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伯平(1902年7月1日—1993年5月7日),又名趙紹平陝西藍田縣人。192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曾任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書記、陝西省省長(1959年7月至1963年3月),中共西安市委第一書記等職。

生平[編輯]

趙伯平出生在西安市藍田縣康禾村;青年時代就開始參加地方農民運動。在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趙伯平成為當時關中地區中共革命的青年領袖。曾於1930年7月至1932年12月,擔任中共陝北特委書記,與劉志丹謝子長等人一起,領導了陝北地區早期的革命活動。1933年後,出任中共三原中心縣委副書記、書記;當年8月,因遭人舉報,被捕入獄;直到「西安事變」後獲釋[1]

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7月至1939年5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民運部部長兼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省委黨員幹部訓練班主任。1939年5月至1941年4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兼青年部部長。1941年4月至1942年春,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1942年春,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黨校副校長。1942年秋至1943年,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起任陝甘寧邊區抗聯秘書長,邊區文協主席。1945年4月,出席了中共七大。1946年,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陝甘寧邊區關中地委副書記、書記兼關中軍分區政治委員。1949年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書長兼城工部副部長,中共陝西省西安市委書記兼西安警備區政治委員。是中共接管西安市政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50年起,任中共西安市委書記,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主席,西安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監察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市財經委員會主任,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傳部部長兼中共西安市委第一書記。1954年10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書記,1956年7月至1962年12月,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1954年12月至1959年7月任陝西省副省長,1959年7月至1963年2月,任陝西省省長[3]

1963年3月,趙伯平調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廳副主任;在1965年2月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當選法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4]。「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趙伯平遭迫害;直到1979年才恢復工作,出任第五屆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1980年9月增選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3年6月當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離休生活[編輯]

趙伯平在離休後,居住在北京木樨地部長住宅樓。同時開始撰寫革命回憶錄、編寫現代秦腔劇本、參加搶救弦板等傳統劇種的工作;代表劇作包括《新考試》、《大上當》、《抓漢奸》、《祁半仙》、《特種學校》等。1993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5]

參考資料[編輯]

  1. ^ 國家行政學院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五十年.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0.06: 276. ISBN 7-80098-406-0. 
  2. ^ 中共西安市委辦公廳編.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委员会志 (1925.10-2002.7). 2004.06: 714. 
  3.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1921-2003.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4.11: 1086. ISBN 7-80136-946-7. 
  4. ^ 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劉主席為簽訂中坦桑友好條約全權代表,人民日報1965年2月21日,第1版
  5. ^ 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編. 历代咏陕诗词曲集成 近现代部分 下.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7.12: 117. ISBN 978-7-80736-294-4. 

外部連結[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趙壽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1959年7月-1963年3月
繼任:
李啟明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賈拓夫
中國共產黨西安市委員會第一書記
1954年3月-1954年8月
繼任:
方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