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奧爾良戰役
奧爾良戰役 | |||||||
---|---|---|---|---|---|---|---|
普法戰爭的一部分 | |||||||
1870年,普魯士軍隊進入奧爾良。路德維希·布勞恩繪畫 | |||||||
| |||||||
參戰方 | |||||||
普魯士王國 巴伐利亞王國 | 國防政府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普魯士的腓特烈·卡爾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 | 路易·多雷勒·德·帕拉迪納 | ||||||
兵力 | |||||||
86,000[1] | 62,000[1] | ||||||
傷亡與損失 | |||||||
1,746人喪生或受傷 | 7,000人喪生或受傷 12,000人被俘虜 |
奧爾良戰役(法語:Bataille d'Orléans)是1870年12月2日至4日普法戰爭期間,在法國奧雷勒·德·帕拉迪納的帶領下的大約80,000法軍,與普魯士腓特烈·卡爾領導的第二軍團和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領導的軍團部分兵力,總共約有30,000普軍,在奧爾良展開的戰鬥,最終以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普軍成功佔領了這座城市,並將法軍分為兩部分,阻止了法軍解救巴黎的計劃。
奧爾良戰役在普法戰爭中由兩個截然不同的戰役組成;分別是1870年10月11日至11月5日,由路德維希·馮德坦恩-拉特扎姆豪森將軍指揮的巴伐利亞第一軍團佔領並撤離了奧爾良。然後是1870年12月2日至4日,由普魯士普魯士的腓特烈·卡爾親王率領的第二軍團與法國將領路易·多雷勒·德·帕拉迪納指揮的盧瓦爾軍團在奧爾良的戰鬥,但戰略決定由身在圖爾的萊昂·甘必大指揮。
戰略背景
[編輯]1870年9月的色當會戰結束後,普魯士軍團大舉入侵法國東部和北部地區,並向首都巴黎進軍。被任命為內政和戰爭部長的萊昂·甘必大冒着生命危險,乘氣球飛越普軍封鎖線離開巴黎,加入在圖爾市的政府代表團後,召集分散在法國各地的部隊,組織成新的軍團,以抵抗普軍的入侵。
聚集的法軍包括從法國東部逃離的部隊,尚未遷入的後備役人員,已經退役的士兵和平民志願者,他們主要聚集在奧爾良地區的盧瓦爾河上,到1870年9月底,已經聚集大約60,000人。
普魯士軍團為了確保圍攻巴黎的行動順利,在1870年10月上旬,將普魯士第22師,第17師和幾個騎兵部隊一起組成巴伐利亞第一軍團,目的是征服奧爾良[2]。
戰役過程
[編輯]第一次奧爾良戰役
[編輯]在阿爾特奈戰役結束後,法軍撤退到奧爾良,巴伐利亞第一軍團隨着與法軍的守衛部隊進行激烈的戰鬥,該城市於1870年10月11日被普軍征服,普軍對此損失了60名軍官和1200名士兵,大約3000名法國士兵被俘虜。巴伐利亞第一軍團領了這座城市後,普魯士軍團則進一步圍困了巴黎,並佔領附近的沙托丹和沙特爾兩個城市,普軍這些佔領行動可以在早期階段響應並救援奧爾良的部隊[3][4]。
法軍新組建的盧瓦爾軍隊一直在奧爾良地區停留到11月,並已發展到200,000名士兵。11月7日,這支部隊的一部分被普軍發現在奧爾良以東,巴伐利亞第一軍團的大部分部隊離開城市,在庫爾米耶與法軍對戰。1870年11月9日,法軍在庫爾米耶戰役中擊敗巴伐利亞第一軍團後,逼使駐紮在奧爾良的普軍部隊不得不迅速撤離,大約800至1,000名巴伐利亞軍團士兵被俘。
法軍沒有立即利用在庫爾米耶的勝利來解救巴黎,而是首先改善志願軍的組織和培訓工作。普魯士則懷疑法軍在勒芒地區聚集軍力,並朝着這個方向前進。為此,在圖爾和圍困斯特拉斯堡的戰役結束後,所有部隊被調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公爵的指揮下。但這一調動並沒有為後續的行動展開激烈的戰鬥,而是展開了許多不正規的小型戰鬥與游擊戰,同時,部署在奧爾良和巴黎之間的普軍部隊處於防禦狀態。
1870年11月24日,法國國防政府在討論是否繼續普法戰爭的會議中,決定向巴黎進軍的普魯士軍團展開攻勢。同一時期,普魯士第2軍團的部隊剛剛抵達巴黎以南地區,法軍的各個部隊在沿着約80公里長的盧瓦爾河上展開攻勢,弗里德里希公爵率領的軍團也從勒芒撤離,改向奧爾良方向前進。1870年11月28日,在博訥拉羅朗德戰役中,法國的右翼攻勢被制止。接着在12月1日在維勒皮永(Villepion)進行戰鬥後,盧瓦爾軍團在12月2日的盧瓦尼拉巴塔耶戰役的進攻中遭受重大挫敗,不得不撤向奧爾良。
第二次奧爾良戰役
[編輯]1870年12月3日,奧爾良地區的普魯士普魯士的腓特烈·卡爾 (1828-1885)親王的第2軍團開始全面進攻。普魯士第2軍團大約有80,000人,其中約30,000人參與了對奧爾良的直接戰鬥。盧瓦爾軍團總共有將近20萬人,在奧爾良地區,法軍部署了大約80,000名法國士兵。但是,由於在盧瓦爾河上的戰鬥分成數個戰區,法軍的各個軍團之間也相距甚遠,以至於並非每個軍團都參與了同一場戰鬥。
