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7年美國空軍核武器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年美國空軍核武器事件

一架B-52H轟炸機從米諾特空軍基地起飛
日期2007年8月29日至30日
地點
北達科他州米諾特空軍基地與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
結果 6枚裝配了核彈頭的巡航導彈被誤掛至B-52H轟炸機上,在36小時之內去向不明

2007年美國空軍核武器事件發生於2007年8月29日至30日。美國空軍6枚裝配了W80-1可變當量核彈頭AGM-129先進巡航導彈誤掛到一架將從北達科他州米諾特空軍基地Minot Air Force Base)飛往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Barksdale Air Force Base)的B-52H重型轟炸機上。根據相關的安全守則,將導彈從彈藥庫取出之前就已應卸下這些核彈頭。36小時內,裝配了核彈頭的導彈脫離了種種核武器強制性的安保措施保護,更一直無人發現這批核彈頭失蹤。[1]

該事件上報美軍最高層,並被評論家歸類為「彎矛」(Bent Spear)級別的事件。這一級別的核事件往往比較嚴重,但是並不會帶來直接的核戰爭威脅。至今美國空軍仍未對這一事件進行官方的定性歸類。

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國防部與美國空軍共同展開了一次調查,並於2007年10月19日公佈了調查結果報告。報告中指出,涉及此事的許多美國空軍人員在處理核武器時沒有嚴格遵守相應的標準與程序。結果,事件中4名指揮官被解職,許多美國空軍人員被取消參與一些敏感任務的資格,而米諾特空軍基地的一切其他巡航導彈運輸以及核武器操作任務均被中止。此外,美國空軍頒佈了一系列新的核武器操作指南和程序。

背景

[編輯]

米諾特空軍基地是美國空軍第五轟炸機聯隊(5th Bomb Wing)的駐地,而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則是第二轟炸機聯隊(2nd Bomb Wing)的駐地。這兩個聯隊都隸屬於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屬下的第八航空隊(8th Air Force),而第八航空軍的基地同樣是巴克斯代爾。

2007年8月時任第五、第二轟炸機聯隊長者分別是布魯斯·艾米格空軍上校(Bruce Emig)和羅伯特·惠勒上校(Robert Wheeler)。第八航空隊當時的最高領導是羅伯特·艾爾德中將(Robert Elder Jr.),羅納德·柯斯上將(Ronald Keys)則是當時作戰司令部司令官[2]。美國空軍對第五轟炸機聯隊的使命是這樣描述的:操作B-52轟炸機,成為美國空軍的常規和戰略力量[3]。這其中的「戰略」部分就包括了將核武器投放到全球任意潛在敵對目標的能力。因此,米諾特空軍基地的彈藥庫中貯藏並保養維護各種核彈、核彈頭以及相關的投彈設備。這其中就包括了AGM-129巡航導彈[4]

空中的AGM-129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於1987年首次裝備AGM-129巡航導彈。它是一種用於投放W80-1可變當量式核彈頭的隱形巡航導彈。最初美軍計劃將其裝配在B-1槍騎兵轟炸機上,但隨後便改變主意,決定只讓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裝配這種導彈[5]

2007年3月,美國空軍為了遵守國際軍控與裁軍條約,決定讓AGM-129退役,並使用AGM-86代替[6]。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美國空軍開始使用B-52將米諾特空軍基地的AGM-129導彈運送到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進行最後的銷毀處理。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道,截至2007年8月29日,超過200枚AGM-129通過這樣的方法被運送到巴克斯代爾[7]

事件

[編輯]

2007年8月29日約8時至9時(當地時間)之間,一批美國空軍士兵進入了米諾特空軍基地的彈藥庫掩體,為運送AGM-129導彈做準備。當天他們的任務,也就是12個運輸任務中的第6個,是把12枚裝載了訓練彈頭的AGM-129分為2組,安裝到由巴克斯代爾指定的一架第二轟炸機聯隊B-52轟炸機的兩個機翼掛架上。當這批空軍士兵進入彈藥庫掩體時,與文件所載相反,這兩組12顆彈頭中有6枚導彈上安裝的並不是經過更換的訓練用假彈頭,而是6枚貨真價實的核彈頭。後來的調查指出,用於跟蹤記錄導彈的正式電子調度系統被一個非正式的程序替代,而它沒有識別出來這6枚導彈是否為運輸任務準備的[8]。而另一方面,原本預定運送的導彈已被另一批使用年限將屆的導彈代替,真假兩種彈頭被混充和相互調包的狀態,暴露在管理上出現嚴重疏漏的問題。

