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陰性菌(英語:Gram-negative),革蘭氏陰性菌泛指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的細菌。在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結晶紫,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紅(safranin)),從而將所有的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或粉色。通過這種測試我們可以區分兩種細胞壁結構不同的細菌。[1]革蘭氏陽性菌在反應後的除色溶液中將呈現龍膽紫的顏色。相較於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通常會導致人類疾病——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大腸桿菌。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通透性增強,使結晶紫極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再度染上復染液番紅的時候,便呈現紅色了。
革蘭氏陰性菌的病原能力通常與其細胞壁組成相關,具體說來有脂多糖層。在人體中,LPS可以激發一種固有免疫反應(innate immune response)這種反應是通過細胞素製造和免疫系統活化等來描述其特徵的。比如,紅腫就是細胞素產生並釋放導致的。因為脂多糖在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牆表皮,所以大多數或舊型抗生素都不能有效抑制此類細菌。
特徵[編輯]
以下為革蘭氏陰性菌的特徵:
- 細胞膜:存在於細胞質中各膜結合細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溶酶體膜、線粒體膜、葉綠體膜、過氧化物酶體膜等。
- 肽聚糖薄層,比革蘭氏陽性菌要薄得多
- 外層膜(outer membrane),是在肽聚糖層之外的膜,內含有脂多糖,核糖,O抗原
- 外層膜中還有孔蛋白,允許特定的分子通過
- 周質(periplasmic space): 指肽聚糖層和外層膜之間的空間
- S層直接與外層膜相連,而非肽聚糖層
- 如果有鞭毛,表毛有四個支撐環而不是兩個
- 沒有磷壁酸或者脂磷壁酸
- 多糖骨架上有脂蛋白
- 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中含有胞壁質脂蛋白(Braun's lipoprotein),其作用為通過共價鍵連接外層膜和多糖
- 絕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非孢子生殖,除了極少數例外(伯氏考克斯體(Coxiella burnetii)除外)
- 一些革蘭氏陰性菌釋放脂多糖
常見細菌列表、整理[編輯]
細菌名稱 | 構造、特性 | 致病因子 | 疾病與症狀 | 治療 | 預防 | 實驗室診斷 |
綠膿桿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假單胞菌 |
萊膜、菌毛、單端鞭毛。營養需求低、42度潮濕環境生長 | 萊膜、菌毛、吸附素。外毒素A 內毒素。細胞外酶S、磷脂酶C、彈性酶A,B(*1) | 膿傷、肺炎、心內膜炎、泌尿道感染、惡性外耳炎、敗血症(*2) | Carbapenem、Cefepime、ceftazidime、piperacillin、gentamicin、tobramycin | 確實洗手、皮膚有傷口時醫治、不濫用及按時服用抗生素、無菌手術。醫院常見(*3) | 接種到血液瓊脂、MacConkey培養基,如出現菌落及水果氣味,可確定為此菌。 |
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 兼性厭氧、營養需求高(V,X因子 *4),六種型態b型最致命 | 萊膜、菌毛、IgA蛋白酶(*5) | 腦膜炎、會厭炎、敗血症、呼吸道感染症(呼吸道、直接感染) | Ampicllin(3成具抗藥性)、ceftriaxone、cefotaxime、rifampin | 舊型疫苗、新型疫苗(*6)、幼兒院感染(*6) | 1.染色後光學顯微鏡觀察
