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王國 (1918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立陶宛王國
Lietuvos Karalystė
1918年
立陶宛的位置
地位德意志帝國附屬國
首都維爾紐斯
常用語言立陶宛語
政府君主制
國王 
• 1918年
明道加斯二世
立法機構立陶宛議會
歷史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2月16日
1918年3月3日
• 被德國承認
1918年3月23日
• 選出君主
1918年7月11日
• 廢除君主制
1918年11月2日
1918年11月9日
ISO 3166碼LT
前身
繼承
德意志帝國
俄羅斯共和國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王國是一個在1918年短暫存在的君主制政權。該國在德意志帝國的佔領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尾聲建立,僅存在數月。立陶宛議會於1918年2月16日宣佈國家獨立,但由於德軍仍在境內,議會無法組成政府、警隊及其他國家機關。德國反而提出多項建議把立陶宛——尤其是普魯士的土地收歸德意志帝國之下,立陶宛人民對此十分抗拒,希望通過成立君主制政權以保持獨立。同年7月11日,第二代烏拉赫公爵威廉·卡爾收到立陶宛議會邀其就任立陶宛國王的請求,自稱「明道加斯二世」,但他本人沒有機會去立陶宛,而這一邀請本身也有爭議,造成了立陶宛議會內部的分化,獨立的目的亦未能達到。當德國節節敗退並被德國革命吞噬,立陶宛議會於同年11月2日撤銷了對威廉·卡爾的邀請,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參看[編輯]

內文註腳[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立陶宛語

座標54°41′N 25°19′E / 54.683°N 25.317°E / 54.683; 2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