實際上,運送計劃中記錄了這一變化,但是彈藥庫掩體內部為協調工作而使用的文件中,卻沒有包括這一點而忽視了錯誤。因此負責搬運這批導彈的空軍士兵手中拿得的是一份包含了錯誤信息的舊計劃[9]

米諾特空軍基地,一座AGM-129掛架正裝載到一架B-52的機翼上

武器庫中的這批空軍士兵理應當開始再次檢查所有導彈,但一名提早到達的機員在沒有確認導彈已經經過檢查之前,便勾起了2組導彈並將它們運走。彈藥庫的控制中心也未能核實這批導彈得到了正確的檢查和許可,卻直接於9時25分批准相關人員將導彈掛載到轟炸機上。在經過8小時的工作後,成功將導彈掛架裝載到轟炸機上。在接下來的15個小時之內,這架轟炸機便停放在米諾特空軍基地過了一夜,而機上的6枚核彈頭失去了所有核武器必須有的特別守衛[10]

8月30日早晨,一名不知名的B-52雷達導航機師在載貨單上簽名之前,認真地檢查了6枚安裝在右側機翼的導彈,以為擔任簡單訓練彈運送任務的機長在起飛之前則沒有再做一次核查。然而實際上,安有核彈頭的6枚導彈均位於左機翼[11]

米高·莫斯利上將,事發時的美國空軍參謀長

最終航班於8:40離開米諾特,而該基地完全不知道所管控的核武去向不明。違規裝載的B-52轟炸機並於當地時間11時23分降落在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隨後接應單位也沒有馬上派人來監看這一敏感貨物,攜帶戰略導彈的轟炸機又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一直停泊着,直到夜間20時30分,一支彈藥庫的小隊前來拆卸導彈,這時,數名彈藥庫工作人員才發覺有些導彈似乎有異常。22時,也就是導彈離開米諾特彈藥庫的36小時後,一名「持懷疑態度」的主管最終認定導彈裝載了核武器,要求工作人員保護好核彈並立即匯報這一事件[12]

這一事件作為一次「彎矛」事故上報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彎矛」是美國國防部對於核事故的一系列術語之一,用於對核事故的程度進行歸類。「彎矛」代指的事件比較嚴重,但算不上「核閃」(NUCFLASH,即有可能引起核戰爭的核爆炸事故)或是「斷箭」(Broken Arrow,即意外的核爆炸或是核武器嚴重受損)。這次事件也不能算是「空箭筒」(Empty Quiver,即搶劫,盜竊或丟失核武器或核武器部件),因為從技術角度來說,這六枚核彈始終沒有離開美國空軍的監護。8月31日,美國空軍參謀長米高·莫斯利上將在電話中向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匯報了這一事件。蓋茨要求有關人員每天向他匯報調查的最新進展,並將此事件報告給布什(George W. Bush)總統。截至2008年3月,美國空軍仍然沒有官方地向外界公佈這一事件究竟處於哪一級別[13]

這是40年來美國首次發生類似事件,媒體隨後將其描述為「數十年來美國最嚴重的核武器安全事故之一」[14]

美國政府的反應

[編輯]

起初美國空軍和國防部決定對外界隱瞞事件,因為所有核武器的儲存位置和運輸轉移都屬於國家機密,而且軍方認為事件肯定不會引起公眾太多的恐慌。實際上,在國防部對事件的報告中就提到「預料媒體不會感興趣」。但是,這事件的詳情被一名不知名的國防部官員透露給了《軍事時報》(Military Times)。後者於2007年9月5日在報紙上以較小的篇幅刊登了這一新聞[15]

