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山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8°48′33″N 121°15′08″E / 38.80922°N 121.25217°E / 38.80922; 121.25217

白玉山塔
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旅順口區白玉山南麓
分類近代建築
時代近代
登錄1985年

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曾名白玉塔,建於1907年,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白玉山南麓,是日俄戰爭後日本軍隊為紀念戰死士兵、向天皇表忠心而修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幾次有人提出拆除此塔,但白玉山塔最終得以保留,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1985年,白玉山塔被列入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日本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在俄羅斯德國法國三國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將遼東半島還給清朝,但要求清政府繳納三千萬兩白銀贖金。1898年,俄羅斯據《中俄密約》租借旅順口大連。1904年日本發動日俄戰爭,奪得旅順、大連的租借權。戰時,俄軍的一個海軍基地就位於塔下的海灣。[2]

祭祀活動後,日軍在塔下合影

1907年,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日本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為祭奠戰死的22723士兵,在白玉山南麓修建表忠塔。為此,日本政府在國內募款25萬日元,還從日本運來花崗岩、水泥、木材、鋼材。日俄戰爭中日軍曾主動沉船17艘,以堵塞航道,防止俄軍增援。戰後,沉船用的石頭被日軍打撈上來,用於建設塔基。塔身外部的石料來自乃木希典的家鄉山口縣黑髪島日語黒髪島。為了建塔,日軍還強徵了兩萬中國勞工,很多勞工死於建設中。[3] 自1907年6月開工建設,1910年11月完工,建設共耗時兩年五個月。建成後日軍在此多次舉行祭祀活動。[4]

白玉山塔高66.8米,18個窗口。塔身設計為炮彈形,以炫耀軍威。也有人說這是在表彰日軍的炮兵部隊。還有說法稱塔身為蠟燭形,日軍為祭悼亡靈作此設計。塔內有24層鐵質螺旋樓梯,台階273級,是自美國訂制的。[5] 塔頂北側有銅質銘文,為東鄉平八郎與乃木希典合撰,簡述了旅順會戰的過程。塔頂的觀光台的鐵質圍欄為太陽旗的放射圖案。此外,日軍還在白玉山北峰(今旅順海軍兵器館艦橋下)建有一座「納骨祠」,葬有日俄戰爭中死亡的22723名日軍士兵的骨灰。[6]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5年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擊敗日本關東軍,取得旅順、大連。蘇軍鏟掉了塔上「顯忠塔」三字和銅質的銘文,塔名改為「白玉塔」。塔頂圍欄的太陽旗放射圖案被用水泥改成五角星。1986年4月16日,旅順政府正式將顯忠塔依山名改為「白玉山塔」。[7] [8]

參考[編輯]

  1. ^ 大连:创建最佳旅游城市任重道远. 中國廣播網. 2006-07-24 [2013-01-19]. 
  2. ^ 白玉山塔. 新商報. 2012-09-02 [201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7). 
  3. ^ 参拜中国的靖国神社. 光明網. 2008-12-09 [201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5). 
  4. ^ 日军侵华纪录片昨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公诸于世. 人民網. 2004-09-05 [2013-01-19]. 
  5. ^ 日本侵略者建塔为向天皇表“忠心”. 半島晨報. 2010-08-27 [2013-01-19]. [永久失效連結]
  6. ^ 风雨旅顺口. 人民權利報. 2012-08-28 [2013-01-19]. [永久失效連結]
  7. ^ 有黄金必有白玉[图]. 中國在線. 2012-07-13 [2013-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4). 
  8. ^ 白玉山景区. 大連你好. 新青年網. [2013-01-19].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