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剪式帆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飛剪式帆船(Clipper)船型瘦長,長寬比一般大於6:1,因船首前端尖銳突出,在平靜海面與倒影相映成剪型得名。

背景[編輯]

鴉片飛剪船「女水巫」號。
1853年於英國樸茨茅夫下水,舊制排水量1204噸

大航海時代以木製帆裝蓋倫帆船為主,風力有利時巡航時速6-8(約合時速11~15km/h)。在1783年出現了木製蒸汽船,逐步可穩定達到10節以上航速,但早期的蒸汽機熱效率低下,需要眾多人力裝填鍋爐,且燃煤成本居高不下,並不適合遠海,而適用於缺乏穩定風力且需要頻繁轉向的內河。因此在船體從木製轉為鋼木混合至最終的全鋼結構之時,改良設計的帆船仍對蒸汽船具有競爭力。

19世紀早期木質飛剪船[編輯]

1830年代在美國發展出新型快速帆船,新式飛剪船仍為木質,船體細長,船首空心,使船在風浪中便於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穩定性、減小了船首的阻力,船體後部逐漸變廋的有傾度的水線平滑過渡到狹窄的圓狀船尾,艦船上多採用3-4高桅全裝備帆,高桅一般為全船長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並且在船之兩側還有外伸帆桁,稱翼帆槓,可掛翼帆,使得帆的橫向尺寸遠遠超過船寬,更加大了帆的橫向外伸面積。噸位不大而航速快,風力有利時也可達到10節以上巡航速度。

同期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利用飛剪船用於印中之間的鴉片運輸,雖然最初鴉片在英國和中國尚未被定做毒品。其中代表為1829年於印度「豪拉」建造的「紅色漫遊者/Red Rover」254噸飛剪船,用於從印度「加爾各答」向廣東「內伶仃島」輸送鴉片。被譽為當時最快的和可逆風(Z字航線)抵達廣州的船,

20世紀全鋼飛剪船[編輯]

在1870年代後逐步被性能提高的遠洋蒸汽機船所取代,但20世紀初飛剪船又獲得一次發展機會。因全鋼船的普及,在德國發展出新式全鋼飛剪船,用於德國與南美殖民地的硝石運輸,因南美沿海缺乏具規模的煤礦,蒸汽輪船煤炭補給不便。全鋼飛剪船船體進一步細長,採用4-5高桅全裝備帆,以鋼桅取代木桅,索具也以機械力驅動的鋼索取代人力操作的麻索,進一步減少了船員數量和操作成本,提高了耐用度。噸位在3000-5000噸,風力有利時可達到15節巡航速度,俄、日(新日本丸)也有少量仿製。

全鋼飛剪船的代表為1902年下水的5桅飛剪船「普魯士號」,滿載排水量11330噸,最高航速曾達20.5節。1910年11月6日,全鋼5桅飛剪船普魯士號在第14次遠航中遭遇了噩運:在英吉利海峽,一艘小型英國蒸汽海峽輪渡「布萊頓」(Brighton)號低估了普魯士號16節的高航速,違章搶道而發生了碰撞事故,由於龍骨嚴重受損,該船宣告報廢。

80年代,波蘭以「普魯士號」設計圖為藍本,製造了「皇家飛剪」號全鋼飛剪船。將首桅頂端橫帆取消,將第4桅頂端橫帆取消,將末桅頂端2張橫帆取消,因此總共有26張橫帆比普魯士號少了4張,而更具流線型;另將鋼索改為1935年後才發明的更耐海洋氣候腐蝕的尼龍索。最初用於訓練,現用於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