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歷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索馬里,是東非的一個沿海國家, 被廣泛地稱做非洲之角。北部和中西部於吉布提埃塞俄比亞毗鄰,西南於肯尼亞接壤。亞丁灣位於國土北方。

史前[編輯]

至少在舊石器時代,索馬里地區就有人開始在此定居。此時Doian和Hargeisan文明在此孕育。[1]

古代[編輯]

索馬里與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吉布提一起(以非洲之角聞名於世),被古埃及人稱做朋特之地。有關古埃及和朋特的接觸史,最早的確切記錄來自帕勒莫石的銘刻,時為第五王朝薩胡雷統治時期(大約公元前2250),上面記述着一年內有大約8萬單位的沒藥乳香從朋特運至埃及,同時還有許多其它受古埃及人歡迎的高品質貨物。[2] 在第十三王朝和第十七王朝之間,埃及與朋特的交往斷絕了,這是由於期間埃及被喜克索斯人所征服。 到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五位統治者-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時(圖特摩斯一世之女),她於公元前1493成為法老後,製作了一些向朋特遠征的路標,其事刻印在位於亞歷山卓的the Deir ci-Bahari神殿的牆上。她的八艘船駛往朋特地並且運回了許多上好木材、黑檀樹、末藥、肉桂以及一些能發散芳香的樹木以種植到神廟的花園中。

古代貿易港[編輯]

12世紀的清真寺

G.W.B.亨廷福德認為他翻譯的《紅海航行記》中--寫於公元前1世紀--諸如大、小布魯夫;大、小斯特蘭大"以及阿扎尼亞的七航道等,全部位於自哈豐往南到Siyu Channel的海岸線上。這昭示索馬里的一些地區被該時代的羅馬帝國印度的貿易者所熟知。公元1世紀,索馬里海濱的港口與希臘人經商,後來則與羅馬商人交易。[3]

此地的居民被稱為黑柏柏爾人。大約公元2世紀到公元7世紀,索馬里的一部分被來自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一帶的阿克蘇姆統治。

中世紀[編輯]

公元7世紀時,來自阿拉伯的貿易者開始與當地人民貿易,這些在紅海航行記記載地區的人開始與外國人商業交往,此時當地的庫施人建立了阿達爾蘇丹國,主要的港口是澤伊拉(現在的賽拉克)。

新建立的蘇丹國讓索馬里人與渡過紅海和印度洋而來的阿拉伯人貿易商接觸。到1000年代索馬里的港口城市與阿拉伯商人貿易並且皈依了伊斯蘭教

13世紀與14世紀之間,兩個著名的穆斯林探險家-伊本·白圖泰鄭和訪問了索馬里地區。他們造訪了摩加迪沙等繁華的索馬里城邦。伊本·白圖泰在1331年遊歷了摩加迪沙,鄭和在他第五次下西洋中(1417-19)訪問了索馬里海濱的幾個城邦,其中包括木骨都束(摩加迪沙)。明朝稱之為白松虎兒速麻里兒

近代[編輯]

索馬里人部族分佈

索馬里人的主要氏族迪爾(Dir)、伊薩克(Issaq)、達魯德(Darod)、哈維耶(Hawiye)自10世紀起至20世紀初期,自北向南地擴張至索馬里、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等地區後,始終未建立起覆蓋全民族的集權國家,只有幾個蘇丹國與部落互相競爭,或是縱橫於周邊的鄂圖曼土耳其、埃塞俄比亞、葡萄牙人、阿拉伯人間。

公元1500年代到1660年代,阿達爾蘇丹國的興起和衰落。

公元1528年到1535年艾哈邁德·伊本·易卜里欣·伽茲發起了反對埃塞俄比亞的聖戰,他也被叫做艾哈邁德·古雷或者「左手」艾哈邁德·格蘭[4]

公元1400年代到1700年代,阿居蘭王朝的興起與衰亡。公元1800年代到1900年代,格勒迪蘇丹國。公元1878年至1927年,霍比奧蘇丹國

埃及於1870年進佔柏培拉(Berbera)與布勒哈爾(Bulaxaar),並在英國的允許下,於1877年正式統領南至哈豐角(Ras Hafun)的沿海地帶,這幾乎相當於今日索馬里領土的一半海岸。

殖民地時代[編輯]

1887年,英屬索馬里保護國(今北方部分)歸屬亞丁總督直到1905年。英國仰賴牲畜與獸皮的出口維持殖民地運作,導致當地的現代化水平十分低下。

1889年到1893年,意大利建立貝納迪爾海岸保護國(今東北部分)。

1900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哈桑發起了索馬里反抗外國人的戰爭。

1905年3月16日,意屬索馬里殖民地建立。1910年7月,意大利建立索馬里蘭殖民地。1920年創立的「意索農業公司」(Società Agricola Italo-Somala),曾強迫役使當地部落,1924年更制定條例強迫束縛索馬里人農民得住在公司分配的土地上,在這種剝削下,意大利出口大量棉花、糖、香蕉牟利,但仍無法彌補殖民地開銷的赤字,故乾脆通過橫徵暴斂來抵銷,令索馬里人的生活更苦不堪言。

1920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哈桑(被英國人叫做"瘋毛拉")去世,從而使得非洲持續時間最長以及最血腥的殖民地反抗戰爭結束。

20世紀20年代,隨着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的建立,預示着一系列變化開始發生。根據法西斯意大利的計劃,東北部的蘇丹國開始併入意屬索馬里蘭區域。1923年12月15日,隨着總督Cesare Maria De Vecchi的到來,意大利對於該地區建立了直接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1936年5月9日,墨索里尼宣佈建立意大利帝國,稱之為意属東非,由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蘭組成。意大利在該地區進行了許多新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

1940年8月18日,意大利佔領英屬索馬里。1941年2月,英國從意大利奪回整個索馬里的控制權。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根據索馬里民族統一的訴求一度提出整合英屬、意屬索馬里與埃塞俄比亞歐加登地區成立「大索馬里」的計劃。但礙於相關國家的抗議,美國與蘇聯更不欲英國增加在非洲的影響力,意大利亦指使僑民與扶植親意團體,鼓吹讓原意屬索馬里「回歸」。最後聯合國於1949年決定讓意大利託管十年,至於英屬索馬里則沒有結束殖民的年限。[5]

獨立與冷戰[編輯]

索馬里青年聯盟旗幟

1943年在意屬索馬里成立統一的代表性政治團體索馬里青年俱樂部(Somali Youth Club),1947年該俱樂部擴大改組為索馬里青年聯盟(Somali Youth League),提議整合所有索馬里人。

1960年6月26日,英屬索馬里蘭獨立為索馬里蘭國。 1960年7月1日,索馬里蘭與意屬索馬里合併組成索馬里共和國。1969年10月21日,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政變後,改稱索馬里民主共和國,宣揚「科學社會主義」與泛索馬里主義的結合,索馬里鼓動歐加登與肯尼亞北部的索馬里人併入自己國土後,立刻遭到埃塞俄比亞與肯尼亞的反撲,美國和蘇聯也出於冷戰利益而捲入這場東非大戰。使得索馬里在各方圍堵下,於1964年和1977年向埃塞俄比亞發動兩場戰爭都告失敗。[6]

內戰[編輯]

1991年1月1日,索馬里民主共和國被推翻,索馬里內戰爆發。西北部的索馬里蘭共和國宣告成立。混戰持續至今。

印度洋海嘯[編輯]

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嘯波及。132人死亡。

參考資料[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白松虎兒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