當天,五角大樓迅速對這則報道作出反應並召開新聞發佈會。五角大樓新聞秘書傑夫·莫雷爾(Geoff Morrell)稱,在事件中,公眾的安全從未受到威脅,而武器也始終處在相關人員的監護之下。空軍方面則表示,在事發後的數日內便將米諾特彈藥中隊長解職,並對25名空軍人員作出了處罰;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官羅納德·柯斯上將也已責成道格拉斯·拉伯格少將(Doug Raaberg)負責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軍方也重新核對核彈頭清單,以確保所有核彈頭都在安全控制之下。此外,國防部還宣佈,五角大樓已經要求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以這事件為切入口,對軍方現有的核武器操作規程進行審查。9月28日,軍方宣佈柯斯上將正式退休,空軍作戰司令部從10月2日起將由約翰·科利(John Corley)上將領導[16]

美國空軍部長米高·溫、副參謀長理查德·牛頓於2007年10月19日在五角大樓匯報事件調查的結果

2007年10月19日,空軍部長米高·溫和負責作戰事務的副參謀長理查德·牛頓在五角大樓匯報事件的調查結果。他們說「核武器操作制度嚴重癱瘓」而且「兩地的數名相關人員也沒有按照程序行事」[17]。第五轟炸機聯隊長布魯斯·艾米格上校、第五維護大隊隊長辛西婭·朗道上校、第二轟炸機聯隊第二作戰大隊隊長托德·韋斯特斯上校,以及四名第五彈藥中隊的四名高級士官已接受「行政處分」並調離原職;第五轟炸機中隊的所有人員被取消執行戰時任務資格;65名不同軍階的人員失去了核武器操作權[18];所有導彈運輸任務被中止;所有美國空軍一級司令部的督查官被要求立即在國防威脅降低局的監督下,對所有有核能力的武器進行檢查[19]

新的空軍作戰司令約翰·科利將其作為一項可呈送軍事法庭的事件知會諾爾曼·塞伊普空軍中將(Norman Seip)。但是塞伊普隨後結束了事件的調查,並沒有對任何人提出刑事指控[20]。據稱,國防部長蓋茨懷疑空軍官員最初所進行的調查有可能僅僅將責任歸咎於中層軍官。因此,退役空軍上將拉里·韋爾奇在國防部長蓋茨的要求下,帶領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以這一事件為切入口,對核武器管理的制度與程序進行了審查。此外,美國空軍還特許成立了由波莉·培爾空軍少將(Polly Peyer)擔任主席、包括30名成員的一個「藍帶評審委員會」(Blue Ribbon Review),以針對「空軍如何改進才能夠安全地履行涉及核武器的職責」這一問題提出建議[21]美國國會也還要求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能源部進行徹底的涉核管理程序審查[22]

後續事件

[編輯]

美國空軍方面行動

[編輯]
喬爾·維斯塔上校在事發之後出任新的第五轟炸機聯隊長

2007年10月24日,時任空軍部長的米高·溫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表示,他認為可以重新授權第五轟炸機聯隊繼續進行暫時中止的AGM-129運輸任務,但他並沒有給出重新授權的時間表。2007年11月1日,喬爾·維斯塔上校(Joel Westa)被任命為新的第五轟炸機聯隊長[23]。同日,柯斯上將退役[24]

巴克斯代爾第二轟炸機聯隊的人員暫時負責米諾特空軍基地的核武器維護工作,直到第五轟炸機聯隊重新獲准進行有關操作。聯隊在2007年12月16日的初始核武器安全保障檢查中,便未能達到標準,因此原定於2008年1月23日進行的全面檢查不得不後延[25]。3月29日,聯隊通過了另一次初始檢查,因此於2008年3月29日由科利上將重新授權。米諾特女性發言人伊利沙伯·奧爾蒂斯(Elizabeth Ortiz)說,聯隊在被全面檢查應該先獲得授權,且每18個月,所有核武器操作的單位都必須通過一次複查。完整的核查計劃於2008年5月進行[26]

評估報告

[編輯]

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U.S. Defense Science Board)以及美國空軍的一個藍帶委員會Blue-Ribbon Panel)的兩個獨立調查指出,過去國防部內部曾存在過對核武器處理操作程序的擔憂,但是並沒有發現核武器安全措施的任何漏洞,也沒有有記錄的操作失誤。這一事件作為誘因之一,最終導致美國空軍部長米高·溫Michael Wynne)和空軍參謀長米高·莫斯利T. Michael Moseley)於2008年6月5日雙雙辭職。為了加強核武器的管理控制,美國空軍於2008年10月宣佈將成立全球打擊司令部Air Force Global Strike Command),專門管理美國空軍的所有戰略轟炸機、核武器和相關軍方人員。