2.巧克力瓊脂培養基,檢體長出白色,半透明小菌落 |
杜克氏
嗜血桿菌(Haemophilus ducreyi ) |
性質同上,但僅需要x因子即可生長 | 同上 | 生殖器出現軟性下疳、淋巴結腫大、提高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 Azithromycin、ceftriaxone、erythromycin | 提倡安全性行為 | 1.染色法:準度低,不推薦
2.培養:特別規則(*7) 3.分子檢驗法:檢驗檢體的核酸(DNA) |
埃及嗜血桿菌(Haemophilus aegyptius) | 和流感嗜血桿菌一樣 | 同上 | 急性化膿結膜炎(*8)、巴西紫斑熱病(*8) | 和流感嗜血桿菌一樣 | 洗手清潔、
抗生素眼藥水治療結膜炎、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療紫斑熱病 |
同上 |
百日咳桿菌
(Bordetella pertussis) |
有萊膜及菌毛、營養需求高繁殖慢、呼吸道上皮細胞繁殖(*9) | AB毒素、氣管毒素、纖維血凝素、腺甘環化酶(*9) | 呼吸道發炎、黏液分泌增加、患者為小孩為主(*10) | azithromycin、erythromycin、clarithromycin、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 疫苗(*11)、洗手清潔 | B-G培養基培養一周(*12)、螢光抗體檢測(敏感性低) |
嗜肺性退伍軍人桿菌(Legionella pneumophilus) | 具鞭毛抗氯(Cl)、營養需求高、環境適應性高(*13) | 能在巨嗜細胞中繁殖、呼吸道傳染 | 退伍軍人病、龐提亞熱(*14) | azithromycin、erythromycin、clarithromycin、fluoroquinolones | 漂白水(5%NaOCl)、或熱水清洗水塔 | BCYE培養基(一周,灰白菌落)、分子檢驗、血清學法 |
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 | 體型小、具萊膜、兼性厭氧、抗熱抗乾燥、感染鼠類 | 萊膜、凝固酶、內毒素(*15) | 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16) | tetracyline、streptomycin、chloarmphenicol | 隔離治療、滅鼠跳蚤、醫療人員接種疫苗 | 檢體染色找菌體、MacConkey 培養基培養 |
耶爾辛氏腸炎桿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 同上,但沒莢膜 | 腸毒素,迴腸繁殖 | 發燒、腹瀉、血痢 | tetracycline、ampicillin | 同上 | 同上 |
布魯氏桿菌(Brucella)
+aborus 流產 +melitensis 馬爾他 +suis 豬 + canis 犬 |
兼性細胞寄生菌,可在巨噬細胞生長、形體小、生長速度緩慢、營養需求高、對濕熱敏感、感染豬羊牛犬等生物 | 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在淋巴結生長。
在肝、脾、骨隨生長。 |
布魯氏桿菌症、馬爾他熱
(*17) |
Rifampin、doxycycline、streptomycin、cotrimoxazole | 乳類低溫消毒、接觸人員戴手套、為動物接種疫苗、隔離病獸及處理屍體 | 血液瓊脂培養基(數周)、血清學法(找特異性抗體) |
土拉倫斯法蘭西桿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 | A,B型,具萊膜、需半胱胺酸、繁殖速度慢、致病力強、藉由齧齒類傳染給人 | 同上,但會另外感染傷口引起潰傷性肉芽腫 | 肺炎、潰傷性肉芽腫、口咽肉芽腫、眼肉芽腫、肉芽腫(*18) | penicillin、cephalosporin、doxycycline、ciprofloxacin、streptomycin(10日到3周) | 肉品煮熟、接觸人員戴手套、防蚊液及長袖衣褲 | 接種含有半胱胺酸血液瓊脂培養基、血清學法(找特異性抗體)、檢體染色、檢驗時特殊防護(*19) |