普軍從圖里朝着奧爾良的推進中,在南方的阿爾特奈和舍維伊與法軍展開激戰,當中在阿爾特奈城鎮的周圍的戰鬥尤其激烈,普軍在經過長時間的炮戰後,於12月3日下午才攻取了阿爾特奈。法軍經歷這些戰鬥,退回到了奧爾良的地區重整,普魯士第2軍團立刻對這支法軍展開攻擊,與法國第18軍和第11軍戰鬥。12月3日的戰鬥特別影響到法軍的實力,使受影響的軍團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他軍團也在前幾天的戰鬥中也遭受了慘重損失,無法再進行攻擊。儘管如此,法國在圖爾的指揮部禁止進一步後退,認為奧爾良可以作為法國反攻的聚集點。
12月4日,普軍繼續對奧爾良展開襲擊,儘管普軍有幾次襲擊,但仍無法佔領法軍在吉迪鎮和塞科提斯鎮之間匆忙建立的防線。法軍隨着對普軍進行幾次反擊行動,但是,由於法軍的軍團沒有統一的指揮官,在協同作戰的效率上很差,加上對由後備士兵和平民臨時組成的法國盧瓦爾軍團來說,當中許多人都是在訓練不足和沒有實戰經驗的情況下參與嚴峻的戰鬥,在戰鬥開始後,就有不少人拋棄武器逃走。在12月4日,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率領的普軍軍團對從盧瓦尼拉巴塔耶戰役中撤退的法軍展開多次襲擊和包圍,使法軍處於危急狀況。法軍總司令奧雷勒·德·帕拉迪納隨着下令所有盧瓦爾軍團撤出奧爾良,但在荒亂的撤退中,盧瓦爾軍團各個軍隊之間失去了聯繫。
普魯士軍團的右翼部隊由巴伐利亞軍團組成,該軍團自第一次佔領奧爾良到11月9日庫爾米耶戰役被擊敗後,一直在奧爾良地區與法軍作戰。巴伐利亞軍團在之前的戰役遭受了慘重損失,幾乎無法積極進行戰鬥,只能側重保護普軍右翼的安全,但是,巴伐利亞軍團的第2騎兵師卻成功在開闊的地帶進攻撤退的法軍。
法軍的撤軍很快就引起其他部隊的恐慌,只有法國第15軍仍然在奧爾良作戰。在城市外的法軍部隊持續不斷遭遇普軍的封鎖和襲擊後,已明顯無法撤退到奧爾良市內,法軍的其它軍團被迫向奧爾良東部撤退。正在奧爾良市內駐守的法軍得知其他部隊撤退後,也開始撤出了奧爾良。
當12月4日夜幕降臨時,路德維希·馮德坦恩-拉特扎姆豪森將軍指揮的巴伐利亞軍團已不能在當天進入奧爾良城內,因此,普軍總司令腓特烈·卡爾下達了停止前進和戰鬥的命令。然而不久之後,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揮下的第3騎兵師進入奧爾良城內[5],開始收拾法軍留下的軍需物資,當中包括許多為防禦目的而建造的重型火炮[3][4]。
結果
[編輯]法國對包圍巴黎的普魯士軍團進攻襲擊的計劃最終因失去奧爾良而失敗。法軍從盧瓦尼拉巴塔耶撤出後隨着展開奪回奧爾良的行動,但一直遭到普軍的追擊,因此不得不下令撤退。當盧瓦爾軍團從奧爾良撤退時,法軍分成了三個軍團,在總司令奧雷勒·德·帕拉迪納的指揮下,法軍向東南方向撤退到布爾日,普魯士軍團與撤退的法軍保持了很長的距離,使普軍的指揮官很快就失去這三個軍團的下落信息。
12月8日,盧瓦爾軍團分成了兩個部份,其中一部分組成了東方軍團,由夏爾-德尼·布爾巴基指揮,負責對包圍貝爾福的普軍展開攻勢。這支軍隊最終在解放貝爾福的埃里庫爾戰役中普軍被擊敗,隨後被推進瑞士邊境,約87,000人被拘禁在當地。
剩下的法國第16、第17和第21軍在安托萬·尚齊的指揮下組建了盧瓦爾第二軍團,後者在一系列的會戰中,於1871年1月12日的勒芒戰役中被普魯士擊敗。奧爾良一直被普魯士佔領,直到法國與德意志帝國簽署和平協議為止[6]。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Bodart 1908,第564頁.
- ^ Der Krieg bis Paris. deutsche-schutzgebiete.de. 2017-08-10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德語).
- ^ 3.0 3.1 Kriege8. www.preussenweb.de.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1).
- ^ 4.0 4.1 Preussen. www.preussenweb.de.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7).
- ^ 腓特烈·卡爾親王和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公爵在戰爭中是競爭對手。這裏並不清楚公爵是否尚未收到該命令或是否忽略了該命令。
- ^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Zeitungsabteilung. Zeitungsinformationssystem ZEFYS - 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 zefys.staatsbibliothek-berlin.de.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