調查、辭職與其他處罰

[編輯]

新司令部

[編輯]
美國空軍部長米高·唐利於2008年10月24日在五角大樓就設立全球打擊司令部與媒體代表進行交談

2008年10月24日,新的美國空軍部長米高·唐利(Michael Donley)宣佈將設立全球打擊司令部。這個新的司令部將由一位四星上將領導,負責管理控制空軍所有具有核能力的轟炸機、導彈和相關人員。目前美國空軍已經投入2億美元,並計劃在2009財政年度再投入2.7億美元以發展該司令部[27]

據計劃,新司令部將於2009年9月開始運作。美國空軍目前有20架B-2和57架B-52轟炸機可以參與核武器軍事行動。空軍的洲際核導彈目前屬於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Air Force Space Command)管轄,但即將移交給新司令部。至今新司令部總部所在地還沒有確定[2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US Air Force, "Unauthorized Transfer of Nuclear Warheads" (PDF).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17). 
  2. ^ Ricks, "Tough Punishment Expected for Warhead Errors", Baker, "Air Force Relieves Commanders Involved in Nuclear Weapons Incident," Air Force Link, "General Ronald E. Keys".
  3. ^ USAF, Minot Air Force Base 5th Bomb Wing Mis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5. ^ Parsch, Andreas, AGM-12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7. ^ Parsch, Andreas, AGM-12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8. ^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Hoffman
  9. ^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Defense Science Board, "Report on Unauthorized Movement of Nuclear Weapons".
  10. ^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Defense Science Board, "Report on Unauthorized Movement of Nuclear Weapons".
  11. ^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12. ^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13. ^ Gilmore, " Air Force Investigates Alleged Nuke Transfer, Pentagon Spokesman Says".
  14. ^ Ricks, "Tough Punishment Expected for Warhead Errors",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15. ^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16. ^ Dorfner, "After four decades, General Keys calls it a career", Gilmore, "Air Force Investigates Alleged Nuke Transfer, Pentagon Spokesman Says," Randolph, "Air Force releases B-52 munitions transfer investigation results", Warrick, "Missteps in the Bunker",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USAF, "General Corley takes command of ACC", Hoffman, "Generals grilled on Minot nuclear mishap".
  17. ^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18. ^ Holmes, "Minot bomb wing gets new commander Thursday", Hoffman, Michael, "Minot Nuke Handlers Still Not Ready For Inspection", Military Times, January 14, 2008.
  19. ^ Randolph, "Air Force releases B-52 munitions transfer investigation results",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Baker, "Air Force Relieves Commanders Involved in Nuclear Weapons Incident,"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Randolph, "Air Force releases B-52 munitions transfer investigation results".
  20. ^ Starr, "Air Force officers relieved of duty over loose nukes",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Hoffman, Michael, "Minot Nuke Handlers Still Not Ready For Inspection", Military Times, January 14, 2008.
  21. ^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Hoffman, "237 nuke handling deficiencies cited since 2001".
  22. ^ Pincus, "4 Colonels Lose Their Air Force Commands", USDoD, "DoD Press Briefing with Maj. Gen. Newton", Baker, "Air Force Relieves Commanders Involved in Nuclear Weapons Incident", Hoffman, "Wing decertified, COs sacked for nuke mistake", Hoffman, "Generals grilled on Minot nuclear mishap", Spiegel, "U.S. Nuclear Focus Has Dimmed, Studies Find".
  23. ^ Holmes, "Minot bomb wing gets new commander Thursday"
  24. ^ Air Force Link, "General Ronald E. Keys".
  25. ^ Hoffman, Michael, "Minot Nuke Handlers Still Not Ready For Inspection", Military Times, January 14, 2008, MacPherson, "Minot chief sets bar high after nuke gaffe".
  26. ^ Hoffman, Michael, "Minot bomb wing recertified for nukes", Military Times, April 4, 2008; Los Angeles Times, "Bomb Wing Recertified", April 4, 2008.
  27. ^ Associated Press, "New Unit To Manage AF Nuclear Arsenal", reported in Arizona Daily Star, October 25, 2008.
  28. ^ Wall Street Journal, "US Air Force To Reorganize Nuclear Commands After Incidents", October 24, 2008.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