多殺性巴斯德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 兼性厭氧、具有萊膜、雙極性染色、營養需求高、感脊椎動物、有五型(ABCDE) | 萊膜、內毒素 | 24hr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併發症(敗血症、腦膜炎。。) | penicillin、cephalosporin、cephalosporin、tetracycline、fluoroquinolone | 清洗傷口、遠離野外狗貓 | 巧克力瓊脂陪將、血清學法(*20)、PCR檢測 |
備註:
(*1)
外毒素抑制宿主細胞合成蛋白質,造成細胞壞死。
細胞外酶S 協助擴散、傷肺部。磷脂酶C分解脂肪與磷脂質,傷氣管纖毛,造成急性、慢性感染。彈性酶A,B 分解血管壁、肺組織的彈性蛋白,造成出血。
(*2)
膿傷 Abscess 燒傷、術後傷口發炎化膿。
肺炎pneumonia好發於纖維囊腫患者、使用人工呼吸患者、罹患支氣管擴張症者,死亡率極高。
心內膜炎endocarditis 吸毒、心臟手術、心導管個案發生率高。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膀胱炎、腎盂腎炎前者多發於女性 症狀如頻尿、排尿疼痛、後者除了前面的症狀外還有發燒、噁心、嘔吐。
惡性外耳炎 malignant external otitis 好發免疫不足、糖尿病患者,症狀含發燒、耳劇疼、外耳道狹窄、皮膚壞死。
敗血症 septicemia好發於慢性病、愛滋、症狀含發燒、寒顫、低血壓、尿量減少,最終會引起肝、肺、腎多器官衰竭休克,死亡率高。
(*3)
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列為三大院內感染來源
(*4)
V,X因子:血色素(hematin)或血晶素(Hemin)、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幫助嗜血菌生長因子
(*5)
IgA蛋白酶:分解IgA抗體,降低宿主免疫力
(*6)
舊型有b型流感嗜血桿菌萊膜多醣,新型有多家蛋白劑增加預防效果。給rifampin以給幼兒短期防護力
(*7)
接種到巧克力瓊脂培養基,培養基中加入vancomycin與胎牛血清、5% CO2、溫度33~35度,才能順利培養杜克氏嗜血桿菌。
(*8)
急性化膿結膜炎兒童好發,巴西紫斑熱病,5歲以下兒童好發,死亡率7成。
*9 主要影養氣管,破壞氣管細胞,造成病人氣管功能受損
*10 5歲左右小孩易受影響,有三期症狀,黏膜期:感冒症狀、流鼻水及咳嗽,這階段易傳染病菌,陣發期:第二期,在前期一兩星期後,咳嗽加劇持續一個月以上,患者因連續咳嗽眼睛和顱內出血,多數死亡在此期發生,回復期:症狀回復,可永久免疫。
*11 五合一疫苗,白喉類毒素、百日咳蛋白質、破傷風類毒素、B行流感嗜血桿菌萊膜、沙克疫苗(施打:出生後2,4,6,18月,國小前再補一記)。
*12 B-G培養基中有炭、甘油、血液、馬鈴薯浸液
*13 生長需要胺基酸。ph 5~8.5 20~63度皆可生存,2~8度低溫也可生存。此菌常見於冷氣塔中,藉由空調、洗澡水跑進室內感染
*14 軍人症好發免疫差群體,產生發燒、乾咳等症狀死亡率約15%。亞克熱和前病類似症狀較輕微,一周後痊癒。
*15 萊膜抗巨噬細胞,凝固酶凝血破壞血管,內毒素引起發燒及多器官病變。
*16 腺鼠症狀輕淋巴結中繁殖,症狀有發燒,寒顫,鼠蹊淋巴結發炎死亡率50%。肺鼠疫在肺部中繁殖症狀有發燒,胸痛,咳嗽,呼吸急促死亡率90%。敗血性鼠疫血管內繁殖患者皮膚發黑,死亡率100%
*17 厭食、沮喪、神經炎、肝脾腫大
*18 肺炎細菌進肺部引起發燒、咳嗽、胸痛、呼吸困難。潰傷皮膚有潰傷、腋下或鼠蹊淋巴結腫大。口咽引起發燒、喉嚨痛、扁桃腺炎、口腔潰傷、頸部淋巴腺腫大。眼肉引起發炎、耳前淋巴結腫大。
*19培養菌時得在負壓無菌台進行避免感染
*20 特異性抗原檢測有時候會產生偽陰性,以PCR檢測結果最準確。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 Baron S, Salton MRJ, Kim KS. Structure. (編) Baron S; 等. Baron's Medical Microbiology 4th. Univ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1996. ISBN 0-9631172-1-1. PMID 2141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