,其製造者認為聲調是落後的元素,應從漢語中去除。在字母設計上儘量覆蓋中國所有方言,各個方言可以自拼自寫,但操別方言的人未必看得懂。

在一個時期內,這一體系對中國北部文學傳播起了很大作用,300多種出版物(約50萬份)使用拉丁化新文字[8]。但是,1944年漢字拉丁化運動在共產黨控制區被共產黨中止,理由是經過培訓、有資格教授這一體系的幹部不足。實際上,更可能是因為共產黨要準備控制更大的區域。因此考慮之後,改變了關於拉丁化運動的言論;為獲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他們不再支持這種嚴重冒犯傳統漢字書寫方式的支持者的運動。[10]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1932年出版的使用拉丁化新文字印刷的「大眾報」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是漢語拼音的前身,相似度很高。主要差別為:

  • 一、區分尖團音,現在漢語拼音拼成ji-, qi-, xi-在新文字中有可能是gi-, ki-, xi-或zi-, ci-, si-。
  • 二、不寫出空韻,i只標示母音[i]。
  • 三、漢語拼音的ü[y],在新文字中寫作y;而漢語拼音用作字首的y[j]在新文字中規定為j,但只在詞中間做分隔音節之用。
  • 四、漢語拼音的er,在新文字中寫作r。另外漢語拼音的韻母-ong,在新文字中則是-ung(與威妥瑪拼音同)。
  • 五、不標示聲調,提倡者將聲調視為漢語應當去除的元素,主張用其他詞語替代會需要聲調分辨意義的單詞。[11]

不標聲調帶來的多義混淆問題令當時使用者與後世學者所詬病[3]。其他特點有:不寫出舌尖元音,用清音字母標記送氣清塞音,用濁音字母標記不送氣清塞音,對於部分漢語中的濁塞音則用濁音字母加h標記,部分漢語的入聲由加塞音字母韻尾的韻母表達。

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顎音 軟顎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鼻音 m [m]
ㄇ m
n [n]
ㄋ n
塞音 不送氣 b [p]
ㄅ b
d [t]
ㄉ d
g [k]
ㄍ g
送氣 p [pʰ]
ㄆ p
t [tʰ]
ㄊ t
k [kʰ]
ㄎ k
塞擦音 不送氣 z [ʦ]
ㄗ z
zh [ʈʂ]
ㄓ zh
gi [ʨ]
ㄐ j
送氣 c [ʦʰ]
ㄘ c
ch [ʈʂʰ]
ㄔ ch
ki [ʨʰ]
ㄑ q
擦音 f [f]
ㄈ f
s [s]
ㄙ s
sh [ʂ]
ㄕ sh
rh [ʐ]
ㄖ r
xi [ɕ]
ㄒ x
x [x]
ㄏ h
邊音 l [l]
ㄌ l
基本母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不圓唇 圓唇 舌尖 捲舌 不圓唇 圓唇
閉元音 i [i]
ㄧ i
y [y]
ㄩ ü
[ ͡ɯ]
-i
[ ͡ɨ]
-i
u [u]
ㄨ u
中元音 e [ɛ]
ㄝ ê
r [ɑɻ]
ㄦ er
e [ɤ]
ㄜ e
o [ɔ]
ㄛ o
開元音 a [ä]
ㄚ a
複合韻母
新文字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國際音標 [aɪ] [eɪ] [ɑʊ] [ɤʊ] [än] [ən] [ɑŋ] [ɤŋ]
注音符號
新文字 ia ie iao iou, iu ian in iang ing
國際音標 [iä] [iɛ] [iɑʊ] [iɤʊ] [iɛn] [in] [iɑŋ] [iŋ]
注音符號 ㄧㄚ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新文字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ung
國際音標 [uä] [uɔ] [uaɪ] [ueɪ] [uän] [un] [uɑŋ] [ʊŋ]
注音符號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新文字 yo ye yan yn yng
國際音標 [yɔ] [yœ] [yɛn] [yn] [iʊŋ]
注音符號 ㄩㄛ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 範例:
  • Latinxua Sin Wenz. 拉丁化新文字
  • Wenz bisy zai iding tiaogian xia giaji gaige. 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
  • Ba sin Wenz nianxui ixou, iao shchang yng sin Wenz kanshu siesin. Gang kaish siedi shxou, shui ie mianbuliao iou cowu. Dansh bu iao xaipa, iao buduandi sie, buduandi yng, iding manmandi xui shuliankilaidi.把新文字念會以後,要時常用新文字看書寫信。剛開始寫的時候誰也免不了有錯誤。但是不要害怕,要不斷地寫,不斷地用,一定慢慢地會熟練起來的。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聲母[編輯]

雙唇 唇齒 齒後 齒齦 硬齶 軟齶
塞音 不送氣 b
[p]
d
[t]
g
[k]
送氣 p
[]
t
[]
k
[]
塞擦音 不送氣 z
[ts]
g
[]
送氣 c
[tsʰ]
k
[tɕʰ]
鼻音 m
[m]
l
[n]
n
[ȵ]
ng
[ŋ]
擦音 f
[f]
s
[s]
x
[ɕ]
x
[x]
[12]
[v]
rh
[z]

韻母[編輯]

開尾 元音尾 鼻音尾
開口呼 [13]
[ɿ]
r
[ɚ]
a
[a]
o/uo[14]
[o]
e
[e]
ai
[ai]
ei
[ei]
ao
[au]
ou
[əu]
an
[an]
en
[ən]
ang/ong[15]
[]
ung
[]
齊齒呼 i
[i]
ia
[ia]
ie
[ie]
iai
[iai]
iao
[iau]
iu
[iəu]
ian
ian
in
[in]
iang/iong
[iaŋ]
合口呼 u
[u]
ua
[ua]
ue
[ue]
uai
[uai]
uei
[uei]
uan
uan
un
uən
uong
uaŋ
撮口呼 y
[y]
iuo
[yo]
ye
[ye]
uan
[yan]
un
[yn]
yng
[yoŋ]

