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詞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造詞法,或構詞法,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指創造新詞的方法。有兩種意義,廣義的造詞法指一切新詞的構成方法,屬於詞彙學的造詞,從抽象的角度來看包括語音造詞、語義造詞和語法造詞(或稱詞法學造詞)三種方法。狹義的造詞法指由語素組合成詞的方法,屬於詞法學的造詞(語法造詞)。[1][2]

語言是具有任意性的,一個詞的形式(語音、文字)和意義(語義)的結合是任意的,因此同一個意義,在不同的世界語言中的聲音形式是不一致的。但語言也有一定的相對的理據性。以鐘錶聲音的擬聲詞為例,漢語中為「dīdā(嘀嗒)」,英語中為/tiktæk/(ticktack),這是理據性的體現;但同一事物的擬聲詞的形式也可以不同,這是任意性的體現。

造詞法是對語言而言的,創造的新詞具有新的形式和語義內容。給一個已存在、但是沒有對應的文字形式的詞找到一個新的書寫形式,這樣的行為不屬於造詞。

詞法學的造詞[編輯]

派生構詞(derivation)[編輯]

語法造詞是用語法手段來造新詞,是狹義的造詞法,如複合詞「火車」、「boyfriend」,派生詞「阿姨」、「worker」等。通過詞根詞綴的組合來造新詞。如「桌子」、「阿姨」、英語中的「unbelievable」(不可思議)等。

屈折構詞[編輯]

文字遊戲

如:弓長張,立早章,習翠翠,刁斤乾等,有網友用「丁日」翻譯歌手 Justin Bieber

非詞法學的造詞[編輯]

一個詞的造詞法,可能綜合使用了語音造詞、語義造詞和語法造詞中的幾種。

語音造詞/擬音(Onomatopoeia)[編輯]

擬音是通過模仿聲音來造詞。如模仿動物聲音的「汪」、「」,象聲詞「嘩啦」、「啪」,「娃」「蛙」英語中的tinkle(叮噹聲)等。除了象聲詞外,其他詞類的詞也可以通過擬音造出,如表示名稱的「蛐蛐」、「鈴鐺」、英語中的「bomb」(炸彈)「horse(馬嘯聲)」,(sea)gull(海)鷗。

減縮(clipping)[編輯]

截取原詞語的一部分產生新詞。如「計算機」,本指一切能進行數學運算的機器;今特指電子計算機,是「電子計算機」的減縮。又如英語中「examnation」(考試)變為「exam」,「advertisement」(廣告)變為「ad」,「influenza」(流感)變為「flu」。

緊縮[編輯]

抽出原詞語或詞組中具有代表性的語素、音節或字母來造詞。如「初級中學」變為「初中」,「春節聯歡晚會」變為「春晚」,「北京大學」變為「北大」,「香港大學」變為「港大」。

首字母縮略字[編輯]

英語中的「Light Amplified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因受激輻射而擴大的光)變為「laser」(鐳射,激光),「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變為「BBC」。

語義造詞[編輯]

語義造詞是指新詞通過舊詞詞義的引申比喻借代聯想等方法而產生。如漢語的「信」(誠實、信用)引申為表書信的「信」;「杜鵑」(鳥)通過聯想造出新詞「杜鵑」(花),吹牛皮(說大話,來源於大家都在在用羊皮筏過黃河,有人卻聲稱自己的皮筏子是吹的牛皮)到吹牛逼(音近,惡俗化)到牛逼(不是吹牛逼,是真牛逼)到牛(厲害,非常好);古英語「bock」(櫸樹)通過借代(用材料借代物品)引申為現代英語的「book」(書)等[2]

音變[編輯]

通過改變原詞的某些超音段音位來造詞。如古代漢語中的名詞「雨」,本讀上聲;改讀去聲則表示「下雨」。

轉化(conversion)[編輯]

原詞在沒有形式變化的情況下轉化為另一種詞性。如英語中的「phone」(電話),後來轉化為動詞,表示「打電話」。

複合(Compound)[編輯]

