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第二次冷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冷戰主題

第二次冷戰(英語:Second Cold War),亦稱冷戰2.0(英語:Cold War II)或中美新冷戰)、新冷戰,指的是自1990年代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冷戰結束以來在對立的地緣政治集團之間再度發生的政治與軍事緊張局勢:自201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之間不再維持和平合作共同發展,重新開始陷入有克制的全面對抗,如同1947年至1991年的美蘇冷戰時期一樣,故而得名。

一般認為,第二次冷戰的一方是美國及其盟友,另一方是中國及其盟友,中國客觀上與俄羅斯實施協作,英國廣播公司認為,兩國已經發展成為「准盟友」關係;兩國有聯手防範「顏色革命」和「三股勢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歐盟南韓等美國的傳統盟友也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政治、經濟、外交上出現一定獨立性,但仍然保持軍事上的協同關係;此外,中國、美國、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各國還需要合作面對非常規的國際性的挑戰,如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伊斯蘭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第二次冷戰的特色在於,相較於第一次美蘇冷戰主要是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軍事方面的競爭,第二次冷戰各方在意識形態、政治外交、經濟貿易、軍事(包括網絡戰代理人戰爭混合戰爭)、科技文化(如目前中美貿易戰中的中美「科技冷戰」)、外太空和網絡空間等各個層面全面實施對抗,很多對抗發生在各個國家內部,而並非國家外部;加上幾乎全世界的國家因為都與中國大陸保持較高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往來,所以很多國家都為了國家自身利益的問題,在該問題上都表示謹慎態度。

清除伺服器快取

特色條目

基輔列寧雕像倒塌事件發生於當地時間2013年12月8日下午約六點(UTC+2),烏克蘭親歐盟示威者爬上基輔市內一座列寧雕像,在其脖子上套上鐵繩後將其拉倒。這一雕像於1946年落成,是基輔市最後一座列寧雕像。警方在示威者拉倒雕像的過程中採取了消極的默許態度,未作干預,但之後將其作為刑事案件立案。一名極右翼反對黨斯沃博達黨黨員宣佈負責。事件在烏克蘭國內的評價褒貶不一,政府和烏克蘭共產黨批評其為野蠻行徑,反對黨的態度則飄忽不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基輔民眾不滿這一事件。受此事件影響,烏克蘭境內的許多共產主義者的雕像遭受了同樣命運。 (更多...)


特色圖片

當前世界冷戰格局
  美國歐盟北約五眼聯盟G7成員國與南韓
  非歐盟、非北約、非五眼聯盟、非G7成員國,但立場傾向美國
× 親歐美派活動範圍
  非集安組織成員國,但立場傾向中國或俄羅斯
  親中俄的搖擺盟國
× 親中俄派活動範圍
  由其他勢力統治的主權國家(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主權爭議地區(非獨立性

特色人物

分類

第二次冷戰分類

找不到分類第二次冷戰

名言

--前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

2020年7月23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巴林達尼克遜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所發表的題為《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的演講

我曾擔任中央情報局(CIA)的局長。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程專門來教這些。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

——2019年4月15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德州農工大學的演講[1]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歡迎參與

維基專題

相關主題

其他主題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人文
娛樂與體育
地理
漢字文化圈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區:河北 山西 江蘇 浙江 山東 安徽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雲南 甘肅 新疆 江西 貴州;城市:北京 天津 上海 南京 蘇州 福州 廣州 武漢 西安 寧波 青島 重慶 台州 惠州 肇慶 寧德;其他:香港 澳門 東北地區 天津濱海新區
中華民國(廣域:臺灣 福建;縣市:臺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臺南 高雄 澎湖 宜蘭
日本東京 琉球群島
朝鮮半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國
越南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西歐:德國 荷蘭 比利時 法國 西班牙 英國倫敦) 瑞士 奧地利;北歐:芬蘭 瑞典;南歐:意大利 梵蒂岡 希臘;東歐:亞美尼亞 白俄羅斯 立陶宛 波蘭 俄羅斯 烏克蘭;跨洲國家:土耳其
  • 美洲
美國阿拉巴馬州 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 艾奧瓦州 堪薩斯州) 加拿大 巴西 蘇里南 阿根廷
  • 大洋洲
澳洲
埃及 安哥拉 南非

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