規則[編輯]

  1.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根據整詞而非單個漢字分詞。
  2. 當「u」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u」改寫為「w」以避免混淆。
  3. 當「i」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i」改寫為「j」以避免混淆。
  4. 當「y」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同時前一字以「n」或「g」結尾時,「y」改寫為「j」以避免混淆。
  5.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不標示聲調,聲調依據上下文推斷,僅「a」及「ai」在讀上聲時改寫為「aa」及「aai」。
  6. 「un」單獨成音節時寫為「wen」,「ung」單獨成音節時寫為「weng」。

例句[編輯]

以下例句將四川俗語轉寫為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

  • 矮子過河,安(淹)了心
    • Ngaaiz go ho, ngan lo sin
  • 足正不怕鞋歪
    • Giuo zen bupa xai uai
  • 吃苞谷粑打呵欠,開黃腔
    • C baoguba daa xoxai, kai xuongqiang
  • 貓抓糍粑,脫不到爪爪
    • Mer zua cba, to budao zaozao

廈門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江南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聲母

b

p bh勃 m f v
d t dh特 n l  
z c     s sh是
g k gh搿 ng五 x黑 h合

韻母

r兒 i衣 u烏 y迂
a啊   ia呀 ua哇  
e哀   ue餵  
o啞       yo唷
ao奧 iao要    
eu歐 iu憂    
ae晏 ie煙 uae彎  
en恩 in因 un溫 yn允
oe暗   uoe碗 yoe怨
ang櫻 iang央 uang橫  
ung翁     yng永
ong盎 iong旺 uong汪  
aq阿 iaq約 uaq挖  
eq厄 iq一 ueq斡 yuq鬱
oq屋     yoq郁

甌嘉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聲母

b

p bh m f v
d t dh n l    
tz c dz     s z
tj ch dj     sh j
g k gh   ng x    

韻母

    i u y
a ia ua    
e ie        
ei            
ou iu     yu
ai iai        
oey            
ao iao uao yao
ae iae uae    
au iau        
oe         yoe
ang iang        
eng ing     yung
oong            
o     uo yo
oo     uoo(uo) yoo(yo)

廣州話拉丁化新文字[編輯]

此套方案中,字母「e」的用法最為複雜。

聲母[編輯]

b /p/ p /pʰ/ m /m/ f /f/
d /t/ t /tʰ/ n /n/ l /l/
g /k/ gw /kʷ/ k /kʰ/ kw /kʰʷ/ ng [ŋ][16] x [h]
z /ts/ c /tsʰ/ s /s/ j /j/ w /w/

韻母[編輯]

a /a/ e /ɛ/ i /i/ o /ɔ/ oe /œ/ u /u/ y /y/
ai /ai/ ae /ɐi/ ei /ei/ oi /ɔi/ ey /ɵy/ ui /ui/
ao /au/ au /ɐu/ iu /iu/ ou /ou/
am /am/ em /ɐm/ im /im/
an /an/ en /ɐn/ in /in/ on /ɔn/ oen /ɵn/ un /un/ yn /yn/
anq /aŋ/ enq /ɐŋ/ einq /ɛŋ/ inq /ɪŋ/ onq /ɔŋ/ oenq /œŋ/ unq /ʊŋ/
ab /ap/ eb /ɐp/ ib /ip/
ad /at/ ed /ɐt/ id /it/ od /ɔt/ oed /ɵt/ ud /ut/ yd /yt/
ag /ak/ eg /ɐk/ eig /ɛk/ ig /ɪk/ og /ɔk/ oeg /œk/ ug /ʊk/

註釋[編輯]

  1. ^ 1.0 1.1 山下輝彥. 中国文字改革的論争與傳統派觀点 (PDF). 《藝文研究》 (慶應義塾大學藝文學會). 2009年6月, 96: 147 [2020-11-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2). 
  2. ^ 2.0 2.1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始末。收錄於倪海曙.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 上海: 知識出版社. 1987年12月: 12-13. 
  3. ^ 3.0 3.1 王莉. 延安时期新文字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经验教训 (PDF).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2月, 37 (6) [2020-09-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1). 
  4. ^ 栗洪武,樊紅蕾.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扫盲教育实验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 《教育研究》. 2018, (7). 
  5. ^ 王元周.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 (PDF). 《抗日戰爭研究》. 2009, (3)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2). 
  6. ^ 主要是在海參崴伯力的中國移民工人。
  7. ^ 苗體君. 瞿秋白: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黨史月刊. 2016-01-12 [2021-03-11]. 
  8. ^ 8.0 8.1 Chen (1999), p.186.
  9. ^ Hsia (1956), pp.109-110.
  10. ^ Norman (1988), p.262.
  11. ^ Sin Wenz 新文字. [201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12. ^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沒有與該音對應的聲母,[vu]做「u」。
  13. ^ z、c、s、rh與該韻母相拼時,直接省略不寫。
  14. ^ o與uo可混用。
  15. ^ ang與ong可混用。
  16. ^ /ŋ-/母歸零,如odei(我哋)。

參考資料[編輯]

  • Norman, J.,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8.
  • Milsky, C., "New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 No.53, (January-March 1973), pp. 98-133.
  • Hsia, T., China’s Language Reforms, Far Eastern Publications,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1956.
  • Chen, P., "Phonetization of Chinese", pp. 164-190 in Chen, P.,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 Chao, Y.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68.
  • 錢乃榮《北部吳語拼音方案之我見》
  • 輸畀儂《百年吳語羅馬字彙編》[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