通過幾個詞根組合來造詞。這種造詞方法在漢語中特別常見,如「身體」(詞素是並列關係)、「青菜」(偏正)、「地震」(主謂)、「司機」(述賓)、「擴大」(補充)。又如英語中的「girlfriend」(女朋友)。

向後派生(back-formation)[編輯]

一個詞去掉一個形式上可以被重新分析為詞綴的部分來造詞。比如英語中的動詞,可以通過加後綴/-ɚ/(書寫形式為-er、-or或-ar)變成一個相關的名詞性的表人的新詞,比如「work」(工作)可以派生為「worker」(工人),「write」(寫)可以派生為「writer」(作家)。而另有一些表人的詞,本身就是以/ɚ/結尾的,如「editor」(編輯,名詞),因為類推機制,去掉了被誤認為是後綴的-or,產生了新詞「edit」(編輯,動詞),這就是反派生。

專名轉化(eponym)[編輯]

某一個人名或其他專有名詞,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詞。如英語中,三明治的發明人名叫「Sandwich」,後來「sandwich」就變成了表示「三明治」意義的普通名詞。

融合(blending)[編輯]

在幾個意義相關的舊詞的基礎上,各取一部分語音形式,融合成新詞。如漢語中的「羥」(qiǎng,指一種有氫、氧原子組成的基團),就融合了「氫」的聲母「q」和氧的韻母和聲調「iǎng」。又如英語中的「smog」(煙霧),就是由「smoke」(煙)和「fog」(霧)融合而成的。

外來語(借詞)[編輯]

直接吸收一個外語中的詞而不進行修改,包括語音、語義,往往還包括書寫形式。比如英語中的fiancé(未婚夫),其音、義、形都來自法語中的fiancé。

借形[編輯]

吸收一個外語中的詞的語義和書寫形式,但是語音是本來的語言中對應此書寫形式的發音。比如漢語中的「電話」,書寫形式和意義都是借日語中的「電話」一詞,但讀音仍用漢語的diànhuà,而和日語的denwa無關。

音譯[編輯]

選用純表音的音節來翻譯外來詞。如「荷蘭」、「彼得」、英語中的「typhoon」等。音譯和擬音有區別:後者通過模仿自然界聲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有一定關聯;前者是模仿另一種語言中的語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沒有直接關聯。

仿譯[編輯]

把一個外語中的合成詞中的各個語素依次翻譯來造出新詞或短語,保留其構詞方法和字面意思。如漢語中的「軟件」,就是從英文的「software」仿譯來的。又如英語中的「(to) lose face」,就是逐字翻譯漢語詞「丟臉」。

音義譯(phono-semantic matching)[編輯]

選用音近同時也意近的語素來翻譯外來詞。如「基因」,音上接近於英語的「gene」,同時也有「本的、礎的素、子」的含義。

義項借用[編輯]

語言中本來有這個詞(這點和借詞區分),又吸收另外的一種語言中音、義都對應的詞的某個義項。比如德語中的「realisieren」只有「實現」一個含義,而英語中對應的「(to) realize」還有「意識到」的含義;後來德語就從英語中借走了這一義項。

造詞法和構詞法[編輯]

有的語言學家認為造詞法和構詞法不對等。造詞法,或稱造詞方法,是關於詞如何在已有的語言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構詞法,或稱造詞結構,則是對已經造完的詞的解剖。[1]

比如漢語中的「橄欖球」和「棒球」,從造詞結構上看,都是偏正結構複合詞;但從造詞方法上看,前者是從「形狀」和「球類運動」兩個方面命名的,而後者是英文baseball的仿譯詞。

註釋[編輯]

  1. ^ 1.0 1.1 孫常敘. 汉语词汇.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77、78. 
  2. ^ 2.0 2.1 岑運強等編.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135、136. ISBN 9787303034635. 

相關文獻[編輯]

  • 孫常敘. 汉语词汇.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 岑運強等編. 语言学基础理论.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3034635. 
  •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76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